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1(母猪场)
河北某场,存栏1500头生产母猪。该场技术人员水平较高。首先报告定位栏母猪出现不吃,有将近1周,因为体温一直没有升高,所以没有怀疑非洲猪瘟。后面部分母猪开始出现呕吐,不吃现象加剧并发展到15头母猪,个别猪拉血,采血15份进行检测,结果多呈阴性,少量可疑。此时2头母猪已经开始出现死亡,取病料(大肠、脾脏、肺部)检测后,确诊。死亡母猪临床症状:脾脏肿大明显、心耳表面出血、部分肠段表面(浆膜)出血,胃底部充血糜烂。后报政府,清群。
从该场的经历得出经验:发病母猪体温有可能升高,有可能不升高。从发现不吃到最后清群,持续时间将近1个多月。出现不吃后1周内没有采取其他措施,后面开始严格的饮水消毒和带猪消毒,真正死亡的猪很少,发生不吃就淘汰,后面扩大到不吃猪旁边的猪也淘汰。有1周左右没有病例,但后面又出现,继续淘汰到决定上报,也没有扩散到菜猪。
总结:消毒到位,不恐慌,人员控制到位,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速度并不快。
典型案例2(母猪场)
江苏某场,存栏600多头生产母猪,1月5日报告存栏28头母猪的一栋定位栏开始出现4头不吃,后面2天增加到7头和10头,其中1头流产并死亡,1月10日确证是感染非瘟,1月11日决定整栋母猪清群时,16头母猪不吃,后面出现5头呕吐,其他12头正常,所有母猪体温正常。1月15—19日,其他3栋母猪也开始出现不吃,猪场决定清除所有母猪,自己组织外来人员入场进行处理。产房母猪和哺乳仔猪一直没事,后面到断奶母猪才陆续淘汰。到现在所有的肉猪都正常,最小的也都可以卖了。
重要经验:正确“拔牙”是可行的。请外来人员进行清群;场内兽医在报告第1例母猪不吃后,严格限制其他人员靠近该栋猪舍;确诊及时,1月5日发现,1月10日确诊;坚持带猪消毒、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毒;“拔牙”处理彻底、果断;转移了1/3的肉猪到另外的猪场饲养(减栏)。
目前,该场的老板还是草木皆兵,如惊弓之鸟。4月底猪场老板给我打电话说有2头菜猪拉血,我建议他先使用痢菌净,结果第2天猪就没有再拉血,第3天也正常,这时候才放下心来。
典型案例3(肉猪场)
福建断奶猪调到安徽两批次:第一批8月18日引进猪苗700头,放入1栋舍和2栋舍;第二批10月17日购入猪苗500头,放入3栋舍。11月12日下午养户报告,个别猪只出现发烧现象,皮肤发红,耳朵和后躯有发紫现象,当天死亡8头。13日采样,后面确诊为非瘟。
发现2栋舍情况比较严重,该栋舍共计栏位为30个,养殖肉猪为350头,经过查看共计14个栏舍都有猪只发烧呈紫色,体温测量为41~42℃。
所有3栋猪舍最后都发病,兽医对发病猪进行简单的用药和处理,猪舍内消毒,猪只陆续死亡,维持1个多月,最后700头一批的猪,死亡640头;500头一批的猪,死亡353头。
肉猪发病和母猪不一样。肉猪全群发烧,发病猪皮肤发红,少数发紫,个别猪出现皮肤苍白黄染。猪只呼吸困难、倒地、张口呼吸或有出现抽搐划水样、零新出现有血便。个别猪下颚部、腹部出现紫癜,拉稀便秘交替。
总体而言,越小的猪发病越急,症状越不典型,且死亡率高;有很多前一天晚上采食还很正常,到第2天早上就死亡了。皮肤、耳朵发红发紫的不会马上死亡,只要有出现紫癜的猪会很快死亡。
关于临床症状的思考:母猪和大猪发病容易出现呕吐和血痢症状,同时有些母猪不会出现体温升高等症状,母猪的解剖症状通常很典型,各种出血比例很高。
可以解释为越大的猪群抵抗能力越强,病程拖得更长,症状表现总体更明显,出现呕吐和血痢等症,但55千克的猪发病几乎不呕吐。而30千克左右的猪发病病程急,当天吃料正常,第2日可以出现死亡,发病症状可能不典型。
该病例发病后,兽医继续进行进栏打针和搬动死猪等操作,同时没有采取早期拔牙等措施,导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病毒传播到了整栋猪舍的各个猪栏,病死率非常高。实际上,如果在发病初期能够迅速进行确诊,结合以栏为单位加上左右两边各一栏的拔牙;同时严格停止任何的进栏操作,不打针、不免疫、不清扫,只栏外喂料,结合高强度的带猪消毒,严格的人员隔离,应该该病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甚至局限在发病的几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