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批次化生产以"全进全出"为目标,采用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等现代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等特征进行全年生产批次设计,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断奶,配种及分娩工作,间隔分明,有序的一种管理模式。
传统的养猪生产中,猪场规模一般不大,多数猪场都采用常规的自繁自养连续性生产管理模式,这种生产管理模式相对灵活,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在一段时期内大量存在。
母猪批次化管理是将原有的连续生产管理模式(每天都有配种、分娩、断奶) 的工作,改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将生产工作间隔分明且有规律的完成(指定时间配种、 分娩、断奶),是一种利于猪场均衡、有序、满负荷生产的高效可控管理体系。
在传统的养殖生产中,基本采用的是常规自繁自养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灵活,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生产上的弊端,比如生产不均衡、生产成绩很难提高,同一间舍可能混养着不同日龄体重的猪只,猪只整齐度不好、疫苗免疫批次多、工作繁琐,同时无法达到全进全出,空栏清洗、消毒不彻底,不同阶段猪群混养,造成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疫苗免疫带来困难。
作为养猪比较先进的德国,在批次化生产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点?
批次化生产已成为现在规模猪场的生产主流,作为养猪比较先进的德国,在批次化生产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点?德国Monika场长将其猪场实施批次化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国内猪场分享,让养殖户更加了解德式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
传统的养猪业是依附于种植业的,养猪生产周期也与谷物种植收获的节律一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养猪业成为畜牧业中独立的产业分支,生产越来越专业化,为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批次化生产成为必然选择,母猪年产胎数也从2胎/年提高到2.3胎/年甚至更高。
对于不超过1000头母猪的家庭农场来说,采用三周批次生产的策略,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猪场采取全进全出生产方式,通过精确的猪只流动最大化地增加农场产量。三周批次生产,可以为家庭农场提供更多的创利机会。
批次化生产技术的应用让猪场的管理更加高效,摒弃传统的人治、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实施团队化、精细化、工厂化的管理,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及工具,使猪场的效益最大化。
批次生产中最大的变数是断奶母猪7天内的发情率,如果7天内的发情率不高(低于90%),批次配种任务往往很难完成,因此除了产房哺乳母猪的喂料量要达到标准之外,空怀猪的催情同样重要。本文介绍的空怀母猪详细催情程序,希望对各位有所启迪。
非生产天数受断奶到配种间隔、返情复配率、分娩率和分娩间隔的影响很大,此外,不同PSY水平的猪场不同胎次的非生产天数差异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