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高死亡率的病毒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
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对养猪整条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非洲猪瘟背景下,烯丙孕素在后备母猪同期发情、超龄后备母猪处理、复产三元后备母猪入群有非常多的灵活使用。烯丙孕素作为批次化生产的核心工具,在猪场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国际和国内的烯丙孕素的剂型为口服液,需要用饲喂枪进行投喂。除了非洲猪瘟病毒外,蓝耳、伪狂等病毒在感染猪的唾液中的载毒量也非常高,所以用同一饲喂枪去投喂药物,会给场内生物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宁波第二激素厂率先对药物的剂型进行了改良,通过做成药片的形式,降低了猪场生物安全风险,使烯丙孕素的投喂更加简单便捷。
01.批次化生产的意义
母猪批次化生产是相对连续生产而言,是利用生物技术或一定的管理手段,人为地将原有连续生产模式,即每天都有配种、分娩、断奶,转化为在集中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且间隔分明有规律的高效管理体系。批次化生产采用批次间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具有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有效阻断疫病传播、提高母猪群的繁殖性能、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猪场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等诸多优点。欧美等养猪发达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已经广泛应用[2]。
02.烯丙孕素在猪场繁殖生产中的运用
烯丙孕素又名四烯雌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口服活性孕激素。与天然黄体酮一样,烯丙孕素通过抑制促性释放激素(GnRH)释放,进而抑制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分泌,阻止卵泡发育和成熟,使母猪卵巢活动停留在生长卵泡阶段,卵泡不分泌雌激素,母猪不发情。停喂烯丙孕素后,促性腺激素开始分泌,母猪卵泡迅速发育,母猪同时处于卵泡期,达到调控和同步化母猪发情的目的[3]。烯丙孕素适用于至少有一次发情的母猪,饲喂没有初情期的后备母猪几乎没有效果。烯丙孕素可在发情期循环的任何阶段开始饲喂,连续饲喂18d,每天20mg,每天定时、定人、定量饲喂。饲喂结束后,母猪发情周期停留在黄体期的末期,所有处理母猪同时开始进入卵泡期,5~7d后集中发情排卵,实现同时配种。目前没有发现烯丙孕素的毒性和副作用,运用场景十分广泛[4]。
03.烯丙孕素口服液饲喂方法
① 饲喂枪直接投喂法。
为了让母猪主动接近并适应连续投药枪,饲喂烯丙孕素前先用葡萄糖或苹果醋对母猪进行诱食,以便后期烯丙孕素的有效饲喂。诱食时间一般选择在正式喂药前2-3天。饲喂烯丙孕素要定时、定量、定人,饲喂时间与诱食时间保持一致。饲喂时待母猪主动前来抬头咬枪,顺势将烯丙孕素打入母猪口腔(图1)。因液体为油状有粘滞性,每饲喂1头母猪必须观察投药枪是否回满,以保证定量饲喂。
图1:烯丙孕素内服溶液饲喂时母猪需抬头咬枪
② 饲料投喂法。
饲料投喂法只能应用于定位栏的母猪。料槽中先加入少量饲料,后用投喂枪打入5ml药物。待猪只全部采食完毕后,再集中饲喂(图2)。
图2: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置于饲料上给药
04.烯丙孕素片剂饲喂方法
因烯丙孕素片剂的包衣含有强诱食剂,所以无论直接放入料槽或放入料杯中与饲料混合皆可。猪只都可以采食吞服(图3)。
图3:烯丙孕素片剂置于饲料上给药
05.烯丙孕素油剂和片剂使用效果对比
烯丙孕素内服溶液与片剂的使用效果对比见表1。
表1:烯丙孕素内服溶液与片剂对比
06.小结
在批次化生产中,烯丙孕素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外源激素,它可以调控母猪同期发情,以达到批次化生产的目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利用率。近年来,随着非洲猪瘟持续发生和蔓延,目前非瘟无特效疫苗和药物,所以目前猪场最重要的是生物安全,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生物安全工作开展。烯丙孕素片剂的出现,使猪场的进场物资的消毒更加便捷,员工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病原水平传播的风险降低。为此,更多猪场在应用批次化生产模式,以保证内部生物安全,进一步推动了烯丙孕素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