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瘟发展的新阶段,水环境已经成为非瘟防控的重点。猪场水环境水源、管道、通槽和圈内环境构成,全程都存在极高的感染风险,其中通槽和圈内环境的交叉感染是疫病在圈舍中迅速扩散传播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猪与水的接触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更提高了感染的风险,并大大降低了感染的最小阈值,低至1 TCID50,是饲料途径的10000倍,对于拔牙、复产、复养的猪场,风险能高达1000000倍。
水中加酸悄然在养猪人的朋友圈和各种接触中展露头角,加酸调节水中PH达到净化水质,防控水源传播病原的目的。但是对于水中加酸大家似乎还有一些疑惑,今天小编就整理了近期收集到的一些问题统一给大家一个解答。
Q1 :都说要喝弱碱性的水好,为什么现在要提酸性的水更好?
弱碱性的水好这是错误的观念,是颠倒因果的,已经被证伪。所谓弱碱性的水好,是根据人体液为弱碱性而推导出的结论。但是水经过胃,不论酸碱性,最终都会呈酸性,机体自身是可以调节体内酸碱性。机体不是因为酸碱平衡失调而生病,而是因为生病了才表现为酸碱失衡。
Q2 :猪场水环境加酸与各病原之间有什么关系?
研究表明,ASFV对酸碱不耐受,pH<4或是pH>11的条件下就能使ASFV迅速失活。而多数猪场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在pH<4的环境中活性被抑制甚至失活。因此,长期添加酸化剂,将猪场用水pH调控在3.9以下净化水质,是做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病原水源传播、降低感染风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Q3 :现在猪场也在做水线消毒,但是猪场用水无处不在,如何能做到用水安全?
病毒无处不在,水线消毒是要做的,但只是水环境控制的一方面,仅仅控制水源的安全是不够的,试想一下,水源被污染的机率有多少?通槽和圈内环境的交叉感染的机率又是多少?所以做好水线消毒是不够的,需要做到有水的地方就有防控,就有安全。那么就要选择有效且安全的酸化剂,长期使用。
有效的判断:用消毒剂效果无法评判,而pH可以实时监测,随时监测用水端(水龙头、通槽)pH变化,及时调整。
安全产品的选择:回归本质,我们做消毒就是想要猪只健康,有猪场会在水里长期添加消毒剂,消毒剂多为破坏细胞壁或者细胞膜,会损伤机体黏膜,所以添加在水中的物质要安全,不损害机体健康。
长期使用:病毒无时不在,猪24小时处在和水接触的环境中,而水线消毒只是每月消毒1次,谁能预判病毒什么时候入侵?
Q4 :pH是不是越低越好?猪场是要用一阵停一阵吗,长期添加会不会影响猪只健康呢?
(1)pH在适当的区间是可以长期使用的,不能为了灭活水中的病原而一味地降低水的pH值,水pH低于3.6,就会影响仔猪的饮水,低于3.2,就会影响母猪的饮水,因此猪场用水保持在3.5-3.7间较好(因为净水3.9在配制完一段时间,直到24小时后,水的pH会有零点零几的提升,故预留一些变动范围)。
(2)猪与水的接触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用一阵停一阵,这是给病原钻空子的机会。
(3)如果说酸化剂会损害猪只健康,只会因为两个方面:
酸里有无机酸
无机酸如盐酸与磷酸,由于属于强酸(成本低,降pH值能力强),原液pH值检测可低于0。强酸具有强腐蚀性,对用具、设备腐蚀严重。总酸含量高、稀释倍数低,其中盐酸可干扰胃酸分泌,磷酸可造成环境污染,不能为了降pH值而使用无机强酸、提高总酸含量(>60%)或提高无机酸配比等。此外,还可能造成过敏、皮肤灼伤等。应该不含强酸(盐酸、磷酸等),无腐蚀性,不干扰胃酸分泌,不破坏环境。
未正确调节pH
就如前面说的PH在适当的区间才能长期使用,一味的追求低PH,会影响猪的饮水从而影响猪只健康。
Q5 :改变pH后,对生物发电或者说沼气的产生有影响吗?含有低pH的水排到河里对河水会有额外的大影响吗?(如果排到鱼塘对鱼有影响吗)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单纯的只看PH的改变,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所加的酸的性质。其实对鱼塘影响最大的不是酸碱性,而是排出大量的氮磷元素让水体富营养化。酸碱性可以调节,富营养化就难调节了,所以要少用含磷的酸。下面我们以有机酸净水3.9举例分析:
(1)生物发酵主要以酸性发酵为主,也是产生的有机酸。净水3.9最大优势是两点:总酸含量低、稀释倍数高,为什么还能维持良好的pH值是因为有非常好的缓冲对,一旦粪污混合后,缓冲对会受到破坏,就不干扰生物发电与沼气。
(2)净水3.9它是有机酸,能被水体的微生物或藻类吸收利用;而且总酸含量低与稀释倍数高,只相当于正常酸化剂用量的5-10%,不会对水体造成大的破坏。并且,不含对环境有污染的氮磷,因此,排入河水也没关系。
Q6 :猪场无水塔供水或者水塔是连续进水,怎么去添加酸化剂呢?还有酸化剂和抗生素可以同时使用吗?
没有水塔或者水塔是连续进水的猪场建议加装储水罐,或者使用比例加药器。而酸化剂和抗生素不建议同时加在水中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