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王栋: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是支撑我国猪场规模扩大的强有力保障

批次化生产 2024-01-04

阅读()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65%,并且未来这一占比还会快速上升。与此同时,我国规模养殖企业及其行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大。2022年,我国TOP20猪企出栏总量为16831万头,占全国总出栏量的24%!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65%,并且未来这一占比还会快速上升。与此同时,我国规模养殖企业及其行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大。2022年,我国TOP20猪企出栏总量为16831万头,占全国总出栏量的24%!

 

伴随着猪场规模的增大,对生猪产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与管理要求,例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高工作计划性?如何做到猪场疫病的有效防控和猪群的精准营养?如何提高后备母猪利用率和断奶母猪发情率,并稳定运行?这一个个问题都是规模猪场老板必须考虑的问题。

 

难得的是,12月22日,在由猪好多网主办的“中国猪业(2023)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协作组秘书长王栋老师围绕这些问题给出了深入分析和权威解答。

 

王栋

注:王栋老师由于工作安排没有到现场授课,课程内容由翁士乔老师代为讲解

 

母猪批次化生产势在必行

 

王栋老师的课程中提到,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头母猪都有自己的发情、妊娠、分娩生理规律,母猪群个体的繁殖生理不同步导致配种、接产等生产行为呈现离散和无序状态,无法有计划组织生产,使猪场管理面临愈来愈大的挑战。同时,我国年断奶仔猪数(PSY)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后备母猪260日龄前平均发情配种率不足60%。急需建立高效同步繁殖调控技术,提升规模养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并提升母猪繁殖效率。

 

此外,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使中国生猪产业迎来了一次全面且彻底的重构与洗牌,更为我国生猪产业敲响了警钟,为应对生猪疫病防控严峻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同步繁殖调控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并通过空舍消毒提高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

 

翁士乔

全国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协作组副组长 翁士乔

 

当前,通过母猪批次化生产实现栋舍猪群全进全出的优势已有目共睹,简单来说,可使保育猪、后备猪、育肥猪等猪群的群体整齐度大幅提升,保证了批次猪群精准营养、精准免疫和高效护理,有利于猪群规模上市并增加议价权,通过母猪群同步繁殖调控实现的空舍消毒和批次化生产,在疾病防控和员工福利方面的优势更是传统连续生产模式无法比拟的。通过对批次母猪群同步繁殖调控,可以使猪群繁殖生理需求跟着人的指挥走,使生产可计划、可控制,彻底颠覆了以往依据母猪个体生理周期安排生产的传统管理方式,猪场可以根据管理者的意愿有计划安排生产。

 

 

在国外,欧洲(1985)、美国加拿大(1992)等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实现母猪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近些年,我国温氏、牧原、新希望等企业纷纷进行探索,然而,缺乏烯丙孕素等同步繁殖调控关键药物,妨碍了技术研发。

 

市场需求迫在眉睫,协作组应运而生

 

据了解,我国批次化生产不仅缺乏关键药物,而且缺乏适合我国猪场的定时输精技术。在此背景下,2016年1月,由中国农大田见晖教授牵头,联合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华南农大、宁波三生、温氏、新希望等近30家单位,多学科、跨单位成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全国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专门进行定时输精技术研发与应用。针对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协助组组织了多次德国考察和培训,专门召开会议,制定研发目标,探讨技术研发中的问题,组织成员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与技术研发,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国内交流培训,以促进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还积极与中国种猪信息网合作,推动该技术的示范应用和推广。

 

在依托协作组推动定时输精技术研发的同时,田见晖教授等也在积极呼吁在科技部立项研究,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没有针对动物种业领域单独立项,只能在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领域设立了“畜禽繁殖调控新技术研发”一个项目。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下,通过协作组和项目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研发出烯丙孕素(孕力宝)产品,突破了情期同步调控药物瓶颈;研发布舍瑞林(安诺其)产品,提高了排卵同步性;研发卡贝缩宫素(贝有力)产品,提高了分娩同步率;提高PMSG(艾力生)单位效价20倍,实现了更好的卵泡发育同步效果。通过情期调控、卵泡发育、排卵和分娩全链条同步药品研发,奠定了批次母猪同步繁殖调控技术研发药物基础。并据此研发出了两点查情定时输精、发情促排定时输精、两步法同步分娩等技术。

 

此外,针对定时输精母猪集中配种精液供求矛盾问题,协作组创建了最低可至7.5亿有效精子/40ml的低剂量深部人工授精技术,在精液用量、输精时间均减半的同时,窝产活仔数提高0.85头,并集成上述技术,创建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目标,大幅提升规模养殖母畜繁殖管理效率和繁殖效率,尽最大可能规避了疫病风险,促进了规模养殖提质增效!

 

全国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协作组副组长 翁士乔

 

“协作组”技术成果惠及全行业 有效促进了规模养殖提质增效

 

最终,“规模养殖母猪定时输精批次生产技术”成功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推广上升为国家行动。疫情期间,为推动生猪复产,全国畜牧总站专门组织技术培训,通过国家行动以及项目组和协作组共同努力,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

 

据协作组初步统计,2020年-2021年之间,年推广后备母猪474.3万头、经产母猪586.2万头,约占全国能繁母猪25%,母猪利用率提高14-20个百分点,带动全国64%母猪应用此技术。批次化生产技术为行业创造了重大价值,并得到业内同行和相关管理部门普遍认可,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

 

批次化生产中仍面临新问题新需求

 

王栋老师课程最后,提到了批次化生产中面临新的问题和需求。他指出,虽然当下我国很多猪场已经建立了定时输精技术,但批次(参繁)受胎率难以突破 (71.3%-89.14%),并且多次输精增加了劳动量和人力需求。此外,在药物方面,现有FSH、PMSG等多由动物组织提取,原料受限、批次稳定性差、药效短,面对这些问题,王栋老师认为“基因重组和缓释”技术或是繁殖调控药物研发新趋势。

 

 

 

放眼未来,协作组还将进一步开发并推广“单次定时输精技术”,并将通过“协作组”为科研单位和养殖企业、制药企业搭建良好的技术协作平台,共同努力解决当前批次化生产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让批次化生产技术更高效且完善,为中国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来源:猪好多网)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