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是生猪饲养周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发展养猪生产的最终目的。育肥中心任务就是根据猪的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的饲养,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饲料,最大限度地获得生猪产能,从而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了解影响育肥猪生长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提高育肥效果至关重要。
1 影响育肥猪生长速度的因素
影响育肥猪生长速度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品种、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饲料与营养水平、猪的性别与阉割、猪舍环境与饲养管理等。
1.1 品种
猪的品种好坏,是影响猪只育肥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品种的猪存在着遗传上的差异,即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也不相同。我国地方猪生长速度不如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等国外瘦肉型猪种,地方猪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在300~600 g/d,而国外品种往往能超过800 g/d;但是地方猪的适应性更强、肉质好、能适应低营养饲料。
1.2 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
俗话说:“出生差1两、断奶差1斤、出栏差10斤。”仔猪的初生重与仔猪断奶时的体重与后期的肥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初生仔猪体重大,就意味着仔猪健壮,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断奶成活率高,断奶体重大,后期的增重速度也就越快,而那些初生重小,体质较弱的仔猪,在育肥过程中易感染疾病,严重者还会死亡。仔猪的断奶重对后期育肥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大,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断奶重大的仔猪其育肥周期要比断奶体重小的仔猪短1~2个月。
1.3 猪的性别与去势
猪的性别对育肥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小猪去势以后,没有性腺的刺激,性情变得温顺,食欲增加,可提高增重速度、改善肉质和增加脂肪沉积,一般选择在仔猪20~25日龄去势,这时阉割起来又省力,又方便,而且伤口愈合快,不妨碍增重。
1.4 饲料与营养水平
饲料营养是肉猪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饲料因其营养水平不同,其育肥效果也就不同。能量是猪生长育肥的第一要素,摄入的能量越多,育肥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越高,而蛋白质的摄入量对于胴体瘦肉率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能量饲料主要以玉米为主,蛋白质饲料主要以豆粕为主。
1.5 猪舍环境与饲养管理
环境因素对于育肥效果的影响较大。温度是影响育肥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夏季天热,常常影响猪的食欲,这时育肥猪的增重速度比春秋两季低3%~5%;冬季如果猪舍寒冷潮湿,温度过低则猪体散热增加,异化作用加强,也会降低猪的增重速度。猪群的饲养密度关系到圈舍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当饲养密度过大时,舍内温、湿度都会相应提高,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也会增加,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此外,饲喂方式、光照、噪声、猪舍通风情况、猪的免疫和驱虫等也会对猪的生长产生影响。
2 提高育肥效果的措施
2.1 选用优良猪品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可以获得杂种优势,是提高育肥猪生长速度的有效措施。在我国,大多饲养二元和三元杂种育肥猪。二元杂交大多采用国外品种公猪和我国品种母猪交配,如杜洛克公猪与民猪母猪杂交,后代205日龄体重可达到90 kg。三元杂交是目前我国多数猪场采用的杂交方式,如杜×长×大,是利用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交配,后代的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后代称为三元杂交商品育肥猪,其生长速度可提高10%~20%,效果显著。利用杂交猪的杂种优势生产育肥猪,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2 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为了获得初生重大与断奶重大的仔猪,必须做好种猪的配种与妊娠期、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加强仔猪的培育与管理,为后期的育肥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仔猪出生前的体重大部分是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增长的,所以要提高仔猪初生重,应着重加强母猪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且妊娠期适宜的营养还可保证母猪在哺乳期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母猪在泌乳期内的泌乳量和乳中营养成分,对哺乳仔猪断奶重影响很大,因此,还要加强母猪哺乳期的饲养与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大,断奶体重也就大,但是也应加强仔猪在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做好早期的补铁工作,以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2.3 饲喂满足营养需求的饲料
育肥猪的营养供给要结合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求,依据“仔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的原则来配制日粮,在仔猪阶段要有充足的满足其骨骼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在中期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各种必需氨基酸,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在育肥后期,则要注意提供育肥猪形成脂肪所需的能量饲料。
生产中要选择质量好的饲料饲喂,并且做好多种饲料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以满足育肥猪生长的营养需求。一般来说,猪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也越高。蛋白质对育肥也有影响,因为蛋白质不仅与育肥猪长肌肉有直接关系,还是机体中酶、激素、抗体的主要成分,对维持猪体新陈代谢、生命活动都有特殊功能。通常,猪的日增重速度在一定的范围(12%~18%)内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加快,但摄入量超过18%则对增重没有效果,但对胴体的瘦肉率仍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在肉猪育肥中一般采取前高后低的蛋白质添加方案,前期16%~18%,后期12%~14%。由于育肥猪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低,所以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直接影响着育肥猪的增重,粗纤维水平前期控制在5%~6%,后期控制在7%~8%,不能超过9%。
2.4 添加适量促生长剂
养猪生产中常常添加一些饲料添加剂来提高育肥效果。目前,寡聚糖、抗菌肽、酶制剂、有机酸、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等绿色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育肥猪生产中,这些添加剂不仅可以促进日粮养分的分解、消化、吸收和利用,提高猪的生长速度,还可促进其肠道有益菌的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具有多功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饲料添加剂的用量非常少,在配制时要注意和饲料搅拌均匀,如果混合不均匀,会影响整个猪群的生长发育,导致生长发育不平衡,严重者还会造成生长发育受阻。
2.5 加强育肥猪饲养管理
环境因素中,以温度、湿度、光照、风速和猪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总称小气候)对猪的影响很大。生长育肥猪最适温度为15~23℃,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育肥猪喜静,环境应保持安静,猪舍的光线应较暗,使其吃饱后有充分休息的机会,以便多沉积脂肪。
育肥猪圈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不良,会因小气候环境恶劣,使猪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下降。一般60 kg前的育肥猪每头需要圈栏面积约为0.6 m2~1.0 m2,60 kg后的育肥猪每头1.0 m2~1.2 m2,在分群时,每个圈栏的猪数量最好按育肥猪每头1.2 m2计算,避免中途重新调圈,而每群以10~16头为宜,冬季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适当降低。分群时,应以来源、体重、体况、性情和吃食等相近的猪合群饲养,以保证各类猪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遵循以下原则:(1)留弱不留强:把较弱的猪留在原圈不动,较强的猪调出;(2)拆多不拆少:猪少的留原圈不动,把头数多的并入头数少的猪群中;(3)夜并昼不并:晚上进行合群。合群时向猪舍喷洒来苏儿或酒精,减少咬斗。一般合群后一周左右新的秩序重新建立。
应选择合适的饲喂方式,提高育肥效果。一般自由采食对生长育肥有利,但对肉的品质不利,而限制饲喂会使日增重降低,但是可以使胴体的瘦肉率增加。所以为了达到日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的效果,可在育肥的前期实施自由采食,后期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在整个育肥过程中要给育肥猪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更换饲料时要逐渐过渡,每天换一部分,直到完全将饲料更换,并且在换料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采食、排泄以及精神状态。
此外,要根据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活猪价格等因素观念适时出栏,一般要获得生长育肥全期较理想的生长速度,我国培育品种和以我国地方猪种为母本、国外瘦肉型品种猪为父本的二元杂交猪适时的屠宰时间为85~90kg,三元杂交猪的屠宰时间为90~110kg。若时间推迟,体重超过120kg,相应生长速度会减慢,耗料增加,脂肪增多,瘦肉率下降,肉质老化,必然影响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要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速度,需要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把握以上各个环节,选择优良的品种,供给充足的营养,加强饲养管理,并做好猪场消毒、防疫和驱虫工作,并适时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