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只要消除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该传染病的流行就自然中止了。
任何一种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3 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因此只要消除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该传染病的流行就自然中止了。
我们传统的猪病防控思路都是把易感动物通过疫苗接种或药物保健变为不易感,所以很少关注如何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但是非洲猪瘟目前没有疫苗或药物用于易感猪只,所以只能在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上下功夫。传染源的控制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猪场只能被动配合,至今收效甚微 ;因此猪场可以主动去做的就是如何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强化生物安全措施),不让非洲猪瘟病毒进入自己的猪场。由于以前对生物安全措施在防控传染病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猪场硬件设施不全等因素,造成了某些地方出现了疫情的区域性流行 ;但是同样在流行区域,还有大量的家庭农场式猪场顶住了疫情的多次冲击;说明实施到位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可以切断传播途径的!
通过对疫区内发病场和生存场的现场调查和比较,我们认为目前有必要把复杂的生物安全措施简单化,在几个可能传入非洲猪瘟病毒的关键点制定可操作、可核查、不显著增加成本的生物安全措施,这样才能确保在有效疫苗上市前既不 发病、又有利润可赚。
可把猪场生产区看成一座城堡,城堡内是安全区、城堡外是污染区。确实做好对进出城堡的两个进口(人员、饲料水源及其他物品) 非洲猪瘟防控中生物安全的关键点和两个出口(售猪、粪污及死猪处理) 的洗消管理和监控。
1、人员进入生产区的管理
休假回来在生活区隔离 1 ~ 2 d,洗消房确保温水供应,洗消流程确保任何外面物品禁止带入安全区。
2、饲料水源、疫苗和兽药及其他 物品进入生产区的管理
饲料原料禁用动物源性原料,在围墙外输入饲料或建立中转仓库进行饲料外包装的熏蒸消毒,进入生产区内的水源必须是已经消毒过的,疫苗、兽药及其他物品进入生 产区必须进行外包装的熏蒸消毒。
3 、售猪台的管理
必须确保生产区人员没有接触到围墙外任何物品的机会,确保赶出围墙外的猪没有返流的机会。
4 、粪污及死猪的管理
有条件的猪场就在围墙内处理病死猪,不能场内处理病死猪的猪场按照售猪台管理的方法转运,把粪污排放口设在围墙外。
许多猪场防控非洲猪瘟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混淆了这三者间的概念,把生物安全措施等同于消毒甚至灭菌,没有抓住防控措施的关键点。猪场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猪只免受病原体的感染,而不是消灭病原体。
1 、消毒的概念
是减少细菌芽孢以外的微生物数量,使其达到无害的程度,不一 定杀灭或清除全部的微生物。
2、 灭菌的概念
是指有效地使目的物没有微物的措施和过程,即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是指对病原微生物、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外来有害微生物等生物体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猪场外 1 km 或更远的地方建立了售猪中转站或车辆洗消中心,即使在中转站或洗消中心达到了灭菌的效果,但是从中转站或洗消中心到猪场的路途中仍然有再次被污染的风险,那么建立中转站或洗消中心的意义何在?还不如严格管控好进出猪场生产区的 4 个口子更有效。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把洗消流程搞 得非常复杂,却把简单有效、不需 大量投入的隔离措施忽视了,仍然给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生产区提供了机会。许多猪场片面理解对饲料污染的防控,认为使用经过高温制粒的饲料就安全了,但是忽视了饲料传播非洲猪瘟的风险除了动物源性原料外、运输车辆和外包装的污染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的生物安全措施其实很简单,就是严格管控好进出猪场生产区的 4 个 口子,制定简单易行、可核查的操作措施,把非洲猪瘟病毒阻挡在猪场生产区围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