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仔少已成为共性问题
从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三元母猪种用后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发情状态差、产仔数少和奶水差等共性问题。其中,产仔数少的问题尤为明显(如表1),在当前三元母猪盛行的背景下,势必会大大降低猪场的PSY水平,需要引起重视。
表1 某场DLY三元与LY二元繁殖性能差异,2016-2109
产仔数少的根本原因
提到三元母猪的产仔数少的问题,很多养猪人就会将原因统统归结到其父本杜洛克的遗传特性上。显然,这种评判是不合理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相关指标中,遗传因素只占10%,而管理因素却占90%。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三元母猪的管理不当是普遍现象,也是产仔数少的根本原因。
三大误区和解决措施
误区一:选培不够严格
一方面,猪场缺乏选留意识,并且一味放低三元母猪的选留标准,甚至出现了“只要是母猪就行”的行为,直接导致很多猪场的三元母猪配种率极低(不到50%);另一方面,不重视三元母猪后备阶段的培育,直接购买(或挑选)100公斤以上的三元母猪后第一次发情就配种,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猪场生产成绩往往不理想。
解决措施:
(1)强化选留:
三元母猪从50公斤左右开始选留,并遵守“五不选原则”,即不选具有花斑、小(上翘)外阴、臀部肌肉发达、乳腺发育不良和有肢蹄问题等特征的猪。
(2)健康管理:
三元母猪在配种前,需要做好疾病监测和净化(如非瘟)、基础疫苗免疫(猪瘟、伪狂、乙脑、细小和腹泻)以及2次体内外驱虫。
(3)饲喂管理:
60公斤开始,使用专门的后备母猪饲料饲喂,并在80公斤前采取自由采食模式;80公斤-配种前2周,采取限饲模式(正常饲喂量的2/3),具体饲喂量需要结合猪群体况和舍内温度环境;配种前2周开始优饲,同时强化公猪诱情工作。建议饲喂过程中全程添加生殖营养仔多多1kg/t。
(4)加强培育:
一方面,要尽快开启初情期。可以在150日龄开始公猪诱情,同时加强环境控制(温湿度和光照),补充生殖营养和微量元素;另一方面,要保证乳腺的正常发育,培育阶段要做好严格筛选(12对有效乳头)和生殖营养补充。
误区二:配种不够科学
对猪场而言,配种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影响配种结果的因素却比较多,如配种公猪(精液)的选择、母猪初配标准和配种时机等。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猪场对三元母猪的配种精液选择比较随意、初配条件也不够严格,加上配种时机把握不够准确,最终影响到整体的配种效果。
解决措施:
(1)精液选择:
国外研究表明,在产仔数方面(总仔和活仔)长白品种最好,大白品种次之,杜洛克品种最差,建议三元母猪与前后躯丰满的长白公猪(精液)配种,产仔数比较理想。尽量不要与杜洛克公猪(精液)配种,配种后产仔数不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后代容易出现毛色分离。
(2)初配标准:
鉴于三元母猪生长速度快、背膘厚度薄的品种特点,猪场不可盲目参考纯种或二元后备母猪的初配标准,建议参考以下标准:
初配日龄:220-230天
初配体重:140公斤以上
背膘厚度:P2值为14-18毫米
情期要求:第2或3个情期
(3)配种时机:
据猪场反馈情况来看,三元母猪的发情状态不是很稳定,总体静立时间短。同时结合母猪排卵特点(发情前2/3时间很少排卵)和精子在母猪体内存活时间(大约12个小时)来推算,三元母猪应该发生静立后初配,间隔8-10小时复配。针对静立状态较好的猪,可以选择配种3次。
误区三:管理不够聚焦
从母猪的繁殖周期来看,妊娠期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要减少妊娠期胚胎(胎儿)的死亡,还要为顺利分娩打好基础。但从猪场实际情况来看,三元母猪的高失配率(返情、流产)和高难产率说明妊娠期的管理是存在问题,不够聚焦。
解决措施:
(1)安胎管理:
妊娠30天以内的胚胎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导致胚胎着床和附植失败,建议采取朱中平老师提出的“六不一优“核心技术,即不感染、不惊吓、不毒害、不湿热、不免疫、不高能和营养优。
(2)攻胎管理:
胎儿60%的体重是在妊娠期最后30天内生长的,合理攻胎能够有效促进母猪乳腺发育、提高仔猪初生均匀度和减少母猪难产比例,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攻胎时间:太早影响乳腺发育,太晚影响仔猪活力,建议妊娠95天以后开始;
攻胎料种:继续使用妊娠母猪料,哺乳母猪料能量高,容易引起母猪肥胖;
攻胎方法:三元母猪攻胎料量为2.8-3.0kg/天,在实际生产中还要结合母猪状况(体况和背膘)来确定攻胎料量;
青绿饲料:添加粗纤维(青饲料),可以促进母猪胃肠道蠕动,缓解妊娠后期便秘;
生殖营养:为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饲料中添加仔多多1kg/t。
小结:三元母猪盛行的背景下,产仔数少已不再是小问题,而是成为严重影响猪场PSY水平的大问题,需要引起养猪人的重视。同时,产仔数少不单单是某一方面原因导致的,要从三元母猪的选培、配种和管理三个方面来改善。唯有如此,问题才会逐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