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选择猪场的场址对新办猪场今后的生产、防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选择场址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水质、周围环境和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他畜禽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率,猪场粪污就地处理的能力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决定。
一、地形、地势
猪场地形最好开阔整齐,并要有足够的面积。地形狭长或多边角的场地不利于规划和布局,而面积不足会使建筑物拥挤,对饲养管理、饲养密度以及猪舍环境和防疫、防火等均能造成不良影响。
选择地势高一点、地下水位低一点,场地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点缓坡的地方建猪场。有缓坡的猪场有利于排水,但是坡度不能大于25%uB0,以免造成场内饲料、粪便运输不便。如果是背风向阳坡更好;低洼潮湿的场地,冬季阴冷潮湿,夏季通风不良,在雨季容易受到洪水威胁;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既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疾病的预防。长期的积水,还会影响猪场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要求猪场所选地面应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以上,且地下水位应在2米以下。
二、水源水质
猪场的水源要求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取用方便、易于净化和消毒。大中型猪场必须建造水塔调节用水。冲洗猪舍、猪栏、手推车和各种用具,防暑降温、防疫等,每天需要用水100~130吨。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即使在节约用水的情况下用水量也惊人。猪场应首选用自来水作猪的饮用水,其次为深井水、湖水、河水,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三、土壤特性
一般情况下,猪场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这样可抑制微生物、寄生虫和蚊蝇的滋生,并可使场区昼夜温差较小。土壤化学成分通过饲料或水影响猪的代谢和健康,某些化学元素缺乏或过多,都会造成地方病,如缺碘造成甲状腺肿,缺硒造成白肌病,多氟造成斑釉齿和大骨节病等。土壤里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存活多年,而土壤又难以彻底进行消毒。所以,土壤一旦被污染则多年具有危害性,选择场址时应避免在旧猪场址或其他畜牧场场地上重建或改建。
四、环境条件
①养猪场每天的产品、原料、饲料、猪粪、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所以选址必须交通方便,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选择场址一定要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来说,猪场离铁路、国家一级、二级公路应不少于500米,距三级公路不应少于200米。
②猪场周围最好配套有养鱼塘、果园、苗圃、蔬菜或农田,可以将粪便经过生物热(堆积发酵)处理后,用作有机肥料,就地消耗大部分或全部粪水。如果不能就地使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猪场的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保证污水不污染地下水和地上水源。严禁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③猪场与村镇居民点、工厂及其他畜牧场应保持适当距离,以避免相互污染和影响。与居民点之间的距离,一般猪场不少于1000米,大型猪场不应少于3000米。而且猪场应处在居民点的下风位或地势较低处。与其他牧场间距离也应不少于3000米。
④还应考虑电力、通信和其他能源的供应。建场前要了解当地政府30年内的土地规划及环保规划、相关政策,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排污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