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楼非彼楼
关于楼房养猪,现在能追溯到较早的是1969年民主德国的萨克森-安哈尔特省马斯多夫的楼房猪场“Schweinehochhaus”,该猪场总共6层,高约25 m并饲养了500头母猪用于繁殖。由于楼房性质的特殊性,在当时被民主德国和苏联领导人视为享有盛誉的建筑。
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是普通人都住不起楼房的时期,哈尔滨市香坊农场建造了一栋二层楼房用来养猪,一度引起不小的争议。虽然这个项目后来也由于技术水平等各种原因失败,但应算是开创了国内“楼房养猪”的先河。
自国内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受扬翔股份2017年投产的4栋楼房猪场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影响,加上2019年政府允许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楼房猪场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发展。牧原、温氏、新希望、首农、正邦、德康、金新农、立华股份、罗牛山、天兆猪业、京基智农、中新开维等企业均陆续打造了一系列楼房养猪项目。
而这些养猪的楼房,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普通的、常规的大平层猪场叠起来构成“楼”组成的楼房猪场。其出发点几乎就是为了省地,或者是看到大家都在参与楼房养猪,因此也进行跟风尝试,但对猪舍内的结构未做优化,这样的楼房猪场往往会加大交叉污染的机会,不利于生产指标的优化和提升。另一类是以扬翔股份的楼房为代表的新式楼房,基于“楼房”这种形式带给养猪的挑战,做了大量的改进,比如楼层隔离、小单元饲养、精准通风、自动环控、闭锁繁育、除臭处理等等。
虽然同为楼房,但此楼非彼楼,楼房与楼房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智能设施养猪模式的应用
安全和效益是用楼房养猪要面对的两个关键问题。一部分对楼房养猪模式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其主要观点就是楼房养猪密度高,生物安全不可控和投资大,回本难。
新式养猪楼房的设计者和投资者,没有在有限的“省钱”空间里挖空心思,而是大胆地选择用更大的投资来打造更稳固的生物安全防线和保障更高的生产效率的解决方案,用更稳定和更高效的产出来分摊大投资。这是一种思路上的突破,也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红利的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与生猪产业融合,正在推动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催生着智能设施养猪的崛起。从常规的养猪设施升级为智能养猪设施,将深刻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
新式养猪楼房,正是智能设施养猪模式的积极尝试者。智能养猪设施不是只有楼房养猪才有所应用,但基于对安全和效益的更高追求,新式楼房养猪的决策者有更大的动力和魄力来采用智能化养猪设施。因此上面提到的新式楼房,普遍在养猪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以扬翔股份的楼房猪场为例,基于FPF未来猪场智能管理平台,结合多种智能装备,实现了智能化设备控制的生物安全、环境监测及调控、精准通风、能耗管控、智能供料、精准营养、智能查情和精准选配等诸多功能;并且基于FPF的数字化能力,收集和处理养猪的大数据,在日常生产管理、指标跟踪、对标分析、持续改进等方面远超传统管理模式;还能在团队管理、养猪能力沉淀和高效网络协同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这些楼房猪场也成为持续稳定生产和盈利的标杆场。
3、智能设施养猪楼房的生命力更稳健
稳健是企业应对挑战、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的基本准则。
3.1 结合楼房特性和智能化管控保证高强度的生物安全楼房养猪猪群相对密集,从而引发安全担忧。但楼房的好处是生物安全防范入口数量大为减少,底层作为设备层不养猪,上层有多道入口管控和洗消措施,空气经过过滤,形成密闭性阻断。楼内分层独立饲养,层内小单元隔离。再加上人员洗消、物资消毒和转运的智能化管控技术,安全性大为提高。在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大考中,证实了扬翔楼房猪场的可靠性,交出了非洲猪瘟零感染的满分答卷。
3.2 基于高强度生物安全的稳定生产
生物安全程度高,楼内生产的计划性就更好,生产过程平稳,出栏猪的数量越稳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可以看出“保供”的重要性和难度。
扬翔股份在积累楼房养猪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造肉工厂”的模式。在广州市南沙区与越秀风行集团等合作打造了集饲料加工、全程养猪、就地屠宰、食品加工以及环保处理于一体的“料养宰商一体化”模式,9.33 hm2(140多亩)土地实现35万头肉猪产能,且猪场建立在猪肉销售区,从饲料原料到猪肉消费高度数字化协同,实现全链条可追溯,探索生猪保供新模式。
3.3 楼房模式结合智能设施养猪利于资产利用价值更大化资产是维系企业经济利益,未来能给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资源。楼房猪场平均每头母猪建筑成本比传统猪场略高,但使用年限可达30多年,是传统猪场的2倍以上,头均分摊成本更低。楼内采用智能设施来养猪,一次性投资额比较大,但能耗、人工成本低,且在智能化技术加持之下,养猪的效率指标更优,最终的造肉成本仍有明显的优势。一次性投入,更长时间平稳高效运行,资产利用价值更大化。简而言之,楼房模式的猪场,与智能设施养猪更般配。
4、智能设施养猪楼房的特点是更高效
高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4.1 土地集约利用高效
楼房猪场在饲养同等规模的生猪与传统饲养模式相比可节约大量的土地,楼层越高,节地效果越明显,甚至可节约90%左右。只要是楼房猪场,就能够产生这个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指智能设施的养猪楼房,是因为普通叠层的楼房猪场生物安全程度有欠缺,且按传统设施养猪的模式指标提升的幅度及生产稳定性有限,难以有效支撑楼房养猪的投资。
4.2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环境友好,低碳养猪许多人对于楼房养猪的一大担心是大量的粪污处理问题。量变带来质变,量足够大则更方便工业化处理;量不够大则容易进行还田处理。比较棘手的是中等规模,使用工业化设备来处理成本过高,还田处理则难以找到足够的消纳地。养殖废弃物在智能设施猪场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粪污全部进入环保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等加工成有机肥。楼内智能化设施控制精准通风系统、多级臭气处理系统及用水减量设计,做到“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循环。
4.3 精准选配、精准营养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集成应用带来的指标高效在精准选种和精准选配智能平台的支持下,配套大型高标准公猪站联合供精,种公猪和种母猪分开饲养,种母猪只出不进,实现场内自循环,同时充分利用“料养宰商一体化”模式的优势,获取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全产业链育种大数据,实现高效精准育种。在母猪营养方面,为控制合理背膘厚度和防止背膘厚度波动超标,结合每一头母猪的品种、胎次、当前体重和背膘厚、产仔数等参数基于精准营养模型计算出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再通过计量称重式的喂料器饲喂。对于商品猪饲养,则采用分栏器将掉队猪只自动挑选到富营养区饲喂,提高群体整齐度,保证生产节律不被打乱。
5、小结
“智能设施养猪楼房”这个名词让许多养猪人望而生畏,会觉得太高端,遂与之无缘。其实技术是可以共享的,就如同一些军工技术,刚开始也是较为高端前沿,甚至有保密要求,但随着技术的成熟,也大量地转为民用。
楼房猪场里的智能设施养猪所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并不仅限于楼房猪场这种模式,绝大部分都是行业可以通用的。只是不同规模的猪场在计算成本、投资收益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时侧重考虑的参数不同,于是总会出现一些声音,认为智能设施养猪不能采用,不便普及。但随着其养猪效果的进一步展现,应用面更广阔之后,设备生产成本分摊更低,相信实际应用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