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因肠道内微生态系统未建立完全,自我抵抗力低,没有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
哺乳仔猪主要以传染性腹泻,如: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白痢等较为常见。而保育猪以断奶,饲料突然更换,寒冷、环境应激和寄生虫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这两类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即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笔者认为,仔猪腹泻常以传染性腹泻较为常见,危害最严重。它可以原发致病,也可以继发感染,而非传染性腹泻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往往在在实践中非传染性腹泻被许多养殖户和兽医所忽视,笔者认为非传染性腹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病因:
非传染性腹泻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应激因素、营养因子缺乏,寄生虫等因素引起的。
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从吃初乳变成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据有关资料介绍,断奶后一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消化酶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份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酶不足,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抑制乳酶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2、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如断奶后母仔分离,日粮变化,猪群变化,环境及温度、温度的变化异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
3、营养因子缺乏。仔猪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E、叶酸、烟酸等)、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锌、硒、铁等)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黄色、白色、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4、寄生虫病。主要是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养猪在广泛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和饲料管理条件改善,这类疾病明显减少,偶尔发生于3月龄的仔猪。
二、仔猪非传染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防治仔猪腹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改善饲养,加强管理等。并针对易致仔猪腹泻的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防止营养因子缺乏
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同时,为使免疫母猪尽可能多地给仔猪提供特异性抗体,可在母猪饲料中添加VE。在配种前15天内及妊娠期间,在母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低分子脂肪酸,可显著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御病原体,特别是肠道病原体的能力,减少断奶前肠道疾病造成的损失,从而防止腹泻的发生。在断奶前后的仔猪日粮中适当补充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如1.5—2%的醋酸等)维生素制剂和复合酶制剂(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蜡样芽胞杆菌等),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护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仔猪应及时补铁、维生素E,有效地防治仔猪营养性贫血和缺硒缺乏症。
2、加强管理,减少应激反应
仔猪自身神精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适应较差,易造成消化机能紊乱而引起腹泻。因此,保持室内温度和一定湿度,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逐渐更换饲料(一般要求7天左右逐渐更换饲料)避免引起仔猪腹泻和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
3、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日粮抗原反应
一般在7日龄左右,仔猪开始采食全价配合饲料。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600克,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过敏反应。同时,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蛋白质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最好控制在19%以内,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总之,采取综合防治的办法,一定能控制仔猪非传染性腹泻病的发生和发展,把仔猪腹泻对养殖业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资料来源:唐红珍,成都市青白江区农林局姚渡农业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