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盈利空间下降,养猪业越发内卷,以“种”增效降本成为大部分养猪人的共识。此外,社会上一直十分关注我国猪“芯片”问题,近日,有关“我国种猪都是进口的,地方猪存在灭绝风险”等网络传言也不绝于耳。
我国生猪种源供给现状究竟如何?育种工作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此农民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国家生猪体系岗位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赵书红。
01 生猪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
当今世界瘦肉型品种有3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由于吃得少、长得快、瘦肉率高,成为全球生猪养殖的当家品种。
黄路生表示,从全球来看,根据本国市场需求对“杜长大”进行本土化选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杜长大”以来,与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做法类似,实施了本土化选育,特别是2009年启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以来,进一步加快了系统选育,从而保障了我国接近90%生猪市场的种源供给。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这些通用的瘦肉型猪品种,培育过程中也集成了中国地方猪品种的优秀基因。而且这些猪种在中国已经繁育了十几代,甚至几十代,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些瘦肉型猪品种和我国地方猪一样,都是我国的猪品种资源。”黄路生认为,把国内的瘦肉型猪品种统称为“洋猪”,造成一种我国缺瘦肉型猪品种的假象,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关于种猪进口的原因,黄路生介绍,当前主流的瘦肉型猪品种选育是全世界育种家共同参与的,引种只是育种手段之一,而不是划分知识产权的标准。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瘦肉型猪品种都一样,各自都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近十年来,全国年均进口种猪不到1万头,占核心育种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进口主要用于扩充血缘和改善种猪性能。目前,我国种猪供给立足国内是有保障的,适当引种有利于国内生猪种业加快追赶国际一流,完全不引也可以,但会影响发展效率,不利于加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谈及种源安全,黄路生、赵书红均表示,目前我国猪品种、种猪存栏数居世界之最,并不存在断种威胁。
我国猪品种资源丰富,根据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结果,我国既有地方猪品种89个,还有来自全世界主流的6个瘦肉型猪品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猪养殖逐渐从脂肪型肥猪过渡到瘦肉型猪,由于市场挤压,国内地方猪种养殖数量逐渐减少。但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对于地方猪品种的保护力度正在逐步加强,地方猪品种保护利用成效明显。
纵观地方猪品种的发展现状,黄路生认为,中国地方猪品种尽管肉质相对较好,但是产肉效率低、成本高,目前只作为瘦肉型猪的补充,满足部分高端消费。从主要畜产品供给方面来看,瘦肉型猪品种是我国生猪养殖业的主体,约占出栏总量的90%。因此,瘦肉型猪育种是我国生猪育种的主要工作,地方品种育种是有益补充。
“当前,国际上瘦肉型猪育种竞争本质上是产肉效率改良速度的竞赛。”赵书红认为,只有针对育种核心技术瓶颈问题,持续研发投入,对育种理论、技术、模式等进行全面创新,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生猪育种效率,从而提高我国现有瘦肉型猪的产肉性能。在组织形式上,要合力打造出中国航母级龙头企业,解决我国育种力量分散的问题,再整合最先进的育种技术、人才、资本等有利条件,才能真正实现种猪规模、育种技术、育种人才、研发投入等方面对发达国家生猪种业的全面超越,培育出产肉性能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华系”种猪,全面实现我国生猪种业振兴。
02 育种是长期战
扬翔股份育种总监赵云翔接受采访
作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扬翔股份始终高度重视育种工作,二十多年来坚持研发投入,集结产业专家及人才攻关,在育种技术、育种模式上都取得了重要创新和突破。
扬翔股份育种总监赵云翔博士介绍,从2001开始,历时8年,完成种质资源的选择和引进,在2009年正式成立育种研究中心,开展联合育种及测定,加强公猪选育工作,并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打造出扬翔种猪产业化体系。2013年,新品种“龙宝1号猪配套系”获得农业部审定,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猪芯片”。2014年至今,扬翔股份一直持续地进行种猪生长繁殖性能提升及基因组育种研究工作。
扬翔种猪
并且多年来,扬翔股份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及国内外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打造出了强大的育种科研团队,先后成立了生猪良种繁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生猪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猪产业体系贵港综合试验站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针对育种难点、卡点进行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创建生猪数字育种体系,研发实施“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种猪育繁推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联合武汉影子基因发布猪80K功能位点基因芯片,显著提升基因组有效信息的挖掘效率,为提升种猪改良速度提供了新利器。
合作成果
育种成果
在模式上,创新推出了普惠育种模式。“挑选出优质公猪,安置在智能设施楼房公猪站进行养殖,提供智能调控的舒适生长环境,让猪的有益基因得到最大化表达。通过联合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液相基因芯片技术和产品、基因组选种和选配算法,能够充分发挥优良基因的潜力,据内部试验,种猪育种效率提高30%以上,商品猪养殖效益提升10%以上。每头母猪用基因组选配,可以额外带来约1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赵云翔博士介绍。
公司育种成果也通过种猪、猪精、技术等输送到行业,猪精产能破千万袋,种猪已销往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助力养殖户改良猪群性能,提升生产成绩,实现增效降本。
育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打赢种业翻身战,就要不断适应消费习惯的变化,继续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育种模式。”赵云翔说,“未来,扬翔育种团队将会继续提升和发挥在基因育种领域的优势,建设种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生猪种业贡献力量。”(部分内容来源:农民日报、人民网)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