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规模猪场的总体要求是:通风、干燥、卫生、冬暖、夏凉、环保、建设布局和生产工艺科学合理有序。涉及面积、地势、水源、防疫、交通、电源、排污与环保等诸多方面,需周密计划,事先勘察,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需求。
一、面积与地势要把生产、管理和生活区都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地势宜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要有利于通风,切忌把大型养猪工厂建到通风不良、湿度大的山窝里,否则污浊空气排不走,整个场区常年空气环境恶劣。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一般猪场的生产区面积按每头能繁母猪40~50m2计划,建筑面积按每头能繁母猪16~20m2计划。
二、防疫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至少2公里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猪场与其他牧场之间也需保持一定距离。
三、交通因为饲料、猪产品和物资运输量很大。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要考虑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m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m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四、供电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
五、通风场地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的下风向处。
六、水源规划猪场前应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水源出水量必须满足猪场相应规模的需要。水的质量应满足相关标准。(1)猪的需水量:在一般条件下,猪每消耗1kg干饲料需用水2-5L,或100kg体重每天耗水7~20L。(2)水质:定期将猪场饮水水样送化验室检验,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猪饮用水水质标准。
七.给排水系统
修建给排水系统时,应选用能够为猪饮水和猪圈清洗作业提供足够水量的相应管径的管道。管道类型共有三种:镀钢管、钢管和塑料管。在分配冷水时,使用带有溶剂焊接接头的塑料管、便于安装和改建。在猪够得着的地方再改用镀锌管组件,因为铜管和塑料管都不够耐受猪的啃食和挤压。
(1)饮水系统:建议使用两套饮水管道系统,一套用于供应新鲜的饮水,另一套用于投药,这样就能够做到灵活投药(只向猪舍中的一个或两个有问题的猪圈投药),并能做到给即将屠宰猪的猪圈停药。应该每天检查饮水器的工作状况,保证它们不被堵塞。脱水常常是潜在的问题,特别是仔猪刚断奶之际,如果首次向断奶仔猪提供乳头式饮水器,应在开始几天将饮水器调节为自动滴水(用一个牙签便可)。要注意水的流速,流速不足,母猪没等饮足水即躺下,会导致采食和泌乳量下降,水的流速要求能满足母猪2~3L/min;保育猪0.5L/min。
(2)排水系统:布置下水道时,做到雨水与污水分离,尽可能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舍与舍的污水不能串联。
猪场规划与布局
猪场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符合生产流程和防疫要求,应按“全出全进”“小单元”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大型规模化养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猪舍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总体规划的步骤是:首先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猪场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相距应在200m以上。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相距50m以上。
(1)生产区: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维修及仓库、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2)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水井房、锅炉房、变电所、车库、屠宰加工厂、修配厂等。
(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食堂、职工宿舍等。管理与生活区应建在高处、上风处,生产辅助区规划应有利防疫方便与生产区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