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岭猪是借助湘沙猪配套系中父母代猪的优秀基因,以美系巴克夏猪为父本,以沙子岭猪为母本,通过横交固定,闭锁繁育,按照育种目标,选育出的一个新品种。其母本沙子岭猪是湖南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它不仅繁殖性能好、杂交配合力强,还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和肉质好等优点。然而,沙子岭猪的生长速度较慢和瘦肉率偏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养殖的规模与发展。目前,地方猪种的科学改良和推广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策略。2019年起,湘潭市家畜育种站利用巴沙猪组建了湘岭猪零世代选育基础群,并开展了湘岭猪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本课题组前期已对Ⅰ、Ⅱ世代湘岭猪进行特定指标的研究测定,但仍有许多资料和相关数据欠缺,需要持续测定湘岭猪不同世代生产性能指标,并精确开展选育工作。本研究以Ⅲ世代湘岭猪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生产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沙子岭猪、巴克夏猪及Ⅰ、Ⅱ世代湘岭猪进行对比,以期为湘岭猪的下一步选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所及样本来源
试验在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沙子岭猪研究所创新研究基地进行,选择具有完整系谱、健康、无遗传缺陷、符合品种特征的Ⅲ世代湘岭猪开展测定。
1.2 仪器设备
智能测定站(博思智农品牌)、电子笼秤、体重秤、兽用B超仪、肉色仪、嫩度仪、金属探头式pH计、显微镜、皮尺、游标卡尺、电子天平等。
1.3 饲养管理
1.3.1 隔离期
在测定期开始前,待测试验猪需进行10 d的隔离饲养。在隔离期间,试验猪可以自由采食和饮水。为了缓解因运输而可能产生的应激反应,饮水中会添加口服补液盐或电解多维等药物,持续时间为7 d。
1.3.2 测定适应期与测定期
通过采用种猪生产性能自动测定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记录每头试验猪的即时采食量和体重。在测定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校正。适应期主要用于训练试验猪适应测定系统,并引导试验猪进入测定站进行采食。在测定过程中,应根据每头猪的个体变化,及时调整测定站的入口宽度,以便顺利进出,并确保每次只有一头猪能进入采食栏。此外,日常观察测定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数据采集情况,以便及时校准或调整参数。
在测定期间,试验猪所处环境相对稳定且一致,每日测定圈舍环境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根据测定结果适时开启水帘、风机。定期清理圈舍粪尿并全面消毒。测定期内的日粮营养水平满足试验猪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求,猪只自由采食、饮水。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母猪繁殖性能
收集Ⅲ世代初产、经产湘岭母猪的繁殖性状表型值数据,包括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木乃伊数、死胎数、仔猪初生个体重、出生窝重、21日龄仔猪数、21日龄窝重、断奶仔猪数、断奶窝重。
1.4.2 公猪精液品质
利用手握法进行公猪精液的采集。对新鲜精液的颜色、精液量、pH、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进行观察、测定和记录。
1.4.3 后备猪生长发育性能
测定湘岭后备猪6月龄时的体重、活体背膘厚和体尺指标。于晨饲前,称量猪的体重,并测量体长、体高、胸围和腿臀围。利用B超仪,在后备猪倒数第三、第四肋骨距离背中线4~6 cm处测定活体背膘厚。
1.4.4 肥育性能
试验开始至结束,记录每头猪的体重和总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
1.4.5 胴体性能
选择体重90 kg的试验猪用于胴体性能评定。在屠宰前,待屠宰猪禁食24 h,供给充足的饮水并避免打斗。参照《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NY/T 825—2004)》的要求,对湘岭猪的胴体性能进行测定,包括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斜长、胴体直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
1.4.6 肉质性状
参照《猪肉品质测定技术规程(NY/T 821—2019)》和《肉的食用品质客观评价方法(NY/T 2793—2015)》在左边的胴体部位取背最长肌样品来分析测定湘岭猪的肉质性状。包括肉色等级评分、大理石纹等级评分、肉色(亮度(L*)、红度(a*)、黄度(b*))、pH、嫩度、贮存损失、熟肉率及失水率。其中pH1、pH24分别为屠宰后45 min和24 h的pH测定结果;L*、a*、b*分别于屠宰后45 min和24 h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初步整理,之后使用IBM 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2.1 母猪繁殖性能
对初产母猪、经产(第二胎次)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湘岭猪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10.07头)大于初产母猪(9.88头);产活仔数(9.36头)大于初产母猪(9.06头);经产母猪的仔猪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 21 d 窝重、断奶头数、断奶窝重均大于初产母猪,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公猪精液品质
采集了15头湘岭公猪的精液进行精液品质测定,结果见表2。
根据《种猪常温精液国家标准(GB 23238-2021)》,合格的地方品种公猪精液品质必须满足采精量≥40 mL、精子活力≥60%、精子密度≥1×108个/mL、精子畸形率≤20%的要求。表2可知,湘岭公猪的每项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
2.3 后备猪生长发育性能
分别测定了40头后备公猪和35头后备母猪6月龄时的体尺、背膘厚和体重。对生长性状间的表型值进行Pearson(双侧)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表4。
由表3可知,湘岭后备公、母猪的体重分别为67.71 kg和60.74 kg,背膘厚分别为11.90 mm和15.70 mm。
湘岭公猪体高显著高于母猪(P<0.05),体长、腿臀围均高于母猪,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由表4可知,湘岭猪体长与体高、体重,体重与背膘厚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37 3、0.719 2、0.648 6;腿臀围与体高、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 0.435 6、0.520 4;胸围与体长、体高,背膘厚与体高呈负相关。
2.4 肥育性能测定
对试验猪测定并记录从120日龄到210日龄的体重和采食量。计算出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饲养管理与规模化猪场相似,在该时间段采用的是自由采食饲喂方式,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湘岭猪 120~21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为 498.5 g,料重比为 3.47。
2.5 胴体性能测定
测定了6头湘岭猪的胴体性能,结果见表6、表7。
由表6可知,湘岭猪的屠宰率为73.80%,胴体斜长为 74.50 cm,三点均膘厚为28.96 mm,三点均皮厚为 4.15 mm,眼肌面积为34.12 cm2,后腿比例为 29.81%。
由表7可知,湘岭猪的瘦肉率为50.21%,脂率为27.56%,骨率为11.94 %,皮率为10.29%。
2.6 肉质性状测定
对6头湘岭猪部分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8。
由表8可知,湘岭猪的肉色和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分别为3.00、2.92,储存损失为3%,失水率为13.41%,嫩度值为8.25 N,熟肉率为66.27%。屠宰后45 min和24 h的pH分别为6.31、6.16。宰后45 min的L*、a*、b*值分别为40.06、5.82、2.20;宰后24 h的L*、a*、b*值分别为41.91、7.23、3.35。
3 讨论
3.1 关于湘岭母猪繁殖性能
通常情况下,各个品种的经产母猪在产仔数量上都优于初产者,这是因为尽管初产母猪已达到性成熟,但其生殖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功能正处于成长阶段,影响了排卵数量,导致繁殖表现不佳。李玉莲等测定的沙子岭猪2~4胎仔猪出生个体重0.87 kg,出生窝重9.76 kg,总产仔数11.36头。张江等测定巴克夏猪初产总产仔数8.6头,经产总产仔数9.84头。相比之下,湘岭猪总产仔数低于沙子岭猪,但其仔猪出生个体重高于沙子岭仔猪,且出生窝重相近。此外,湘岭猪的产仔数大于巴克夏猪。
3.2 关于湘岭公猪精液品质
公猪精液品质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配种受胎率、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成活率和畸形率等。本试验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年龄在1.5~2岁的湘岭公猪,按常规方法采集精液,平均射精量为163.67 mL,与吴买生等研究结果相比,射精量高于沙子岭公猪的129.08 mL,低于巴克夏公猪的240.10 mL。因此,在生猪养殖中应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生产优质的精液,提高养殖场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3.3 关于湘岭后备猪生长发育性能
在180日龄时,湘岭猪公猪体重为67.7 kg,母猪体重为60.7 kg。邓冲等研究测定,巴克夏猪在165 d时体重可达100 kg。杨岸奇等测得沙子岭猪192.88 d体重达50 kg。这些数据表明,湘岭猪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巴克夏猪,但快于沙子岭猪。体尺的测量有助于监控生猪的生长状态,饲养者也能通过体尺估计其体重。本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公猪的体高显著高于母猪,这表明公猪在外观上更加高大修长。通常,猪的后躯相较于前躯更发达,产出的瘦肉也更多,而腿臀围是评估后躯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湘岭公猪腿臀围大于母猪,胸围略小于母猪,表明公猪后躯更加发达,瘦肉率也更高。
3.4 关于湘岭猪肥育性能
本次试验中,湘岭猪在120~210日龄间的日增重为498.50 g,这一数值稍低于李玉莲等研究测定的I世代湘岭猪的日增重(522.22 g),但高于沙子岭猪30~76 kg的日增重(472 g)。此外,与邓冲等研究巴克夏猪达到100 kg的日龄(165 d)的结果差距较大。这说明湘岭猪的生长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与巴克夏猪相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Ⅲ世代湘岭猪的料重比为3.47,小于Ⅰ世代和Ⅱ世代的料重比(3.83、3.58),说明湘岭猪的饲料效率选育效果较好。
3.5 关于湘岭猪胴体性能
猪的胴体性状是评价猪肉质量及种猪选育的重要指标,这些性状的测量和评估对于提升猪肉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沙子岭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5.0%、40.7%;Ⅰ世代湘岭猪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4.5%、46.8%;Ⅱ世代湘岭猪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4.0%、44.1%;巴克夏猪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1.0%、63.3%。本试验湘岭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3.80%、50.21%。这表明Ⅲ世代湘岭猪与Ⅰ、Ⅱ世代屠宰率接近,而胴体瘦肉率高于Ⅰ、Ⅱ世代湘岭猪,大幅度高于沙子岭猪。说明Ⅲ世代胴体性状在稳定提升,但与巴克夏猪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3.6 关于湘岭猪肉质性状
肉质的好坏受到遗传、营养、饲养、屠宰及加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试验中,III世代湘岭猪的肉色和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分别为3.00、2.92。与柏云心等研究Ⅱ世代湘岭猪的结果(3.30、3.00)接近,但低于李玉莲等研究测定沙子岭猪的结果(3.50、3.25)。然而,湘岭猪的评分高于长白、大白及杜洛克,肉色等级评分分别为2.50、2.50和2.50;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分别为 2.87、2.88和 2.63。通过上述数据发现,Ⅲ世代湘岭猪在肉色和大理石纹等级评分上与Ⅱ世代湘岭猪相近,虽然逊色于沙子岭猪,但优于长白、大白及杜洛克猪。
4 结论
综上所述,III世代湘岭猪不仅继承了沙子岭猪优秀的繁殖特性,如较高的产仔数、优良的母性和良好的杂交能力,同时在生长速度及瘦肉率方面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湘岭猪作为结合沙子岭猪与国外瘦肉型猪资源的新品种,具备相对较快的生长速度、较高的瘦肉率和优秀的肌肉品质,选育方向正确。随着多世代的持续选育,湘岭猪的相关综合选育指标将有望达到育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