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笔者在《2023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2023年学术年会》上的报告摘要,供各位专家参考,多批评,多提宝贵意见。
非洲猪瘟于2018年进入中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中国大陆,养猪从业者措施不及,无所适从。面对非洲猪瘟,从管理者到专家体系手忙脚乱了一段很长时间。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短短半年过去,非洲猪瘟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高温制粒、唾液检测、单元格饲养管理等等。尤其是在养猪业中,净化非洲猪瘟已经在行业内达成共识,行业一致认为只有净化了非洲猪瘟,中国养猪业才有竞争的空间和动力。但是,净化工作仍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如下:
1.对当前非洲猪瘟感染新规律认识不足:非洲猪瘟进入中国大陆先后经历了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无症状感染型等五种类型。当前主要以慢性型和无症状感染型为主,机体出现抗体和核酸双阳性的比例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间歇性排毒现象多见。仅仅依靠临床症状去判别是否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方法已经完全失效了,高频度的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必须列入生产管理的必备程序。
2. 必须更新检测标准。非洲猪瘟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在进行核酸检测时,CT值往往较低,以35为界限进行判别,漏检率不算太高。但是慢性型和无症状感染型的非洲猪瘟在进行核酸检测时,CT值往往超过35,甚至超过40的也比比皆是。
若持续执行过时的行业标准:CT值≤35为阳性,CT值≥37为阴性,则贻害无穷
必须坚持“起跳即阳”的判断方法,严格执行此标准,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坚持有效消毒。2018年、2019年研究机构根据红细胞吸附试验推荐的几款消毒药,绝大多数是对非洲猪瘟病毒是不具备杀灭作用的,误导了中国养猪业很长时间,无效消毒的情况在猪场广泛存在。根据笔者所在实验室的测试(BEST法,生物酶模拟测试法),戊二醛、葵甲溴胺、烧碱和碘制剂在厂家推荐浓度下使用基本无效。
建议使用过硫酸氢钾、过氧乙酸和氯制剂以及其他核酸祛除剂进行非洲猪瘟的消毒工作。
4. 进行猪舍改造。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较多的猪场坚持使用通槽饮水和饲喂,一旦感染往往是大面积的,若进行补救则为时已晚。必须实行独立饮水和饲喂,实施单元格化(departmentalization)生产和管理,减少人猪接触,强调生物隔离(Biosecurity),设置防虫网防蚊蝇、防鸟,设置防鼠设备。
5. 强调营养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猪兽医体系中,漠视营养(营养冗余)对非洲猪瘟防控作用的专家较多,这种认识极大影响了非洲猪瘟防控和净化的进程。
众多的临床、生产数据和研究已经证实蛋白(氨基酸)营养的有效提升可以提高猪群对非洲猪瘟的免疫力,推广低蛋白日粮而不强调氨基酸平衡会对中国养猪业会造成次生伤害。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亮 樊福好 《非洲猪瘟防控关键词》 广东科技出版社2022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