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注意了!关于猪丹毒防范知识

互联网 2024-05-29

阅读()

近些年来销声匿迹的猪丹毒在最近两年又卷土重来,对于大多数的养殖户来说,这个病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十多年来几乎已经没有发生过这种病,一旦发生措不及防。

近些年来销声匿迹的猪丹毒在最近两年又卷土重来,对于大多数的养殖户来说,这个病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十多年来几乎已经没有发生过这种病,一旦发生措不及防。本文将对猪丹毒加以介绍,并提供一定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与广大养猪人分享: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并且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夏季6-8月份,如果对猪丹毒不加以控制,将对猪生产的各个阶段产生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治疗:本病首选治疗特效抗生素为为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效快。

 

  急性型发病:对发病猪应采用短效青霉素大剂量注射,400万单位—600万单位/头(即3支—4支/头),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或采用赛福来(回盛产品)针剂注射,每10公斤体重注射2毫升,并且全群饮水给药阿莫西林,比如均崩或复方阿莫西林1kg/吨水,连饮3-5天。

 

  慢性发病:则可全群用均崩或复方阿莫西林1Kg /吨水,连续使用7天—10天。

 

猪丹毒

 

一、案例

 

  华东地区某1000头母猪场由于对猪丹毒疾病的防控失败而损失惨重。起初,只是肥猪栏出现几头猪丹毒的典型症状,为预防该病在整个猪场进行传播,特购买猪丹毒疫苗进行全群普免,在免疫后第3天出现怀孕母猪流产,产房母猪出现死亡的状况,整个过程持续1周的时间,最终流产30多窝,产房母猪死亡30多头,经临床、实验室检测发现该猪场存在蓝耳病野毒和猪丹毒病的感染。

 

二、分析

 

  1.切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定期检测,了解自己猪场的流行病原,抓主要矛盾;

 

  2.目前,猪场发病大多为猪丹毒与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加大了诊断以及防治难度,当确诊为猪丹毒和猪蓝耳混合感染,切勿注射猪丹毒疫苗用于治疗。可混饲阿莫西林粉剂+恩诺沙星类药物+板蓝根,并注射1头份蓝耳疫苗;发病严重不食的猪采用肌注给药。恢复后,停药7天后方可免疫接种猪丹毒疫苗。

 

  3.细菌性疫苗的副反应比较大,如猪丹毒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其产生的外毒素本身对机体有副反应,因此注射剂量不要随意加大,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三、临床症状

 

  1.急性型:突然发病,有时急性死亡。精神高度沉郁,不饮不食,体温40-42℃,高烧稽留3-5d,部分猪可表现颤抖,当接近时表现愤怒,并走开伴有尖叫,走路表现僵硬,停下后快速躺下。结膜充血,眼睛清亮,粪便干硬附有粘液,随着病程发展,会出现腹泻,有时带血液,小猪更明显。哺乳和断奶仔猪多为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为1d左右。

 

  2.疹块型:病程1-2w,病初体温在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渴、便秘,有时出现呕吐,发病后2-3d在身体许多部位皮肤,特别是颈部胸侧,背部,腹侧四肢等处出现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稍凸起于皮肤表面,大小不等,初期疹块指压褪色,后期变为紫黑色。

 

  3.慢性型:通常由急性或亚急性型变为慢性型,但也隐性发病。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但猪只消瘦,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慢性浆液性纤维性关节炎、慢性疣状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前二者往往同时在病猪上发生,皮肤坏死多为单独发生。

 

四、推荐免疫程序

 

  1.免疫途径:口服或肌肉注射,口服剂量加倍。

 

  2.免疫方法:母猪普免(分两次完成,避开重胎期)或全年跟胎免疫春秋防普免2次;小猪断奶后半个月接种1次,1个月以后再接种1次。

 

  3.免疫剂量:无论猪只大小1头份/次。(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