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猪蓝耳病”。该病于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随后迅速蔓延整个世界,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我国部分省市猪群暴发高致病性蓝耳病,让猪蓝耳病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PRRSV的基因是在不断变化的,且发病机制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关于PRRSV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在进行中,虽然现阶段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有关宿主对抗PRRSV感染的有效机制仍不清楚。国内将蓝耳病控制得很好的猪场还在少数,不少猪场对该病形成了恐惧心理,“谈蓝色变”的局面一时无法打破。
纵使PRRSV对养猪业的经济影响巨大、病毒在猪群间传播的途径繁多,但防控措施仍有章可循,目前为止,区域净化方案或许是有效控制猪群PRRSV的最佳方法。
PRRSV主要经鼻腔、口腔、子宫、阴道和精液等途径传播。此外,间接的传播途径,如污染的靴子和工作服,运输车辆,注射器和苍蝇蚊子等。气溶胶传播也是PRRSV的传播途径之一。
Batista等人在2002年提出了给后备母猪注减毒活疫苗(Modified live virus,MLV)的主张,这种方法的潜在风险是其他病原体的传播,死亡率增加和可能产生的PRRSV气溶胶给邻近的动物群体带来危险。同时这种方法优点是:可以预知猪群感染病毒的时间,理论上所有的后备母猪将在大约同一时间对体内的PRRSV产生免疫力,从而使得在群体层面消除病毒成为可能。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现如今的活疫苗的病毒往往经过许多代传代高度致弱,大规模地进行筛选,已经可以生产出免疫原性良好、安全性更高的高代次疫苗株,疫苗接种后不再会产生猪体温升高等免疫副反应,大大降低活疫苗排毒风险。接种后可获得稳固的免疫保护和较长的免疫保护期。
PRRSV的弱毒活疫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已被报道有助于从受感染的母猪场控制和消除病毒。当接种疫苗的猪只(引自Roof,2008)受到病毒的攻击时,可以降低死亡率和病毒的生长速度。(引自Cano等人,2008)MLV疫苗也被多次注射到已感染PRRSV后备母猪和持续性感染的母猪身上,结果显示:流产的情况明显减少。Spronk等人也报道接种了疫苗的断奶仔猪离开产房后暴露在各种野毒前的表现也比没有接种疫苗的表现得要好。也有报道称MLV疫苗被用于辅助控制和消除来自被感染群体的区域性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疫苗分为经典株和高致病性弱毒株。临床生产实践证明免疫过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高代次高致病性弱毒株GDr180株疫苗,能够大大地降低蓝耳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在发病的猪场经紧急接种后,很好地控制住了蓝耳病的发展,为猪场挽回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以上观点主要来自于文章Control and Elimination of PRRS Virus。
(资料来源:方炜鑫,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