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对策

猪业资讯 2018-07-31

阅读()

呼吸道疾病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类常见疾病。本病流行广、危害大、控制难,使猪群生长速度减缓,饲料报酬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升高,由此给猪场造成重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
   呼吸道疾病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类常见疾病。本病流行广、危害大、控制难,使猪群生长速度减缓,饲料报酬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升高,由此给猪场造成重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其病原复杂,病因繁多,又常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增添了难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吧~
  
  临床症状
  
  本病的病原种类不同,临床症状也略有不同。潜伏期变化较大,3~38天不等。主要表现为喷嚏、喘气、咳嗽、呼吸困难、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热、采食量减少、体况消瘦,猪蓝耳病、猪流感还会引起体温升高和母猪流产等。有学者将猪呼吸道疾病分为急性、慢性与亚临诊型3种。急性猪呼吸道疾病会出现体温突然升高或者猪只突然死亡。慢性者会出现生长减缓、体重下降、死 亡率上升,大部分猪都会出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亚临诊型猪表现为有病原的持续感染,但不出现临床症状。如猪感染猪蓝耳病后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血清学调查猪群阳性率高达40%~50%,但出现临床症状的不过10%
  
猪好多
  猪蓝耳病
  
  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传染性的,也有非传染性的。传染性病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非传染性病因包括应激因素、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会促进或增强传染性病因的破坏作用。病原、遗传、免疫、营养、环境等各种因素都可诱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1.病原侵害
  
  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种类繁多,多属条件性的,其传染力与危害强弱各异,感染后引起猪呼吸道病变或免疫抑制与干扰是发生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其传播方式各异,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用具传播等。如猪蓝耳病病毒可通过精液传播,猪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冠 状病毒等可经空气传播,风向、风速等气候因素可影响其传播进程。
  
  2.猪体易感
  
  猪有无遗传性缺陷、药物保健、免疫接种,这决定其是否易感。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流感病毒感染的必要条件是易感猪。如猪肺疫、猪萎缩性鼻炎、猪气喘病发病的先决条件是免疫抑制或遭受应激的动物。
  
  3.管理应激
  
  管理措施不当可促进形成易感猪,并成为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诱因。如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不适当的猪群流动,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营养缺乏或饲料品质低劣可降低猪的抵抗力,日粮中Ca、P比例失调可加重萎缩性鼻炎的症状;日粮含有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可降低猪的抵抗力,并引起免疫抑制。
  
  4.环境应激
  
  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是病原体极易侵害的部 位。环境条件如空气尘埃、圈舍温度、空气湿度、有害气体、饲养密度等的有害变化,常成为诱发或继发呼吸道疾病、加重病情的重要外因。如尘埃含有细菌、病毒和霉菌,吸入过多的尘埃,会将病原微生物带入猪体, 加重肺的负担,影响肺黏膜纤毛的消除功能。暴冷暴热会使猪产生冷热应激,免疫力降低。圈舍饲养密度过大, 粪便处理不当,舍内CO2、H2S、NH3等有害气体超标, 降低肺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对肺泡巨噬细胞有毒害作用。狗、猫、老鼠、蚊蝇的活动可加速疾病的传播。
  
  防控措施
  
  猪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从发病诱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四个方面入手去分析,从种猪健康、环境控制、疫苗免疫、药物治疗等方面去改善,采取多系统配合、多管齐下的方式去对症对因防控。
  
  1.建立健康种群袁 做好猪病净化
  
  从种源抓起,培养猪的抗逆性是解决当前生猪疾病多发的重要思路。种猪场要建立健康猪群,做好疾病净化工作,逐步淘汰病原阳性猪。当前要首先净化好猪痢疾、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这三种 危害较大的疾病。生产场户要使用健康猪进行生产, 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使自己养的猪不成为易感猪。为此,要做好引种检疫和防疫工作,坚持到无疫病的猪场引种,引进种猪要至少隔离饲养3周以上,有效切断疫病在种源上的传播链,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发病和死亡的风险。
  
  2.改善饲养条件,减少应激反应
  
  目前,有些猪呼吸道疾病还没有可靠的疫苗,最好的控制办法是加强营养、强化管理、改善环境、减少应激、提高免疫力。一是营养管理。饲料营养是维持猪体健康的物质基础,饲料要新鲜,禁止饲喂霉烂变质饲料。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应给猪群提供高蛋白、高能量饲料,保证营养全面,并给予清洁而充足的饮水,全面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二是防寒保暖。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猪的适宜温度因年龄与体重不同而异。仔猪出生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育肥猪为15~23℃,成年猪为15℃。温度控制, 如在产房和保育舍安装红外线灯,为仔猪提供外源性热 源以加温保暖;有条件的可安装保温箱或输送暖气,实施全舍控温;地面平养时应多铺垫褥草;高床式漏缝地 板饲养,应添足木板猪床。三是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肺炎发生率成密切的正相关。冬春严寒季节猪饲养密度增加1/3,利用猪体温取暖虽有利于保温,但对防止呼 吸道疾病不利。一般保育猪舍不得低于0.4m2/ 头,育肥猪舍不得低于0.8 m2/ 头。四是通风换气。通风换气直接影响猪舍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卫生状况。猪舍有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可将猪代谢和粪、尿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舍外,部分尘埃、病菌也随风飘走,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冬季所需最小换气率为每100kg猪体重每分钟0.14~0.28m3,夏季最大换气率为每 100kg猪体重每分钟0.7~1.4m3。猪舍中有害气体H2S、NH3、CO2的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10、25、1500mg/m3以下。五是饲料形态。使用颗粒料或湿拌饲喂可减少粉尘,降低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六是饲养制度。中大型养猪场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每批猪出栏后彻底消毒并空圈7天,可防止交叉感染,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做好日常防控,降低发病风险
  
  一是加强消毒。猪舍及环境定期消毒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危害。消毒药物的品种选择、浓度配比、使用频率、消毒时间等都要按规定执行,消毒剂定期轮换。猪群、圈舍、用具等消毒可每周1次,非常时期隔日1次或每周2次。猪舍外环境每月清扫消毒1次,特殊时期每周1次或每月2次。机械消毒、物理消毒、生物消毒比化学消毒法对猪体健康的负面效应和对环境的 危害要小得多,可适当多用。如粪便堆积发酵、太阳光下暴晒用具、紫外线净化处理空气等。二是隔离病猪。猪场应设置病猪隔离舍。场内一旦出现病猪,须立即实施人员、猪群、物品三隔离,并彻底消毒。对于猪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猪肺疫、流行性感冒、猪蓝耳病等可快速传播的疫病,发现病猪时应立即隔离治疗、彻底消毒,避免疾病的扩散。三是监测检疫。特别是在引种时,要做好病原监测、抗体监测、产地检疫和隔离饲养工作,注意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而造成损失。四是定期驱虫。寄生虫可损害猪体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力下降,诱发或加重呼吸道疾病。五是清除传媒。很多呼吸道疾病的流行都与传染媒介的带毒带菌传播有关。猪场定期灭鼠驱虫、杀灭蚊蝇、安装鸟网、禁养猫犬和其他动物,都有助于消灭传媒,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4.做好疫苗免疫袁 控制重大疫病
  
  认真贯彻重大疫病“防重于治”的方针,在做好猪瘟、口蹄疫等常规基础免疫的同时,特别注意加强对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的免疫接种。对猪流感、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各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疫苗接种或药物控制。对本场常发疾病,如猪伪狂犬病、非典型性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各场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重点免疫或药物预防。有针对性 地做好萎缩性鼻炎、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工作。要注意检查疫苗保存、免疫方法是否得当,防止免疫失败和效价降低。如注射猪喘气病弱毒苗的猪1~2个月内不要使用土霉素、泰乐菌素等,以免影响疫苗的效价。
  
  5.实施对症治疗袁 降低发病损失
  
  一要适时用药。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采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急病早治、大病小治。要分清发病阶段,判明是否可治。对无治疗价值的,要及时淘汰。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生物发酵、化制、焚烧、深埋 等方法对病死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二要对症用药。要根据本地本场常发疾病情况,选用敏感药物,确保对症用药,药到病除。三要联合用药。抗生素注射有助于解决猪呼吸道疾病的继发感染或并发感染问题,但单一用药抗菌谱有限,应联合用药与交替用药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危重病例可灵活应用退烧、镇咳、祛痰、平喘等中西药物,必要时应补充强心药,选用能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四要中西结合。以抗菌药为代表的西药,具有作用强、见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但易产生耐药性;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营养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其毒副作用小,应用时强调调节整体功能,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不会产生耐药性。实行中西结合,可取长补短,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治疗由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时,可选用黄芪多糖、排疫肽、猪转移因子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和中药制剂。治疗由猪流感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可选用柴胡、鱼腥草、复方板蓝根等注射液配合抗菌素肌肉注射。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