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018江西猪业览会上,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实验研究结果和案例,提出了改进猪群健康管理的主要生产工艺改进的途径,构建行之有效的生产工艺才能确保猪群健康。
闫之春:改善猪群健康,需要有科学依据地改进生产工艺流程
《农财宝典》新牧网见习记者 陈志刚
猪养得好不好,猪群健康是关键。正值当前猪价低迷,养猪形势严峻,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生产工艺确保猪群吃得香、睡得好、长得壮、生的多是广大养猪人深切关注的问题。
7月21日上午,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于2018江西猪业览会开幕式上暨环保养殖高峰论坛上,给广大同行带来了题为“生产工艺的改进是猪群健康管理的根本”的报告。会上,他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实验研究结果和案例,提出了改进猪群健康管理的主要生产工艺改进的途径。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
猪群健康的管理,要注重识别影响群体健康的关键风险因素
目前我国规模养猪场,甚至不少新建的养猪设施,生产的工艺流程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猪场”。主要表现为生产工艺流程不符合分区分单元的整进整出原则、栏位不匹配、母猪与断奶后猪群同场生产、舍内环境不能很好调控、粪尿储运无规划,在使用过程中问题较多。随着养猪规模化的程度不断深入,饲养密度加大等因素,严重地影响了猪群健康。
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角度考虑,经典的流行病学理论,特别强调疾病传播的基本环节,即致病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传染病需要病原体、传播途径以及易感动物3个条件同时满足。正因如此,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改进,必须依托疾病传播的基本条件。
闫之春表示,与其他管理工作一样,猪群健康管理也需要首先从设立明确的目标开始。现代规模场的猪群健康管理,其实有4点目标:
防止新的传染性致病原进入本场(外部生物安全)、
降低已感染猪群里的传染性致病原在本场扩散(内部生物安全)、
阻止已感染场内的传染性致病原传播出至其他猪群、
减少人猪共患传染性致病原影响人群的健康。
闫之春认为,一个猪群之所以会发病,主要是因为新的病原体引入阴性猪群,阴性动物引入正在传染性致病原的阳性群、阳性动物携带病原进入阴性群、猪群免疫状态的变动导致传染性致病原重新流行。病毒性腹泻发病群在返饲稳定后的再发病、伪狂犬病在中大猪群的重新感染等等,都是群体免疫状态变化的经典案例。
闫之春报告课件节选
根据群体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依据科学试验,制订生产工艺改进方案
猪群养殖任何一个环节把关不当,均可能会增加猪群的健康问题,群体状况下更重要的是分类厘清致病的风险因素,根据这些风险因素改进工艺。闫之春引用了大量实验数据并分析了这些实验的指导意义,先后从猪群分养、猪场设计、后备驯化培育、分娩生产等内部环节提出了工艺改进的启示。
例如,我国今年重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美国早年通过回顾性分析伪狂犬净化是否成功的猪群风险因素,就很有参考意义。这项研究识别出的重要成功因素包括母猪与中大猪分开饲养、离其他阳性场距离、一猪一针等。
他强调,由于猪的引进仍然是猪群健康的主要风险因素,新式母猪场现在规模更大,运作更精密,新式猪场(含后备母猪场)整体工艺流程的设计,需要将后备隔离检疫舍与培育舍严格分开。后备母公猪进场,必须有隔离设施,与主体猪舍无连接。
由于我国养猪要面临的病原种类更多,后备猪进场时需要做的抗原抗体检测种类、所用时间需要的也更多。后备母猪隔离舍需要满足2次检疫的时间、空间的需要。其后的后备母猪的培育舍也需精确计算,留出足够时间和面积,使得猪瘟、口蹄疫、伪狂犬、乙脑、圆环等等疫苗免疫、病料返饲,有时间建立足够强的免疫力。
闫之春还引用了多项新试验研究,证明PCV、PRRSV以及多种细菌性病原体,可以在母乳仔猪群混合、持续的循环感染。 这些新的研究结果,都要求我们必须优化栏位设计,确保分娩单元可在同日全出、清空、洗净、消毒、干燥有足够的时间。严格的批次生产工艺规划是实现分娩单元批次全出的保证,中小母猪群最好采用整栋分娩舍的多周批次全出。
欧美国家近年来病毒性腹泻的爆发,引起对饲料及其饲料运输车携带病原的重视。种猪群采用较高温度制作的颗粒料、饲料车洗消流程设计是工艺改进的重点。 幼龄仔猪期,新近的几项研究,再次强调了冷风流其实是几类致病性细菌的必要条件,猪场寒季进风口的设计与风速、风量要经过计算,防止冷应激致病因子。
此外,某些特定的病原在猪粪、尿、水、饲料中存活很长时间,在污染物中存活并致病的时间可能超出我们原来的“看法”,如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FMD、PED、蚧螨等。这些需要引起广大同行的高度重视,务必强化管理发病后猪场粪、尿,减少污染和再感染几率。
严格区分猪只所在的“猪舍”与“舍外”,严控关口,防止病原载体进入
鸟、鼠、狗、猫、蚊蝇等动物以及外来车辆等物理性媒介可能携带多种病原,是猪群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舍外”控制关键是要划清边界、控制关口、控制载体。
闫之春表示,鸟、鼠、蚊等动物传播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多,采取物理屏障实行对狗、猫、鼠、蝇等外来生物媒介的阻挡措施意义重大,同时杜绝饲料车进入场区,严控车辆和司机的进场界线。场内各栋舍之间的防鸟鼠蚊蝇的封闭连廊,是新工艺改进的基本要求。
据闫之春介绍,来自墨西哥的一项研究,采集了12家猪场的饮用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样品中检测发现,PRRSV、APP、Ss等病原体在猪场环境中污染情况较严重。但是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对水处理严重缺失,同时也没有完善的定期检测制度。“猪场需要执行定期检测,特别是疫情过后的检测,对于使用地表、浅表水源的猪场,还应该设置水过滤与处理设备,并定期消毒管线”,闫之春如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