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全了!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调查、防控难点

今日养猪业 2024-11-09

阅读()

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统称为猪圆环病毒病,可发生于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该病具有典型的免疫抑制特性,易与其他病毒或细菌性疾病引起混合感染,造成病猪生长发育受阻,免疫系统受损等情况。

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统称为猪圆环病毒病,可发生于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该病具有典型的免疫抑制特性,易与其他病毒或细菌性疾病引起混合感染,造成病猪生长发育受阻,免疫系统受损等情况。根据感染日龄不同,临床可表现为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以及肉芽肿性肠炎等多种类型疾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猪圆环病毒病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且毒株的快速变异及猪场的病原感染阳性检出率增加了该病的防控难度,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病临床治愈率较低,应严格重视该病的防控工作,做好猪场基础免疫工作、病原监测及控制、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猪场需采取综合性措施做到科学防控才能减少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调查、防控难点等临床危害特征,从而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期为猪场防控猪圆环病毒病提供借鉴。

 

生猪

 

1 病原特征

 

1.1 结构形态

 

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呈无囊膜的DNA单链环状,为目前哺乳动物细胞中最小型的DNA病毒,基因组长度为1 700~2 000 bp,具有2~12个开放阅读框,其中ORF2均编码Cap蛋白并组装成病毒衣壳,形态结构呈二十面体,主要参与病毒的吸附和入侵,中和相关免疫表位。

 

1.2 基因分型

 

目前PCV主要分为4种基因型,即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圆环病毒4型(PCV4),4种猪圆环病毒基因组结构和长度极为相似,但存在一些不同,且各基因型之间同源性较低。

 

1.3 生物学特性

 

PCV具有很强的环境抵抗力,该病毒对高温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可在70 ℃的环境下存活15 min。由于其无囊膜,可在pH为3的酸性条件下及碘酒、甲醛、氯仿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存活,但对季胺类化合物、氧化物和苯酚等消毒剂较为敏感。

 

2 流行病学调查

 

PCV1对猪不具有致病性。PCV2发现于1991年,此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其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研究表明猪圆环病毒病不是仅由PCV2感染引起的,PCV2单独感染后病猪一般仅出现亚临床症状,只有与其他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混合感染后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高小鹏等对2010—2020年PCV2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报告显示,2010—2015年,我国PCV2的感染阳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西南、西北和华南地区,最高可达86.29%。2016—2020年,所有地区的PCV2感染阳性率均有所下降,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基因亚型为PCV2d。朱晓琳通过QPCR检测方法对2021—2022年全国部分地区1 000多份临床样品进行PCV2流行情况调查,全国25个省份总体阳性率为37.15%,其中PCV2a、PCV2b、PCV2d 3种亚型混合感染尤为严重,其中PCV2d为主要的流行毒株。

 

国际上PCV3首次发现于2016年,国内首次发现于2017年,该基因型主要引起育肥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母猪生殖功能障碍等。库旭钢通过QPCR检测方法对2016—2021年10 000余份临床样品开展PCV3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PCV3在我国猪场广泛存在,且与PCV2存在混合感染,其中PCV3感染阳性率为24.95%,PCV2感染阳性率为34.45%,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2.72%,优势基因亚型分别为PCV3a和PCV3c。

 

PCV4于2019年首次发现于中国湖南,该病毒主要从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PDNS及腹泻症状的病猪中分离获得,目前其致病性尚未明确。李相钊等对2022年涉及全国22个省份的248个猪场8 000余份临床样品进行PCV2、PCV3、PCV4检测,其中PCV4检出率最高,样品检出率为42.4%,PCV2和PCV3阳性检出率约为26%。PCV4临床感染面积已经非常广泛,且易与PCV2、PCV3形成混合感染,大幅度增加了临床防控难度。

 

目前PCV2、PCV3为国内主要流行基因型,且均与其余病毒或细菌等微生物二重感染的模式广泛存在,PCV4临床感染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同时PCV各个血清型之间几乎不存在交叉保护力。

 

生猪

 

3 防控难点

 

3.1 病毒变异

 

PCV分为4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毒株又可分为多个亚型,且其存在较小的同源性,田间流行基因型多样,病毒本身基因组在田间时刻发生着变化,导致其可以发生重组变异,加上该病毒不同基因型间的交叉保护性较弱,从而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目前国内PCV2引起的猪圆环病毒病尚未得到有效防控,PCV3和PCV4临床感染率的升高又给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3.2 免疫抑制

 

PCV可以通过抑制干扰素介导的先天性免疫,从而抑制天然抗病毒反应,极易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提高PCV的复制,影响其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发生免疫抑制。

 

3.3 传播性强

 

新生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育肥猪、育成猪、成年母猪均可感染发病,感染宿主日龄范围大,且PCV可经由呼吸道水平传播、胎盘垂直传播、精液传播等,感染猪群的健康状态、饲养管理、疫苗免疫水平均受到较大影响。

 

4 临床特征与病理变化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表现可被归纳为6大类,分别为PMWS、PDNS、肺炎与呼吸道综合征、相关性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肠炎。

 

PMWS:多发于5~10周龄仔猪,患病仔猪体温升高,日渐消瘦,皮肤苍白且被毛粗乱,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部分病猪出现呼吸困难、行走无力、贫血、腹泻并排黑色粪便;全身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最为明显,类似睾丸一样;肺脏肿胀且伴随多灶性黏液脓性气管炎,偶见肾脏水肿或白斑肾等病变。

 

PDNS:多发于8周龄以上的保育猪和育肥猪,皮肤和肾脏为主要病变部位,以皮肤炎症、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为主要病症。病猪全身皮肤出现皮下水肿,并形成不同面积的病变斑块或不规则隆起,以四肢最为明显,前期为红紫色,后期逐渐发展为苍白色;严重病例体温可高达41.5 ℃,并呼吸困难。剖检可见病猪肾脏肿大,呈苍白色,部分病猪肾脏淤血,表面有红色出血点。

 

肺炎与呼吸道综合征:多发于保育猪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加快或困难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剖检可见呼吸道黏液增多或出血或肺部发生水肿等病理变化。

 

相关性繁殖障碍:发生于母猪,感染母猪可长时间不发情、屡配不孕、妊娠后期流产、早产、产出弱仔、木乃伊胎或死胎等一系列繁殖障碍性问题。剖检流产胎儿可见其发生坏死性心肌炎等病变。

 

先天性震颤:多发于感染妊娠母猪所产初生仔猪,仔猪出生或几小时后出现不同频率的震颤,主要表现为阵挛性收缩,严重病例站立不稳,震颤会随着仔猪日龄增大而减轻,大部分耐过仔猪满月后可自行康复。

 

肠炎:多发于育肥猪中后期,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前期粪便多为黄色,后期变为黑色,生长发育迟缓。

 

5 诊断

 

PCV可破坏病猪免疫功能,使其发生免疫抑制,因其临床症状不具有明显特征性,常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临床上极易被忽视,进而易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导致其发生更为复杂严重的临床症状,从而容易产生误判。因此,常采用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确诊,PCR和RT-PCR方法为实验室检测PCV最常用的方法。

 

6 防控措施

 

6.1 强化生物安全

 

第一,应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清洁。猪场内应保持整洁,无生产设备外的杂物,定期无害化清理猪舍粪便并清扫猪舍,使猪舍地面保持清洁干燥。第二,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交替使用0.1%新吉尔灭溶液、0.2%~0.3%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进行带猪喷洒消毒,10%~20%的石灰乳、20%漂白粉溶液进行周围环境、地面、设备等消毒,各门口处设置消毒池并置入2%~3%烧碱,栋舍前放置脚踏池并置入1200稀释的过硫酸氢钾,以及做好猪场人员、车辆、物资等消毒工作。第三,严格规范引种工作。养殖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在进行引种和选育过程中,坚持不从疫区购买或引进患病猪或隐性感染猪,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对引进猪只进行严格的检疫、监测、隔离等措施。

 

6.2 重视疫苗基础免疫

 

猪圆环病毒极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或继发感染,尤其是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损害猪只免疫系统的疾病,因此应注重提高猪群整体免疫力,做好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尤其是做好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的免疫。目前尚未有针对PCV3、PCV4的商品化疫苗,猪场应做好PCV2的疫苗免疫防控工作,应选择抗原含量高,纯净度高,稳定性好的疫苗进行接种,同时根据产品说明进行规范化科学免疫,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定期做好猪群抗体监测。

 

6.3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猪场应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并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对不同日龄猪群避免混群饲养,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严禁饲养密度过大,尽可能减少猪只个体的交叉接触,减少应激。根据养殖环境变化,合理调整控制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同时要保证饲喂营养全面均衡的日粮,避免饲喂霉变污染的饲料,采取科学正规方法进行断奶、转群、换料、混群、免疫等工作,尽量避免产生应激反应,增强整体猪群的体质和免疫力。最后,应加强防范蚊子、老鼠、苍蝇等携带传播媒介,保持饲养环境干净整洁,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6.4 科学合理使用药物

 

在饲养过程中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增强猪群抗病毒能力。同时可在后备母猪配种前选择一些微生态制剂或中草药进行拌料饲喂,或者在疾病高发期临床使用一些药物,但应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临床疾病的继发感染。

 

6.5 猪场病原动态监测

 

在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定期对猪群进行PCV的监测与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淘汰,保持猪场内无病原,做好猪群的净化工作,切断猪场外部病原进入,保持引入严格的PCV阴性种猪,在提高猪群免疫力的同时,降低环境病毒载量。

 

7 结语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与临床多种养殖因素相关,且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同时各个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保护力,因此临床对于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应以预防为主、养大于防、防治结合,强化生物安全措施与养殖管理,阻止外部病原进入,并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优化养殖环境,从而切实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病。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