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栏连降,猪价高企,政策扶持,复产或者说再养猪有了充分的理由。但现实是,非瘟疫情仍在不断散发,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在非瘟防控中扬长补短?如何构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如何在疫情发生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下面,我们期望通过分享两个在实践探索中遇到的精准清除案例,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
理论基础:非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核心要点: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快速清除、全面洗消。
案例 1
红色字体位置为发病栋舍
经产母猪存栏1600+,分为两条生产线;布局比较随意:一栋产房、一栋配种舍、一栋公猪舍、一栋妊娠舍、一栋配种&妊娠&产房、保育多栋;两点式生产;自动料线,全漏缝水泡粪。
确诊
最初配种舍4排一头流产后死亡,并没有特别在意,认为是常规流产,自检阴性。第二天,第2排43栏位里猪只体温升高,自检呈阳性,当天送专业检测可疑,要求复检,7月2号一早确认为阳性。
发病舍布局(4排,每排45个单体栏)
7月2日,场长进场,快速对全场猪群进行了解,有无高烧等类似情况发生,确认仅该头猪异常(阳性)。就地处死第2排42、43、44三头猪,用塑料薄膜密封后运出圈舍;以生产区域为单位进行隔离,场长、兽医、配种员、饲养员隔离在配种舍和公猪圈;全场消毒2次/天。
处置及监测
7月3号,某专家派学生协助对整栋(200+头)采集唾液进行胶体金检测,显示全阴性;7月4号,第1排42号圈发烧41.5℃,胶体金检测为阳性,把第1、2排36号圈后全清理(绳子就地勒死)。
注:电死耗时且不好操作(可能与操作有关);注射药物死亡口鼻易排出大量液体造成病毒扩散。
考虑到通槽饲喂及风向等,7月4号,场长要求增加人员,并扩大清除范围——留下第1、2排前10头、第3、4排全部,其他清除(持续多天)。
1、全场路面使用“百胜-30”等,2次/天消毒;
2、发病猪舍门口5%烧碱泼洒,内部过道生石灰覆盖;
3、所有清除猪就地处死、薄膜封装,专用运猪车;
4、避开上班时间,每次运输后立即对路面消毒。
最终留下3、4排至今完好!
清除及后续监测
7月6号,地圈出现发病,体温上升、不食,以圈为单位全部清除。
凡出现异常猪,直接清除,不再进行检测,7月8日除3、4排外,全部清除完。7月10日重新购买定量PCR仪,所有死亡、体温升高猪全部检测。
1、关闭全部门窗;
2、过道生石灰覆盖;
3、在每一栋猪舍门口、每一宿舍院门口制作简易的雾化消毒设备;
4、不正常猪只的判断(兽医的正确判断,兽医、配种员、饲养员的充分沟通);
5、除上产床外停止一切生产活动一个月。
总结分析
总共清理120头不到的母猪,占全场约8%。
快:快速反应,及时按区域进行隔离;
准:准确的监测、判断;
狠:预期清除整栋猪;
专业的执行力!
不论是老板或是场长,心里应该有准确的预案(紧急情况处置)。在同一栋内,也不是说有发病猪就整栋全部清掉,根据非瘟的传播特性,完全可以做到精准清除。
案例 2
经产母猪存栏400+,产房1栋、妊娠1栋、保育1栋、育肥舍6栋、公猪1栋、后备1栋;一点式生产,出售部分小猪;人工饲喂,传统圈舍;最早仅饲喂肥猪。
猪场布局及地理条件
疫情发展情况
7月受大雨影响,雨水倒灌,流入老场区肥猪舍,导致2栋靠门圈1头不吃,英吉纳的检测卡确认阳性,同时送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确认,12小时内快速处理(整栋);整个厂区圈舍外部烧碱+生石灰白化,每周一次。
1、后5栋出现一头异常,英吉纳检测卡确认阳性,整个肥猪区清空;
2、对整个育肥舍及区域进行彻底洗消(火碱)、石灰乳白化、火焰;
3、定人定岗,分区域进餐,进出住宿洗澡换衣服等。
结果
7月底清理完,8月底育肥猪重新进猪。现有种猪620+头,计划800头;外部区域1次/周火碱+生石灰。
总结
1、地理位置风险大,靠近省道(50米),村道将仓库和养殖区分开,周边小散户;
2、快速检测(没有定量PCR,但是可以用检测卡)、快速反应(发现阳性及时处理);
3、专业的执行(圈舍的快速洗消,环境的定期消毒);
4、强大的自信来源于专业的执行(1个月后再次关猪)。
现定期送检,均为阴性。
实际案例告诉我们,非洲猪瘟是可以进行精准清除的,当然,生物安全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