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养猪业正在竞争中重构,迅速拉小甚至是超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但在重构的过程中是残酷的。大量的企业将会倒下并易主,大量的从业者不得不转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残酷但无可厚非。在竞争中,如何保护和引领弱者的生存与发展?在重构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大企业的垄断(或隐性垄断)?如何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这都给我们的行业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并且是紧迫的课题。
中国的养猪业正在走向充分竞争。过去中国的养猪业没有充分竞争吗?当然没有!充分竞争是指市场内所有的资源都已经被调动,不存在任何人或集体可能出现的垄断性,这样市场价格会维持在一个很合理的位置。曾有专家说养猪业的合理利润在每头猪200元左右,结果招来骂声一片。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常年能够维持在每头猪200元的利润,会让很多企业窃喜。
为什么会招来骂声一片?第一,是在过去的数年中,养猪业既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也是个暴利阶段,在暴利的环境中,主张微利的声音,自然会招来骂声;第二,我国养猪业中仍然有大量的小规模养殖场,如果在微利市场下,规模乘以头均利润的收益,显然让很多养殖者无法继续下去。
但市场毕竟是市场,作为一个涉及重要民生的大市场,走向充分竞争是必然的。
1 中国猪业进入新常态
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养猪业新常态的形成,既是经济规律的必然,也是突发事件的促成,具有明显的趋势性和必然性,所以,新常态具有显着的不可逆性,所有从业者,只有尽快地理解和适应新常态,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自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猪业其实处于一个非常态,而导致非常态的愿意就是非洲猪瘟的暴发,产能的严重损失和急于恢复产能的政策,共同导致了这种非常态。
在暴利的诱惑和政策的极力推动下,产能的恢复和过剩都是必然的。如今,过剩的产能正在对市场进行修复,在修复的过程中出现了漫长的亏损。在当下的情绪下,也只有漫长或深度的亏损,才能去产能,而产能是供求关系中决定性的一侧。所以,现在还不是新常态,只是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中,当然,这个过程有点残酷。
2 中国猪业的竞争态势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猪业开始有了显着的竞争景象,确切的说,更像是赛跑。牧原的超速扩张和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让一些有着贪多求大基因的企业坐卧不安,在行动上体现出不管自身能力如何、实力如何均制定了惊人的增长目标并快马加鞭地付诸实施。
但很显然,这种竞争是不理性的。后果很快在2021年下半年显现,在2022年进一步加深。许多能够长期保持盈利的企业迅速陷入了亏损,甚至风雨飘摇。
出现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猪业的竞争正在从粗放式的、浅层的竞争走向全面竞争和深度竞争。
2.1 全面竞争
所谓的全面竞争,是指中国猪业的竞争不再是规模、成本、人力资源等少数领域的竞争。而是走向了成本、资本、资源、金融、经营能力、风控能力、洞察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竞争,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简直是一场不对称的竞争。
例如,中粮肉食凭借其长期深耕期货业务的优势获得了明显的金融(生猪期货)竞争优势;并凭借其央企和港股上市公司的身份取得了资本竞争优势。
再例如,牧原凭借其在资本市场上“猪茅”的口碑,挟其成本优势,能够实现几何式的增长。
在浅层竞争和粗放式竞争时代,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而全面竞争和深度竞争时代的到来,则通过经营结果的成绩单被一一呈现。所以,几家在那资本市场上市值暴跌的企业,并非仅仅因为亏损,而是透过亏损的原因,让资本市场看到了竞争能力的底牌,结果是被资本市场所抛售、抛弃。
2.2 深度竞争
不仅是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即使是在最传统的领域——成本竞争方面,也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广西扬翔股份并未登录资本市场,但在竞争中却大放异彩,其凭借的就是其优秀的成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创新能力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成本能力。有资料显示:在11家上市公司自行披露的成本对比中,2022年成本最低的为7.75元,最高的为9.2元,每斤成本相差1.45元,对应一头115kg的标猪,差距为每头334元。这个差距,在市场低迷期,足以让一家企业陷入困境,自然谈不上什么竞争力。
全面竞争体现在一个企业能力的广度,而深度竞争则体现在某一领域中竞争能力的程度。这两方面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全面竞争,过去没有政府的调控、生猪期货这个工具、资本市场的狂热,企业间的竞争只能在有限的领域。而如今不同了,所以,企业间的竞争力差距也就更明显了。
2.3 不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重要保障。但在当今的中国猪业,出现了不公平竞争的现象。
散小养殖户和家庭农场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养猪业的主体,但近些年来,他们在与规模企业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除了本身的思维、理念和能力外,同时哟要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大企业一样的补贴、融资和土地资源,无法像规模企业一样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精准的信息。所以,除了自身的原因以外,这也是他们在竞争者处于劣势的而退出的原因之一。这需要在政策上得到关照。
3 行业的重构
正是竞争带来了行业的重构。很多人在谈及竞争力的时候,喜欢把养猪者用集团企业和散户来进行划分和对比。其实,企业的竞争力无关大小,关乎强弱。从经营的结果上来看,有些散户的获利能力竟然可以远超集团企业,主要是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灵活性,这一点,很多集团企业很难做到。
但竞争力强的企业正在主导着行业重构,某些部门和地方管理者也在推动这种重构。我们无法去评价是否公平,在此,仅对重构的态势和趋势做一下分析和总结。
3.1 竞争方式的重构
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挟企业资源和资本实力,正在打造自己的产业链。行业“一哥”牧原的屠宰能力将很多超过曾经的“屠宰一哥”双汇。这些正在大力布局产业链的企业,正在通过这种竞争方式取得优势。
3.2 竞争区域的重构
从历史的角度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从小到大的,也是从区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在传统的竞争格局中,很多企业虽小,但具备区域优势,但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牧原的版图几乎遍布全国,而很多区域内的领袖企业也在向其它区域扩张。而对于很多散小的养殖者来说,这几乎是做不到的。
3.3 竞争能力的重构
虽然一个企业很难做到强者恒强,但强者总能获取到更多的资源来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基于全面竞争和深度竞争的需要,实力强的企业总能获得更多的人才和其它资源。比如,证券人才、期货人才、项目管理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等,这些人才有助于构建全面竞争能力。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处于个人远景和追求,优秀的人才加速向优秀企业流动,也促进了强者更强。
4 结语
中国的养猪业正在竞争中重构,迅速拉小甚至是超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但在重构的过程中是残酷的。大量的企业将会倒下并易主,大量的从业者不得不转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残酷但无可厚非。
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市场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不同。另外,猪肉在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竞争中,如何保护和引领弱者的生存与发展?在重构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大企业的垄断(或隐性垄断)?如何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这都给我们的行业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并且是紧迫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