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7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表示,现在生猪产业正处于转移的过程当中,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关注,坚决不允许一个新的污染源出现。
目前中国正处于“南猪北移”的产业转移期,越来越多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在东北地区新建、扩建养殖基地。生猪产业转移起始于2016年,《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指出,结合各地产业发展现状,在评估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对全国养猪区域作出了明确划分。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等南方10个省份被划为约束发展区,东北四省区被划为潜力增长区。据原农业部统计,2016年至今年初,南方水网地区生猪调减超1600万头。
针对南方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大规模转移至东北地区的现象,王俊勋副司长表示,农业农村部会优化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引导南方水网地区部分产能向东北西北地区转移,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王俊勋说,农业农村部会合理规划好对东北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特别是在东北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做好土地承载力的测算;做好农牧循环,特别是要把有机肥利用当成主要利用方向;坚决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做好规模养殖项目环评等,杜绝新污染源的出现等。
“现在生猪产业正处于转移的过程当中,农业农村部也表示在持续关注,会指导各地畜牧部门加强监管,发挥好养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既要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又要为畜产品的供应作出自己的贡献。”王俊勋说。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议题,农业农村部2015年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秸秆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
根据农业农村部通报,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以农村能源和有机肥为主要方向的资源化利用产业日益壮大。秸秆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农膜回收体系和制约化能力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