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非洲猪瘟 > 内容

猪场如何防控非瘟?非洲猪瘟形式下猪场防控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金农网 2023-03-29

阅读()

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临床最急性型、急性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乎100% ,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症状都非常明显,发病猪只的体温在41-42℃之间,皮肤与脂肪均可能出现黄染现象,呼吸困难,不愿运动,血便。部分发病猪只站立不稳,出现倒地抽搐、四肢呈划水状等神经症状。

1 非洲猪瘟概述

 

  1.1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

 

  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临床最急性型、急性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乎100% ,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症状都非常明显,发病猪只的体温在41-42℃之间,皮肤与脂肪均可能出现黄染现象,呼吸困难,不愿运动,血便。部分发病猪只站立不稳,出现倒地抽搐、四肢呈划水状等神经症状。脾脏肿大,呈紫褐色,约为正常脾脏的4-5倍。肺部支气管内有大量淡黄色渗出液。病死猪血液凝固不良,腹腔有大量血红色积液。肾脏肿大,肾乳头肿大,见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非洲猪瘟

 

  1.2 非洲猪瘟病毒进化疫苗研究

 

  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其病毒不断进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生物学属性的变化。2020年6月到12月,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关科研人员对中国7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湖北)进行了非洲猪瘟病毒监测,共分离出22株病毒,均为基因Ⅱ型,与我国最早发现的毒株Pig/HLJ/2018 (HLJ/18)相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11株病毒在EP402R基因(编码CD2v蛋白)上有不同形式的变异或缺失,且表现为非红细胞吸附(non-HAD)。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与发展,促使国内多家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大了对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的研发力度,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基因缺失株疫苗,但免疫效果欠佳,虽然基于ASFV片段研发的亚单位疫苗克服了LAVs疫苗的大部分风险,但迄今研究的亚单位疫苗保护性差,主要原因是缺乏对ASF保护机制的认识不深刻,对保护性抗原的研究仍然未能深入,使得有效的ASFV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和设计的难度异常。

 

  去年越南非洲猪瘟疫苗流入我国,导致国内多家猪场内出现基因缺失毒株,使得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通过病毒分离,发现有基因缺失毒株与Ⅱ型毒株重组的一种新型毒株。因此,从理论上讲,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病毒存在4种毒株:即Ⅰ型毒株、Ⅱ型毒株、基因缺失毒株、重组毒株。

 

  1.3 非洲猪瘟流行现状

 

  近年来,笔者通过调查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非洲猪瘟流行毒株主要是临床表现温和的Ⅱ型毒株与重组毒株,临床表现为最急性型与急性型的Ⅰ型毒株极少出现,非洲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很多,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0%。有很多非洲猪瘟阳性猪群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甚至母猪也未出现繁殖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猪场加强了猪群的饲养管理(减少了应激),强化了猪群的基础免疫(特别是猪瘟、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等),提供了营养全面的日粮,加强了猪群的防疫保健。从2022年9月至今,猪场流行的是重组毒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Ⅱ型毒株有所提高,特别是东北和华北地区尤为严重。因此,在后非洲猪瘟时期,非洲猪瘟防控仍是猪场疾病防控的首要任务。另外,猪场也从基础免疫、饲养管理及加强营养等方面做细致的工作,确保猪场安全生产。

 

  2 非洲猪瘟防控现状

 

  非洲猪瘟的防控离不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其中,“控制猪群移动”主要用于控制传染源;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主要用于切断传播途径;而“生物隔离”是从猪场外部保护易感动物的最佳方式之一。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生物媒介传播,非洲猪瘟传播的生物媒介包括人类、鸟类、蚊蝇和鼠类。控制生物媒介的移动,阻断生物媒介从场外进入场内是控制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控制猪场内和猪场外生物媒介之间的相互移动称为“生物隔离”,猪场在人员、外来动物(鼠、猫、狗)及蚊虫都做了大量工作具体如下:

 

  2.1 建立多级洗消

 

  根据洗消点与猪场生产区之间的距离可将洗消点分为1-4级,各生猪养殖企业可根据现实需要设置不同级别,但最少应设置三个级别(二级、三级、四级),洗消点建设位置要求详见下表。

 

建立多级洗消

 

  2.2 实行统一配餐

 

  餐食也是猪病传播的一条途径。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很多猪场非常关注员工的餐食问题,建立了中央厨房,有效切断了非洲猪瘟通过餐食传播。中央厨房一般距猪场3km左右,负责场内人员餐食供应,食材由专人采购,餐食做好后进行分餐。中央厨房一般由食材进入口、仓库、冷库、厨房、厨师、厨师宿舍、更衣室、餐食出口等部分构成,在食材入口及餐食出口处设置车辆洗消点、人员消毒通道等。

 

  2.3 强化门卫管理

 

  猪场入口是猪场生物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因此,要配备专人落实门卫制度,切实做好入场的人员、物质、饲料等管理。制定门卫制度,并将门卫制度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督促门卫落实防控措施。所有入场人员、物质、饲料等都要按照门卫指令做好洗消才能按照制定路线进入相应区域,不得随意更改既定路线。

 

  2.4 建立无害化处理区

 

  无害化处理区应建在猪场生产区常年风向下风向,猪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需要无害化处理的废弃物主要有病死猪、胎衣、粪便、污水、废气等。根据废弃物理化性质特点,配套相应的设施设备,如粪便堆肥发酵处理区、沼气池、沉降池、固液分离机、雨污分流管道、焚烧炉、高温生物发酵、化尸池等。

 

  2.5 细化引种流程

 

  在猪场生产过程中,引进优质种猪是猪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引进种猪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流程:(1)制定引种计划。(2)做好引种准备。(3)规划引种路线。(4)安排引种车辆。(5)强化运输管理。(6)安排专人接猪。(7)做好隔离驯化。

 

  总结: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猪场在环保、生物安全、饲养管理、技术管理上更加科学合理,猪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养猪门槛得以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的散养户和中小猪场逐渐退出生猪养殖,这对提升我国生猪养殖水平无疑为一件好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可有效阻断多种病原微生物,困扰我国养猪业多年的猪蓝耳病、腹泻和口蹄疫等疾病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也为猪场进行疾病防控与净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一些新兴产业和产品应运而生,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公司、高效消毒剂、冷鲜肉物流、动物源性蛋白替代品、非洲猪瘟检测和防控制剂等,为提升我国养殖环境和生物安全水平创造了良好契机。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