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研究发现,2021-2022年连续两年,有些企业甚至是集团企业,因为对市场出现严重误判而出现巨额亏损。这个现象并非个案,而是普遍现象。为什么会这样?除了成本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猪周期的本质和新逻辑缺乏深入的认知,没有把握住猪周期上下行的关键节点,乃至后悔莫及。
中国的养猪业正在竞争中重构,迅速拉小甚至是超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但在重构的过程中是残酷的。大量的企业将会倒下并易主,大量的从业者不得不转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残酷但无可厚非。
只要是做生意就一定有风险。这是常识。而对于养猪业来说,显然风险要大得多。因为,除了政策风险、替代风险、国际政治环境风险、经济景气风险等等,养猪业至少还有几个独有的风险:生物安全风险和猪周期风险。
网络上有句非常经典的话: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对于中国养猪业来说,如果说2018年8月3日(沈阳爆发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是涨潮,那么,2021年就是退潮了。
首先,不得不说,现在对于猪价是极难判断的。因为现在有三个不确定性:疫情带来的消费不确定、养殖户(场)的情绪不确定、实际产能不确定。但再难也要判断,从过去几年历史来看,牧原的判断能力明显好过那几家出现巨额亏损的企业。这是经营上把握节奏的能力。
我国从欧洲引进种猪大多由俄罗斯空桥货运航空公司(AirBridgeCargo)承运,受经济制裁影响该公司业务骤停,一机难求,今年第一季度没有一批种猪运抵国内,根据国内相关进口代理商预测,2022年国外引进种猪数量极少甚至可能为零。
谈这个问题可能会得罪人,因为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但到了今天,无论是从国家、行业还是养殖场的角度,都到了不得不谈的时候了。
产能指生产能力。也就是指在计划期内,行业(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产能是理论值,产量是实际值。我认为,这个解释,并不完全适合今天的养殖业,尤其是养猪业。
有人统计,21世纪以来,我国共出现了五次猪周期。因为出现了五次,大家就从中找到了一些规律,并把这些规律当作预判未来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