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价到没到“底”?
我们首先要看一下前一段时间猪价究竟有没有到“底”?只有把这个东西摸清楚,对猪价下一步的走势判断才会更靠谱。而判断到没到“底”,我们还是要来看一下所谓的“猪周期”的原理。
猪价的涨跌原因有两种:
1、临时性变化影响
(1) 因为集中消费而导致的上涨:如腌腊肉、杀年猪、节日消费需求突增等;
(2) 天气突变影响到运输导致:如大的雨雪天气等,影响收购和跨区调运;
(3) 国家政策的影响:如环保拆迁、进口增加、储备肉储、放等;
(4) 网络传闻的影响:互联网的威力就是“放大能量”,所以,这一点不能忽视。
(5) 走私的影响:主要是广西、云南与越南接壤的地区,在前几年受到跨境走私的影响。
(6) 疫病的影响:因为大面积的疫病而导致供应量迅速下降的结果。
2、大周期导致
所谓的“大周期”就是整体因产能过剩导致的较长时间的供大于求。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去产能。可以说,去产能越快,猪价回暖和上涨的周期越短;而去产能越慢,猪周期就越长。请记住,这里说的产能,是指“能繁母猪数量+繁殖能力+PSY”,当然,算MSY更好。其实,算供应量的时候才应当是把PSY换成MSY,但我们这里说得是“产能”。产能主要体现在母猪身上,只有母猪的产能锐减,才能带来大约半年后的大涨,否则,想都不要想。
二、产能去的如何了?
产能现在去得如何了?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说法:“4月份生猪存栏量比3月份下降319.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352.467万头,较上月下降47.6万头”。这几天的猪价缓慢上涨,大致是和这个信息有关。
但我本人对这个信息是持怀疑态度的。首先,上次猪价大跌也是在原农业部在公布能繁母猪数量持续下降的信息中出现的。上次不准,几个月后就准了?我持怀疑态度。
有些散户确实是把母猪卖了,但很多猪场的母猪却是低价卖给散户了。而且,这一轮产能扩张主要是大企业、集团企业、产业链企业,这个产能扩张十分迅速。此消彼长,增加了多少再去掉减少了多少,得出来的数才是真实的数字。但这个数字没有,有也是假的。所以,我从来不参考这个数字,不看这个数字,判断反而更准确。
我认为产能基本没去!请注意,我这里说的产能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大家才忍痛去产能?持续深亏!亏不下去了!而从现在来看,亏损才不过是3-4个月,不能算是深亏。这一轮上涨,持续了26个月,而亏损3个多月就结束了?这不符合经济规律。猪价高位期越久,低潮期越长,这才是规律。我们不能不尊重规律。
第二,仔猪还没有亏本。现在,30斤的仔猪卖到350-400元,甚至有400多的,按照行业平均成本根本不亏。不亏谁还去产能?不亏就会挺下去。只有卖仔猪的也亏,亏得撑不下去了,才可能真正的去产能。
而这一轮,由于那些财大气粗的大企业纷纷扩张,他们有钱撑下去,或者本身有饲料厂,有造血能力,所以,去产能会更慢,因为他们愿意选择战略性亏损,希望下一个周期大赚一把。
三、本次“缓涨”的定性
猪价刚刚缓涨,而且并不是全国性的普涨,只是大部分地区上涨了。我们需要为这次上涨定性。也就是说,它是什么性质的上涨。既然去产能缓慢,甚至还有很多牛猪没消化完,消费又不振,怎么会大涨和持续上涨?
所以,这次所谓的上涨是不可持续的,定性是“心理影响的阶段性反弹”。什么是“心理影响的阶段性反弹”?是因为最近一个月一直“阴跌”,跌的大家都麻木了,既然已经很低了,老子索性干脆不卖了,看你还能跌到哪里?另外,还有很多人在赌猪价,赌八、九、十三个月的猪价会在6元甚至是6.5以上,所以,最近买仔猪的多了,也带来了涨价的心理影响。
另外,本次猪价缓涨不排除有屠宰企业的操作因素。其实,猪价太低,屠宰企业也不高兴,为什么?终端猪肉价格太低了。在什么样的时候屠宰企业最赚钱?生猪收购价迅速下跌,而消费者不知道,利用好这个时间差最赚钱。但现在消费者都知道猪价低,猪肉价格也便宜了,所以,屠宰企业反而没有前一段时间赚钱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屠宰企业也希望刺激一下,这样才有理由把猪肉的价格搞上去。猪肉价格搞上去了,生猪供应量又那么充足,到时候再打压一下价格,这样就可以反反复复赚时间差的钱。
所以,目前供应量充足、消费不振、去产能缓慢,根本不具备大涨或持续上涨的基础。因此,本次“缓涨”的定性是“心理影响的阶段性反弹”,我个人的建议还是见好就收。记住,反弹就是出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