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分猪友咨询了自家母猪出现蹄子干裂的现象。其实,这种情况在当前季节是比较多发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天气干燥、气温较低。母猪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另外由于猪的营养代谢出现异常,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得嫩薄。
猪蹄裂的根本原因是猪机体缺乏上皮细胞生长代谢所必需的成分,例如精氨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生物素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部分矿物元素。同时,猪舍地面粗糙或网状产仔床摩擦导致了母猪蹄裂加剧。在运动和摩擦下,猪蹄角质的裂口会出血。加上粗糙地面和网状产仔床摩擦等碰撞磨损,加重蹄裂发生,并由此造成随后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跛行、甚至淘汰。
具体来讲,主要由于以下因素导致母猪蹄裂。
第一是品种方面
国内外实验研究表明,此病症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种和品系中,如大白猪、长白猪及杜洛克猪等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也易得此病。我国地方品种及其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却极少发生。
第二是营养方面
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易造成猪蹄干裂;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缺锌则呈蹄裂或侧裂;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易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集约化密闭猪场,猪只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生物素缺乏时,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蹄壳龟裂,蹄横裂,脚垫裂缝并出血,有时有后脚痉挛、脱毛和发炎等症状。
第三是气候方面
在文章开头已经提到,此病每年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干燥时发病率最高,春夏季节发病率相对较低。
第四是圈舍方面
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的多。这与圈舍地面的光滑度有关。我们建议,猪舍圈舍地面应保持光滑适中,最好能见到密密麻麻的小点砂粒。这样的圈舍发生蹄裂的现象将会大大降低。
谈到如何对母猪出现蹄裂的防治,我们建议如下:
首先选育抗肢蹄病强的品种
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对体型过大、肢蹄过于纤细、单位面积支撑骨负重过大、易引起肢蹄损伤的个体,应坚决淘汰,不留种用,改良现有猪的肢蹄结构,从而增强抗病力,降低蹄裂发生。
其次,要改善饲料营养
饲喂全价平衡的饲料可以确保能量、矿物质、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和亚油酸的供给量。具体来讲,就是保证钙、磷足够的供给量和适当的比例,饲料中钙磷不够或比例不当,易造成蹄裂。如果缺乏维生素D3,就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肿胀等,引起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进而导致裂蹄。特别是规模化封闭饲养的猪群,这些猪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
再次,就是改善猪舍的地面结构、质地
水泥地面要保持适宜的光滑度和倾斜度(但必须小于3度),地面无尖锐物和积水,不能太粗糙。
最后,加强饲养管理
特别是每年秋末、冬季及早春季节,猪场应定期让母猪到户外活动,锻炼肢蹄、接受阳光,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和生物素的吸收。
预防的话,可在怀孕、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生物素+蛋氨酸锌,既可治疗,又能预防该病,效果很明显。对于发病的母猪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刚发生蹄裂的母猪,及时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蹄裂部或溃疡,擦干后,涂上红霉素软膏,每日1次,连用5天。因蹄裂、蹄垫磨损导致继发感染,肢蹄发炎肿胀的猪,可用青链霉素、鱼石脂等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圈舍地面干燥,尽量避免母猪蹄子长时间浸泡在尿或污水中等使得蹄裂病情加重,延迟蹄裂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