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随着中国第一例非洲猪瘟的确诊,我国养猪业步入了“灾年”。由于非洲猪瘟目前不能治疗,也没有可用的商品疫苗,在我国肆虐流行,导致全国生猪供不应求,出现百年不遇的“金猪时代”。
在现阶段幸存下来的猪场,无论是自繁自养,还是卖仔猪,只要有猪就能赚钱!在如此周期超长的暴利时代,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面对高涨的行情,许多猪场仍然产能低下,所获得的利润并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多因素导致的猪场的仔猪和肥猪的成本偏高。在金猪之年这部分猪场尚可生存的比较“滋润”。
但是,随着许多养殖户和养殖集团积极的补栏后备母猪,特别是补充大量的三元后备母猪,使得我国的生猪产能在快速恢复。农业农村部在2020年10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截止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已经达到3.7亿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84%;能繁母猪存栏达到3822万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86%。
随着全国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2020年10月份,出栏1头100kg以上的商品猪,相较于2019年同期每头少要盈利1000元以上。所以,降本增效提高猪场产能:产仔多、成活率高、长得快,是猪场现阶段乃至于以后都必须要做的功课。做好以下几点有助于猪场的降本增效。
1、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是猪场的发动机,母猪的配种率、产仔数决定了猪场的总产能,母猪产仔多是猪场盈利的基础。
1.1 后备母猪的选留培育是关键
后备母猪选留体型好、肢蹄健康,外性器官发育良好的猪作为种用。非洲猪瘟疫情使得选留三元母猪进行生产是目前许多猪场的无奈之举,而三元母猪用作种用的弊端很多,主要体现在发情不明显,产仔数低,胎盘效率差,乳腺发育不良等方面。要想提升二元、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需要增加相应营养,在后备猪70-75kg阶段额外添加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叶酸等微量元素,或富含淫羊藿多糖和淫羊藿苷的中兽药产品,均可以促进后备母猪性器官的发育,促进初情期的出现和卵泡的发育,提高配种率。
1.2 熟练掌握配种技术
选用活力好、密度大的优良精液进行适时配种,以获得更多的受精卵着床。需要对配种员定期进行培训,使得他们熟练掌握查情配种技能,能够在最佳的时间点对发情的母猪进行准确的输精,提高母猪的发情配种率和产仔数。
1.3 做好基础疫苗,预防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后备和经产母猪均须做好猪瘟、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猪流行性乙脑、圆环病毒病等免疫,规避病原对母猪生殖系统的侵袭。这几种病毒性病原均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致使胎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从而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现象。这些基础疫苗如果没有做好,甚至还可导致母猪接下来的发情、配种出现问题,许多母猪不能发情和排卵,或屡配不孕而被淘汰。
1.4 配种后前期的饲养管理要科学
母猪配种后需要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噪音、惊吓、粗暴驱赶、减少免疫注射等操作。这些因素导致母猪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而应激激素的过量分泌导致孕酮的分泌大大降低,使得受精卵不能着床或着床的合子凋亡,从而导致产仔数降低,甚至出现返情现象。
1.5 控制喂料量,保持正常膘情
配种后的3周内是受精卵着床的关键时期,如果喂料量过多,体内的孕酮含量会因为胰岛素的大量分泌而浓度降低,使得一部分受精卵不能着床,从而导致产仔数减少甚至受孕失败。所以,在配种初期需要进行限料,如果断奶时膘情特别消瘦,对于这部分个体在配种7d后就需要适当增加喂料量,来弥补哺乳期的巨大损耗。中后期的喂料量也需要控制,根据膘情或通过背膘仪测定来调整喂料量,母猪维持在7.5-8分膘情为宜,规避过肥导致乳腺发育不良产后奶水不足,以及胎猪过大出现难产的现象。
2、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
2.1 提供舒适的环境
哺乳仔猪的皮下脂肪组织非常薄,对于环境的温度变化是非常敏感的,特别是环境温度过低时会增加腹泻率,生长发育变慢,甚至出现脱水而死亡。在做好环境卫生的同时,产房温度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产房大环境温度建议控制在20-25℃,保温箱温度第1周控制在30-35℃,第二周到21日龄逐渐降低到24-26℃。产房湿度控制在60%-80%。
2.2 吃足初乳,分配好乳头,必要时进行寄养
初乳中含有仔猪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新生仔猪在出生后的24h内吃足初乳非常关键,弱小的仔猪可以放在中前部的乳头吃奶,如果母猪奶水非常差或产仔数过多,可以考虑部分仔猪寄养。
2.3 做好教槽料的投喂
如果母猪奶水不足,或仔猪发育过快,都会导致哺乳仔猪严重缺乏营养。一般建议产后7-10d,给予仔猪投喂教槽料。及时补充教槽料可以弥补奶水分泌量的不足,还可以促进仔猪肠道的发育。
2.4 规避细菌感染
仔猪出生后会有一些伤口出现,比如断脐带、断尾、膝盖磨伤、去势、打架、打耳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环境中的病原菌此时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在伤口出现的感染窗口期注射长效头孢制剂可以有效规避葡萄球菌、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等的感染。
2.5 做好疫苗,及时补铁
仔猪出生1-3d采取伪狂犬疫苗滴鼻,14日龄免疫圆环疫苗,21-28日龄免疫猪瘟疫苗。在3日龄、7日龄注射铁制剂进行补铁。
3、帮助仔猪顺利渡过断奶应激关
仔猪在断奶时会遭受多重应激,比如母仔分离导致的心理应激,换料应激,温湿度变化导致的环境应激,抓猪应激等。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究员胡彩虹等研究发现仔猪在断奶时的超大应激导致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浓度急剧升高为断奶前的将近3倍。钱仲仓等研究发现仔猪断奶时体内升高的皮质醇导致血清中DAO(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均升高,这两个指标的升高表明肠黏膜受到了或轻或重的损伤。换句话说,仔猪在断奶时多因素导致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的升高造成了仔猪肠道的损伤,从而致使仔猪在断奶时出现肠道消化紊乱,出现腹泻,掉膘消瘦,抗病力下降,生长缓慢等问题,甚至出现死亡。
降低断奶应激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仔猪断奶时提供舒适的温湿度,大环境温度控制在21-26℃,湿度为60%-80%。
(2)新旧饲料过渡期最少4d。断奶初期,在粉料基础上可以每天增加饲喂粥料2-3次。粥料配比为料水比1:3,这样可以减轻饲料对胃肠的刺激。
(3)添加抗应激产品。在断奶时可以添加多维,微生态制剂,中药黄芪多糖等,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4、做好猪场常见非病原微生物因素导致的问题与处理
4.1 热应激
夏季猪群出现热应激时,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使得猪只胃肠蠕动减缓,猪群表现出采食量严重下降,育肥猪生长缓慢,母猪的呼吸频率增加,导致供氧不足,胎盘效率下降,胎猪不仅营养缺乏,还会出现缺氧现象,母猪产仔时产力不足,产出弱仔、死胎比例增多。母猪断奶后会出现大量的返情现象。夏季一定要添加防暑降温设备,预防热应激导致的母猪产仔无力、产弱仔和无乳的发生,以及规避发情配种率下降。
4.2 霉菌毒素中毒
饲料在存储过程中,环境中的温湿度,使得饲料特别容易霉变并释放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在饲料中的检出率非常高。猪群是否有非传染性的结膜炎并且泪斑特别严重现象;是否有新生小母猪阴户红肿现象或“八字腿”现象;是否有脱肛现象;是否有“石灰尿”现象;是否有脊背乃至于全身有铁锈色小点......这时需要检查玉米等大原料的品质,添加优质脱霉剂。当然,还需要改变喂料的时间和方式,饲料不在料槽中过夜,所粉碎的饲料不可过多,尽可能在3d内吃完。
4.3 饲料粒度过细导致的采食量下降
对于50kg体重以上的猪只,饲料的粒度不宜过细。当粒度过细时,饲料进入胃部会损伤胃粘膜,损伤的部位在胃壁分泌的强酸的刺激下出现严重的溃疡,从而导致猪只的采食量下降。当猪只出现大群采食量下降并且个别猪只伴有呕吐时,需要考虑饲料粒度问题,对于饲料粉碎机的粉碎筛片目数进行调整(2.0-3.0目),规避胃溃疡的发生。
4.4 避免受凉感冒
有些猪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当极端高温时使用深井水冲洗猪群进行降温,使得猪群出现受凉而感冒。另一方面,早春或秋季早晚温差大或突然降温,保暖措施差,猪只受到风寒而感冒。按照中医理论,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机体卫外功能不固引起的,需要调整好环境温度,配合使用含有麻黄、桂枝的中药产品进行投喂,也还可以熬煮生姜汤饮水,效果也挺好。
4.5 非洲猪瘟的防控不可懈怠
仇华吉研究员认为:非洲猪瘟“六亲不认”,非洲猪瘟病毒是“坐在轮椅上的病毒”。
目前防控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手段是做好生物安全。生物安全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消毒。非洲猪瘟防控中,必须管控好人流、车流、物流、有害生物流。
(1)严格管控人员进出场区。场外人员杜绝入场,本场员工返场按照流程需要进行严格洗消、隔离,换干净的衣服和鞋子才能入场;
(2)管好各种车辆。场内场外车辆不混用,不随意移除相关区域,外来拉猪车、无害化处理车一定要远离场区。各种车辆使用完毕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归位;
(3)管控进场物资。所有的物质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甲醛熏蒸或臭氧消毒。疫苗兽药等急需品需要拆除外包装,使用酒精擦拭或消毒剂浸泡一定时间才能进入生产区。个人生活物品也需要按照消毒流程进行消毒方可入场;
(4)管控有害生物流。蜱虫、苍蝇、蚊虫、老鼠等均可传播非洲猪瘟。定期使用杀虫剂、灭鼠剂来杀灭有害生物。
面对金猪时代各位养殖朋友们不能沾沾自喜。因为“金猪时代”终将过去。做好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控好基础病,提升猪场的产能,降低成本才能增加效益。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才能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