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猪群集约化养殖的增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暴发和传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妊娠母猪和1个月龄内的仔猪,其传播途径广泛。该疾病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病毒的高变异性,同时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本综述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相关知识,深入解析其病原特点、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为农业决策者提供科学建议,助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高效的发展。
1 病原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感染性。PRRSV属于家畜病毒科的阿尔法亚科,具有单股正链RNA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直接接触、空气气溶胶、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密集养殖、交叉感染、潜伏期使得病原体传播更迅速。PRRSV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气溶胶传播,猪只之间易发生横向传播。此外,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和流产。PRRSV对酸碱的抵抗能力较低,常规消毒剂可有效灭活该病毒,然而,其在空气中的感染力却可维持大约三周左右。在病程方面,PRRSV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发热、流产等临床症状,对生长猪和繁殖猪的影响不同。对于生长猪,病程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而对于妊娠母猪,容易引起胚胎死亡和胎儿畸形。某些PRRSV株变异,可降低机体免疫细胞识别能力,逃避抗体作用,加速增殖,导致病情复杂化,猪只病死率显著提高。这些毒株不仅感染猪只,还引发其他疾病如猪瘟、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同时继发细菌感染,显著削弱猪只免疫力。
2 诊断方法
2.1 临床诊断
急性型PRRSV感染表现为高热(可达41.5℃)、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皮肤发绀、咳嗽、便秘等症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未及时隔离治疗死亡率可达100%。妊娠母猪有可能发生流产、早产,导致所产仔猪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仔猪的死亡率可能高达80%。初步诊断可通过母猪的流产率、产仔数和仔猪存活率来判断。公猪和青年猪症状较轻。慢性型感染表现为体质差、消瘦、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同时可能出现腹式咳嗽、呼吸困难、黄疸等症状,母猪泌乳下降,仔猪死亡率40%~80%。患病公猪性欲下降,育肥猪在断奶后表现为发热、嗜睡、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部分呈亚临床感染。通过这些症状的观察可进行初步诊断。
2.2 实验室诊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多种技术手段,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病毒感染。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一种高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常用于PRRSV的检测。通过采集患猪体液样本,如血清、鼻拭子或肺组织,提取病毒核酸,然后利用RT-PCR技术扩增并检测PRRSV的RNA,能够迅速、准确地确认病毒的存在,并对感染情况进行初步的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另一种常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患猪体内的PRRSV抗体水平。通过与特定的病毒蛋白结合,ELISA可以定量测定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从而间接判断病毒感染的情况,特别适用于疫情监测和群体免疫水平评估。病毒分离和培养技术是直接获得病毒证据的关键手段。通过将患猪组织样本接种到合适的细胞培养基中,观察并鉴定病毒的生长,可以得到直接的病毒证据。这种方法有助于分离不同PRRSV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疫苗研发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是PCR技术的一种变种,能够在扩增的同时实时检测PCR产物的累积量,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性,因此在PRRSV的定量检测和病毒量动态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3 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3.1 繁殖方面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猪群繁殖方面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首先,母猪在感染疾病后可能出现流产、胎儿畸形等现象,直接导致繁殖效益的降低。这不仅对个体母猪而言是一次巨大的生理负担,也在整个猪群水平上引起了生产力的下降。其次,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可能引发母猪的产奶量减少,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减少,还可能影响仔猪的生存率和整体健康状况,进而影响整个猪群的繁殖潜力。综合考虑,繁殖方面的影响不仅仅是个体层面的问题,更是对整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因此,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对策应重点考虑其对繁殖效益的综合影响。
3.2 生长性能与饲养效益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猪群的生长性能和饲养效益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首先,感染疾病会导致猪只食欲减退,同时又需消耗体力抵抗病原体,从而影响猪只的生长速度。这不仅延长了猪只的饲养周期,也增加了养殖成本。其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和呼吸急促,直接影响了猪只的采食和运动能力,导致体重增长不良。此外,由于疾病引起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肉质下降,进一步降低了猪只的市场价值。因此,从生长性能和饲养效益的角度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对策需要综合考虑疾病对猪只的生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
3.3 使猪群丧失免疫力的机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导致猪群免疫力的丧失涉及多个复杂的机制。首先,病原体感染可能引起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对猪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这包括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破坏T细胞的活性等,导致免疫应答的减弱。其次,疾病可能导致免疫器官的损伤,特别是淋巴组织,使得机体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下降。此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可能对抗体的生成和维持产生负面影响,削弱了免疫系统的长期记忆能力。
4 防控措施
4.1 生态环境管理
通过深入的合理规划,包括猪舍布局的科学设计、通风系统的持续改善、湿度和温度的精确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能够有效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一方面,合理规划的猪舍布局不仅有助于减少猪群之间的直接接触,降低疾病传播的机会,还能提高通风效果,减缓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从而有效地削减疫情的传播速度。在高风险区域,引入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成为一项关键措施。例如,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线消毒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净化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特别是病原体,从而提高养殖场的清洁度。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减缓疫情的蔓延,还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猪群健康的养殖环境。生态环境管理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猪舍内部,还需要将目光延伸到猪场周边环境。为了预防外部病原体的引入,严格的访客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限制与外部人员的接触,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保护猪群的健康。同时,对进出猪场的车辆进行定期的消毒,有助于防范潜在的病原体传播风险。此外,对猪场周边野生动物的监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4.2 畜禽卫生与消毒措施
首先,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是维持养殖环境卫生的基础步骤。这不仅包括对猪舍表面的彻底清洁,还包括对设备、水槽等关键区域的仔细消毒。通过采用高效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各类环境因子,从而减少病原体在养殖场内的存留,提高环境的卫生水平。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对器具、工具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严格的操作规程和高效的消毒手段,可以有效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减少其在养殖场内传播的机会。这对于维持猪群健康,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畜禽卫生措施还应关注对粪便的处理和无害化利用。粪便中可能携带大量的病原体,合理而科学的处理对于防止环境污染和病原体的滋生传播至关重要。通过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如厌氧消化、发酵堆肥等方法,可以将粪便变废为宝,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还能够生产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3 养殖管理措施
饲料安全是关键之一。采用高质量、无病原体的饲料,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和消毒,确保饲料不成为病原体传播的潜在来源。此外,引种安全同样至关重要。引入猪只前,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确保引入的种猪没有潜在的感染,并避免引入新的病原体。科学饲喂是防控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饲养计划,确保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其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密集养殖,采取合理的饲养密度,减少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降低病原体传播的机会。在猪舍的布局设计中,合理配置通风系统,控制湿度和温度,提高空气质量,从而减少空气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4.4 疫苗研发与应用
研发高效、安全的疫苗,以提高猪只的免疫水平,减轻疾病对养殖业的危害。疫苗的研发着眼于深入了解PRRSV的不同毒株,并寻求跨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在疫苗应用方面,养殖场可根据疫情状况和养殖规模选择适当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接种疫苗,特别是种猪和仔猪,可有效提高群体的免疫屏障,减少病毒在猪群内的传播。此外,及时更新疫苗种类,根据PRRSV的变异情况进行调整,对抗病毒的多样性。在疫情暴发时,加强应急疫苗接种,迅速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总体而言,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的核心策略之一,为养殖业提供了可靠的防线,保障了猪只健康和生产效益。在实际养猪场的操作中,通常采用弱毒疫苗进行防控措施。母猪群一般采用两轮免疫计划,两次免疫之间的间隔通常为21 d,以确保充分激发免疫效果。哺乳仔猪的首次免疫通常在7日龄后至断奶前进行,随后在隔离2个月的时间后进行第二轮免疫,以建立更为持久的免疫防线。对于种猪,在配种前3周内同样需要进行一次免疫,以确保其在繁殖过程中具备足够的免疫能力。
4.5 药物治疗
针对体温持续升高的患病猪,可选择采用30%安乃近注射液,同时辅以地塞米松肌肉注射,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而对于产后无乳的母猪,可以施用催产素进行静脉注射,刺激乳汁分泌。在处理食欲不振的患病猪时,考虑增补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以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在继发感染出现时,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青霉素等,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对于出现高烧高热症状的猪只,可以选择使用安乃近进行治疗,而对于个别病情较为严重的猪只,可以考虑采用氟尼辛葡甲胺、对乙酰氨基酚等进行肌肉注射。针对可能出现猪附红细胞体疾病的情况,可以采用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进行注射,每日一次,持续使用3 d。而对于出现弓形虫病混合病的猪只,可选择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等进行拌料饲喂。
5 结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母猪和仔猪的威胁显著,这一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及其对猪群的危害性使其成为猪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应对这一挑战时,各个养殖场都应高度重视该病的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率。综合运用免疫接种、卫生管理、隔离管理等多种手段,形成系统性的疫病防控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猪群的健康,提高生产效益,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