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非瘟,如果可以重来?
今天(编者注:2021年8月3日)正好是中国爆发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三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反思的日子。我们希望这种引发惨重损失的疫情是最后一次,当然,这只是希望。从历史来看,病毒是不断以新的面孔挑战人类的,而人类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最终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未来,还会有很多的挑战,甚至是更严峻和惨烈的挑战。我们在此总结和回顾就是为了获取面对挑战的经验,不管是生物安全防控,还是经营上的战略、战术,都有太多值得我们总结的地方。
一、大环境与小环境
1、大环境
对于烈性的传染性病毒来说,大环境决定了小环境的压力。这一点,我们通过对当下生猪产能恢复较好的省(自治)区盘点后发现,生猪产能已经超出疫情前的省区,有东北的三省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有西北的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有西南的云南、贵州。这些地方的防控水平更高吗?当然不是,或得益于地广人稀、或得益于气候干燥、或得益于山林屏障。而养猪业较发达地区的广东、广西、山东、河南等省,虽然下了很大的力气,但依旧损失较大、多次反复,主要还是因为大环境被严重破坏了。
2、中环境
防疫这种大事,全国一盘棋,无疑,大环境的保护要靠政府的相关部门,从部里到地方。但很可惜,由于前期预估不足、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全国所有省区全部“沦陷”。不过,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当大环境被破坏掉了,相对“大”的环境,也就是“中环境”能否保持一方净土?比如与大陆完全隔绝的海南省,是完全有希望守得住的。应该说,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本来可以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协会的价值是什么?与主管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集合行业会员的力量。这一点,有些地方显然是薄弱的,应当加强。
3、小环境
这次抗疫三年使产能基本恢复,养殖者自身的努力成为关键。养殖者的努力基于三大因素:
(1) 生存的威胁;
(2) 巨大的经济利益;
(3) 政策的支持。
正所谓“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创造一个干净的小环境,散小养殖户靠与生俱来的责任心,规模猪场靠硬件、制度、流程和监督,虽然侧重不同,但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希望。当一个个小环境干净了,大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扬翔“铁桶模式”的本质是什么?就是通过“切断、切断、再切断;保险、保险、再保险”来打造猪场内的小环境。
如果可以重来,我相信很多养猪人不会再像2018和2019年那样,寄希望于大环境,而是先守好自己的家门,再去联络同行、协会,发挥联防联控的作用,尽可能让“净土”更大一些。过去,对于环境的期待,是从大至小,而重来,则应从小至大。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二、“毒库”与“毒车”
有位行业专家说过,非瘟是坐在轮椅上的病毒。除了自然界的力量,雨水和大风能够带来病毒更快的传播以外,“毒库”和“毒车”成为这次疫情大爆发的丑恶帮凶。
1、毒库
有些生猪主产区,损失惨重且多次反复。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仅是养殖大省,也是屠宰大省,但并不是每一家屠宰企业都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恪守职业道德。在暴利之下,有没有屠宰企业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把大量被病毒污染过的猪肉装进了仓库待价而沽的情况?
在疫情爆发伊始,我曾在内部交流时说到:对于集团型企业,有屠宰厂的,将会率先“沦陷”。为什么?因为屠宰厂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染源,而离屠宰厂最近的,正是它们自己。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经常有朋友问我“XX饲料安全吗?”我回答他:“只要是自己有猪场的饲料厂,相对来说是安全的。”事实证明,饲料同时供应自己猪场的饲料企业,生物安全做的要好很多,至少,是发自内心的想搞好。我们看到,一些自己有猪场的饲料企业,非必要的生产和品控人员,直接到厂外办公。责任往往和利益对等,利益牵挂之处,也是最愿意负责任的地方。
2、毒车
除了自然界的力量,“毒车”成为传播病毒最恶劣的载体。“毒车”,指的是为了一己私利,视国家动物防疫法规如无物的非法生猪贩运车辆。在非瘟疫情最严重的阶段,有些无良商贩甚至化整为零,以封闭的厢式货车乘夜色躲避打击。这些隐蔽的“毒车”更难被发现,更容易突破各类检查站,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力量,尽显人性之丑恶。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毒车”,河南、山东、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成为“毒车”蜂拥而至的目的地,遭受损失也最大。
但即使是疫情的重灾区-广东,我们依然能够发现一些“净土”,养猪人联合起来,通过联防联控,拒“毒车”于区域之外,最终使自己的猪场得以保全。
如果,可以重来,我相信会有更多协会和养猪人的组织会行动起来,拒“毒车”于千里之外,切断大环境中病毒传播的最大黑手。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广西已经对“毒车”的危害有了高度的认知,开始在全区推动集中统一消毒制度,尽可能有效的消除“毒车”的危害。
三、经验与实践
不得不说,我们能够阶段性的打赢这场非瘟疫情防控战,“中国式”的防非模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时,虽然非瘟病毒已经肆虐部分国家近百年,但对于中国的养猪业来说,并未引起真正的重视,甚至对其危害缺乏必要的认知,也正因此,非瘟进入国门后实际上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在那样的情形下,我们只能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
1、 经验
最初,给我们的经验是什么?
(1) 非瘟病毒可防,不可控、不可治:
(2) 非瘟病毒致死率极高;
(3) 要采取大范围扑杀的方式切断传播。
事实上,正是这些经验几乎让中国养猪业放弃了独立思考,放弃了实践,认为只要病毒进了场,就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灭。
通过这三年的总结,我们认识到:
(1) 即使病毒进场,只要措施得当,依然是可控的;
(2) 病毒的致死率和病毒种类有关;
(3) 大范围的扑杀方式斩了草,却未必能除了根。
2、 实践
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总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在经历了野火燎原式的疫情过后,善于思考的行业人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保留动东山再起的火种。
“中国式”的防非措施有:
1、 通过使用中药提升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2、 通过精准清除(即俗称“拔牙”)的方式,清除感染的猪只:
3、 通过对三元母猪采取回交的方式获得能繁母猪;
4、 通过增加出栏体重的方式获得更大的供应量。
根据有关部门披露的消息,2019年,能繁母猪已经损失了约4成,可以说,如果没有后来的“中国式防非模式”,仅有的6成能繁母猪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也不可能通过短短三年的努力就基本恢复产能。
以精准清除为例。某大集团是最早尝试精准清除方式的,而且最初失败率很高,但中国人在巨大的压力下不气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流程、不断地创造精准清除的工具,才有了今天一些优秀企业能够一次就清除感染猪地水平。以上四种中国所独有的防控措施,在做好“防”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套“控”的方法,构成了“中国式防非”模式的核心。这是中国独有的,也是对世界防非策略的巨大贡献。
如果可以重来,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行业同仁不会再迷信西方国家的“权威”经验,会更大胆的进行创新性的尝试,会更快地掌握自己的防非系统,会大大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
四、信与不信
养好猪是个系统工程,应当遵循科学的规律,但我们也要清楚,对科学规律是的认识也是不断进步的。在三年艰苦卓绝的抗疫过程当中,关于信与不信,带来了强烈的反差。
1、 精准清除的经验
某集团是行业内最早尝试精准清除的大型企业,很快,精准清除的方式就在很多企业中流行,虽然早期失败率很高,但这种方式却逐渐成熟。很多猪场因为不信而错失保存实力的机会,而有些企业因为相信而东山再起。
2、 扬翔的“铁桶模式”
疫情发生后,远在广西的扬翔迅速在参考同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防非体系,并于2019年3月23日在南宁发布《扬翔防非实战纲要》,紧接着又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举办“扬翔防非复产特训营”,向全行业传授自己的防非经验。很多猪场根本不相信扬翔可以防得住,错失了学习的机会。而一些哪怕将信将疑去参加和学习的猪场却迅速复制了扬翔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的事实证明,扬翔是过去三年当中损失最小、扩产最快的规模养猪企业之一。不仅为行业输出了防非经验,还提供了大量猪场急需的猪精。
3、寄希望于灵丹妙药而非生物安全
非瘟疫情是天灾,但也可能会有人祸。2019 年,在非瘟疫情的压力下,有些企业寄希望于疫苗、神药,结果轻则贻误战机,重则一蹶不振。非瘟在世界多国流
行多年但却没有一款商业疫苗上市,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为什么?中国真的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世界难题吗?当然,非瘟疫苗是一个选项,但在未经大量临床验证的情况下就贸然使用,风险极大。
如果可以重来,我相信很多企业都不会再寄希望于疫苗、神药,而是走中国式的防非道路。
五、如果可以重来
如果可以重来,我相信很多猪场会更加理解中国的传统智慧-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个成语,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1、 如果遵从于中庸之道,很多企业不会把西方经验奉为圭臬,也能走出自己的防非之路;
2、 如果遵从于中庸之道,很多企业不会寄希望于灵丹妙药,幻想能够一劳永逸,那样,结果完全不一样;
3、 如果遵从于中庸之道,我们就不会放弃“控”与“治”,多一个实践的通道;
4、 如果遵从于中庸之道,很多企业就不会盲目压栏,会卖一半,留一半,上半年的经营不会那么难看;
5、 如果遵从于中庸之道,你可以质疑新生事物,但你会在质疑当中发现可取之处;
6、 如果遵从于中庸之道,很多企业就不会盲目扩张,导致今天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