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猪即是指仔猪从断奶后转入到生长育肥期饲养初级阶段的仔猪。处于保育阶段的仔猪,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尚不够完善,尤其是胃肠消化机能和抵御外界各种病原菌侵袭的防御能力尚处于逐步健全和完善的初级阶段,并且由于仔猪从哺乳期转入到保育期,其饲养管理条件发生重大改变,仔猪由哺喂母乳为主并补喂部分饲料转变为全天候采食饲料,加上仔猪受断奶、转栏并群或分群的应激刺激,及受到饲养管理、环境因素以及原发性感染疾病、继发性感染疾病等的影响,从而面临着呼吸道综合征和消化道综合征的危害。
尤其是近年来,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危害更是显得越来越突出,致使保育仔猪发病的病因越来越复杂,其患病仔猪在临床上多以咳嗽和气喘等慢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发病特征,不仅增大了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预防难度,而且发病仔猪的治疗时间长,一般药物的治疗效果也不够显著,给养猪场户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明显。除因保育仔猪发病直接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外,呈慢性或隐性感染的保育仔猪不仅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而且还会给生猪的饲养管理带来不良循环等严重后果。养猪场户在应对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危害方面,仅靠注射疫苗来预防保育仔猪的病原性呼吸道综合征是完全不够的,必须针对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和保健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性应对措施,才能取得防控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实效。养猪场户应做好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防控的应对措施。
1、做好保育仔猪转栏前的准备
保育仔猪在转入保育栏舍之前,养猪场户应提前做好饲养保育仔猪的相关准备,应先清洗并消毒好保育栏舍、食槽和饮水器,准备并检修好取暖设备、光照设备和通风换气设施,储备好保育仔猪料和保育仔猪常用的药物等。先将食槽、饮水器等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热碱水刷洗,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仔猪保育栏舍应事先用清水冲扫干净,待风干并放入保育仔猪备用的各种饲养用具后,再按每立方米的空间用福尔马林 28 mL 、高锰酸钾 14 g、加入清水14 mL 进行熏蒸消毒,关严门窗密封消毒 12-24 h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在保育仔猪转入保育栏舍前约 12 h 调试好保育栏舍内的取暖设备、光照设备和通风换气设施,并将舍温预热至约 30 ℃即可将保育仔猪转入保育栏舍内饲养。保育仔猪转入保育栏舍后,其舍温可从 30 ℃ 逐渐按每周 3-4 ℃ 降低,直至降低到22-24 ℃ 为宜。
2、做好仔猪保育期的环境控制
养猪场户应根据本养猪场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仔猪保育期的环境控制。养猪场户应提前做好仔猪保育栏舍的门窗整修,准备并检修好保育栏舍内保温增温、光照和通风换气设施等相关设备。
保育仔猪转入保育栏舍后,如在冬春寒冷季节,遇气候多变和气温较低的天气时,则应适时关闭保育栏舍的门窗,有必要时可适时开启保育栏舍内的保温增温设备,有利于保育栏舍内增温保温;如遇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除了应适时开启门窗增大保育栏舍内的自然通风对流外,对标准化封闭式保育栏舍则应配置风扇或风机,并适时开启风扇或风机通风换气,尤其是夏秋高温季节更应注意保育栏舍的通风降温,以确保保育仔猪栏舍内的温度控制在 22-24 ℃,相对湿度控制在 65%-75%。
养猪场户在给予保育仔猪栏舍内通风换气时,也可利用中午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适时开启门窗进行通风换气,其门窗的开启幅度应从小到大逐渐开启,直到最后将门窗开启为半开放式状态。在开启门窗时,尤其是在冬春寒冷季节,切不可因保育仔猪栏舍内空气一时出现污浊而突然间将门窗大开,而让冷空气猛然间直接吹入到保育仔猪栏舍内,致使保育仔猪栏舍内的室温突然下降,反而极有可能导致保育仔猪发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而诱发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
3、避免保育仔猪的应激因素
养猪场户应根据保育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合理地配制保育仔猪的日粮,供给保育仔猪营养均衡且全面的日粮,以保障保育仔猪生长发育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与此同时,对保育仔猪的管理尤其要细心,保育仔猪在转栏并群或分群时,应按保育仔猪的公母、大小、强弱进行合理并群或分群,其并群的保育仔猪日龄相差不宜过大,最好控制在 5-7日龄以内;如能按哺乳仔猪原窝不动地同时转群则更好,以有利于稳定保育仔猪断奶转群后的情绪,以尽可能减少应激,并可避免保育仔猪并群或分群后相互争斗的现象发生;保育仔猪并群或分群后的饲养密度一般以每间栏舍控制在 10-15头为宜,同时也应根据季节的不同灵活地掌握保育仔猪的饲养密度,一般在夏秋高温季节其每栏的饲养密度可适当地减少一些,以有利于保育仔猪栏舍内的热量散发,冬春寒冷季节的饲养密度则可适当地加大一些,以有利于保育仔猪间的相互取暖。
此外每头保育仔猪还应安排有 0.6-0.8 m2的活动空间;定期清扫保育仔猪栏舍,经常保持保育仔猪栏舍内干燥、清洁、卫生,其栏舍、用具和周围环境应定期消毒,并注意做好保育仔猪栏舍内的保温和通风换气,尽可能降低栏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以改善栏舍内的空气质量,防范有害气体侵害保育仔猪的呼吸道而诱发呼吸道综合征发生;同时还应积极推行保育仔猪饲养阶段的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从而尽量地减少或避免猪群间呼吸道综合征相互传播感染的机会;保育仔猪并群或分群转栏后,应尽量保持保育仔猪的群体稳定,减少保育仔猪群体的转栏和混群次数,以尽可能减少保育仔猪的应激因素。
4、防控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
生猪的疾病大都是以病原菌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相互叠加为主要流行方式,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也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菌所引起,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叠加而造成的,且发病的保育仔猪大多是以病毒与病毒或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为主,而且越来越隐性化、复杂化。
因此,养猪场户养殖保育仔猪防控疾病的工作重点也应放在控制保育仔猪的病毒病或病毒病与细菌病的混合感染上。对保育仔猪群体的防疫工作千万不可轻视,养猪场户应结合本地生猪疾病流行的实际,合理地制定保育仔猪的免疫程序,并根据不同猪群的免疫程序,适时免疫接种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猪霉形体灭活苗和猪肺炎霉形体弱毒苗等,以控制病原性因素引起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
而生猪的有些疫病如猪圆环病毒病、猪流行性感冒、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也有可能继发或诱发引起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但目前尚无疫苗可使用,养猪场户则应加强对养殖场所有猪群的隔离消毒,不从有疫源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同时在冬春寒冷季节应注意搞好保育仔猪群的防寒保温,注意保持保育仔猪栏舍内干燥、清洁、卫生,在夏秋季节注意消灭和防范蚊蝇和吸血昆虫危害,以防止蚊蝇和吸血昆虫对保育仔猪群的叮咬而传播疫病。
此外,近些年来,生猪口蹄疫在一些地区流行已经成为了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高发的重要诱因,各养猪场户应结合养猪场户本身的实际情况,强化对猪群口蹄疫疫苗的免疫,特别是发生过口蹄疫疫情的养猪场户,则更应注意做好猪群口蹄疫疫苗的强制免疫。
为了有效地做好养猪场户猪群口蹄疫疫苗的强制免疫,建议养猪场户对妊娠母猪应使用高端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对空怀母猪、育肥猪和仔猪则建议使用普通口蹄疫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其疫苗的用法和用量可根据疫苗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并将养猪场户使用的消毒剂更换成酸性类消毒剂,同时注意保持保育仔猪栏舍内清洁干燥,以减少各种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机会。
4.1 净化支原体
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为支原体,因此净化支原体是养猪场户防控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支原体一般比较顽固且难以根除。
目前针对猪支原体有较好疗效的药物有喹诺酮类、强力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林可霉素等,这些药物虽然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也仅仅能抑制支原体,而不能完全将支原体杀灭,一旦停药则病猪将会有复发的可能。此外,由于哺乳仔猪对支原体非常易感,有研究表明,哺乳仔猪一生下来就容易被母体传播感染支原体,特别是对于低胎次母猪的后代则更易传播,因此,目前净化猪支原体的最好方法就是给猪群疫苗免疫,而且对哺乳仔猪免疫要求越早则免疫效果越好。一般对猪群免疫支原体的建议免疫方案如下:怀孕母猪可于产前 2周免疫瑞倍适(两针型)1 次,每头母猪肌肉注射 1 头份(2mL);仔猪则建议首次免疫可在 7日龄进行,每头仔猪肌肉注射瑞倍适(两针型) 1头份(2 mL),第 2次免疫则可在仔猪约 3周龄进行免疫。或在怀孕母猪产前约 2周免疫瑞倍适-旺 (一针型) 1次,每头母猪肌肉注射 1 头份(2 mL);仔猪则可在 7-14 日龄免疫 1次,每头仔猪肌肉注射瑞倍适-旺(一针型)一头份 (2 mL),其保护期可达到两个月。
4.2 防范保育仔猪霉菌毒素中毒
保育仔猪霉菌毒素中毒是诱发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的诱因。而预防保育仔猪霉菌毒素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饲喂保育仔猪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形成条件和规律,控制好饲喂保育仔猪饲料的湿度、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防止保育仔猪饲料发霉变质并及时发现霉变饲料,尽可能减少养猪场户使用霉变饲料饲喂保育仔猪;养猪场户如一旦发现饲喂保育仔猪的饲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霉变,应立即停用霉变饲料,并改用其他新鲜饲料;对于遭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可根据其霉变程度不同及时做好去霉处理,对于轻微霉变的饲料,可在饲喂保育仔猪前先进行过筛,并将毒素最为集中的碎粒、虫蚀粒粉经过筛而剔除掉,也可在饲喂保育仔猪的饲料中添加综合型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和处理剂(如霉毒净、改性蒙脱石等),利于吸附保育仔猪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毒素,减少保育仔猪霉菌毒素中毒以及霉菌毒素导致保育仔猪免疫力受到抑制而诱发其他疾病发生的机会。
规模化养猪场户可在每年的3-10 月,饲料易遭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季节,在除乳猪以外的全部猪群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因为霉菌毒素对种猪和保育仔猪的危害很大,养猪场户则应在饲喂种猪和保育仔猪饲料中全年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以防范霉菌毒素对种猪和保育仔猪的危害,从而降低和减少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
4.3 诊断
在引发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众多而又复杂的情况下,正确地诊断引发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性感染疾病和继发性感染疾病是有效地应对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首要任务之一,养猪场户务必依据保育仔猪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观察,检验解剖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来综合判定,并特别注重兽医实验室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检测、监测,以便确认引发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性感染疾病或继发性感染疾病的种类,找出其发生的规律,并分清主次,提出针对性强的应对防控措施。
4.4 确定预防性用药方案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猪群养殖密度的增大,生猪流通的日益频繁,生猪疫病流行和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从生猪疫病流行和发生的种类上来看,生猪的一些疫病(如猪瘟、猪链球菌病和猪气喘病等)不仅还在继续肆虐,而且有些生猪疫病病原菌的毒株甚至还在不断变异,并导致猪疫病在临床上出现新变化,而新发生的疫病则还在不断地增加,并且生猪的许多疫病往往是由于多种病原菌和多重因素叠加而引起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而且引起生猪发病的临床症状也日益呈现非典型化,且呈慢性和隐性感染的病例增多。
如果仅仅依靠病猪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则很难确诊,而诊断病猪最可靠的兽医实验室检测往往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容易导致延误生猪疫病的最佳防制时机。在生猪疫病的防控上,虽然有些疫病目前已经研制出了有效的免疫用疫苗,但还有不少疫病尚无免疫用疫苗可供利用。有些疫病虽有免疫用疫苗可供利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猪群发病后,往往由于机体组织器官受损,免疫机能下降,养猪场户滥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有时甚至治疗无效。
因此,规模化养猪场对生猪疫病的防制,则应树立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体保健的理念,并根据当地生猪疫病流行的特点,结合本养猪场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药物干预的预防性用药方案,并从中筛选出最佳防治效果的药物,在饲喂猪群的饲料和饮水中予以添加,控制生猪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针对引起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养猪场户除了结合本地生猪疾病流行的实际,合理地制定保育仔猪的免疫程序。适时给予保育仔猪免疫接种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等疫苗,以控制病原性因素引起保育仔猪的呼吸道综合征外,还应针对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流行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保育仔猪药物干预的预防性用药方案,以预防保育仔猪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根据养猪生产实践,对养猪场户推荐预防性用药方案。在母猪分娩前、后 10 d,为有效地降低母猪呼吸道内支原体的含量,减少仔猪在产房内因母源性传播早期感染支原体,可在饲喂母猪的饲料中,按每 t饲料中拌入 80%支原净 125 g、泰乐菌素粉剂200 g,或按每 t 饲料中拌入 80%支原净 125 g、环丙沙星粉剂 100 g,或按每 t饲料中拌入 80%支原净125 g、磺胺二甲嘧啶 200 g、甲氧苄氨嘧啶磺(TMP) 100g、碳酸氢钠 (小苏打) 1 000 g,于母猪产前10 d和产后10 d连续给予预防性用药饲喂。自仔猪产后 14日龄开始,为控制支原体、巴氏杆菌、链球菌等的感染,可在饲喂仔猪的饲料中,按每 t饲料中拌入 80%支原净 180 g、环丙沙星粉剂 150 g、10%硫酸黏杆菌素 1 000 g,连续饲喂至仔猪断奶转入保育期换料为止,或在给仔猪饮用的饮水中,按每 t饮水中拌入 80%支原净 180 g、阿莫西林粉 150 g,每隔 10 d 持续饮用 10 d,直至仔猪断奶转入保育期换料为止。
仔猪断奶转入保育期后,为控制保育仔猪呼吸道综合征,减少仔猪断奶不适而引起瘦弱并防范仔猪出现 “僵猪” ,可在饲喂保育仔猪的饲料中,按每 t饲料中拌入 80%支原净 80 g、泰乐菌素粉剂 200 g ,于仔猪断奶前后各饲喂 10 d。同时并配以在仔猪饮水中拌药,按每吨饮水中拌入阿莫西林粉 150 g,连续饮用 14 d;或在饲喂保育仔猪的饲料中,按每 t饲料中拌入 80%支原净 100 g、替米考星粉剂120 g,于仔猪断奶前后各饲喂10 d。仔猪在并群或分群转栏时,也可参照此药物干预的预防性用药方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