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养猪新技术 > 内容

深化校企合作对培养生猪产业人才至关重要

猪业科学 2024-09-13

阅读()

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有“订单式”“学工交替”“准员工2+1”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培养模式。其中现代学徒制具有“双主体”“能力配岗”“定制化”培养的特色,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能有效解决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发展相对高等教育严重滞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享同等重要地位,国家相继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表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而校企合作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途径,在创新改革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

 

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有“订单式”“学工交替”“准员工2+1”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培养模式。其中现代学徒制具有“双主体”“能力配岗”“定制化”培养的特色,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能有效解决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问题。当前,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是利于促进行业发展,利于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爱专业、重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

 

养猪

 

1 校企合作背景

 

2020年始,基于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剧增,正大集团积极推进与学校的深度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开办畜牧兽医专业(养猪与猪病防治方向)“正大现代学徒制班”,培养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1 生猪行业与人才需求背景

 

1.1.1 产业背景

 

我国猪肉消费量庞大,在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畜禽养殖政策和无害化处理标准,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成为趋势,养猪行业门槛开始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养殖已成为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长期来看,行业规模化发展有利于统一猪肉质量、控制生产成本,利于行业健康生长,更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畜产品。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培养畜牧兽医专业群学生的目标导向也应向现代化养殖企业的人才需求接轨。

 

1.1.2 人才需求背景

 

过去小中养殖单位多,养猪管理简单,对全产业链及适应智能化养殖人才的实质需求不大。行业这几年处于发展风口,规模化猪场呈几何式发展,人才供应完全跟不上企业和行业发展速度。另外,产业的恢复以及升级也带来了对养殖人才的需求。

 

1.2 双元育人主体背景

 

1.2.1 学校背景

 

作为重庆市唯一涉农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涉农教育专业特色和科技优势,走科教振兴、产业振兴之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群主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率先确立了围绕现代生猪产业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建设定位,始终将强化生猪产业高素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定位,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五链融通为人才培养模式。

 

1.2.2 企业背景

 

正大集团是泰籍华人创办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世界农牧食品行业内,具有完整现代农牧产业链,是世界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典范。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重庆贵州区是重庆、贵州地区最大的饲料、养殖、食品企业联合体,近年来,在重庆地区积极布局生猪全产业链。由此可见,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布局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要也不断提升,企业会更加青睐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更加符合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1.2.3 合作目标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共同完善以生猪产业链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二是共同开展教师岗位实践,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教学团队;三是共同开展科技项目攻关,以科技研发促进校企双方人员、资源共享,以成果推广促进校企双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效;四是共同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贡献度。

 

2 校企合作实践

 

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班”,面向养殖生产、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等涉及畜牧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岗位。围绕生猪全产业链技术技能专门人才进行岗位成才培养,打破了传统行政组班原则,为学生发展扩宽了空间。

 

2.1 共商工作制度,保障学生培养

 

2.1.1 成立组织委员会

 

以企业为主体,以生猪产业链发展为核心,围绕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签订校企合作育人协议,企业人员参与现代农牧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职务。为明确“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实现招生即招工,双方共同制定《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管理办法》,形成“面试选班”等招生方案,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书》。

 

2.1.2 基于岗位成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根据现代生猪产业链发展新要求,融合行业企业新理念、新规范、新工艺、新产品,立足生猪产业链岗位人才需求标准,开展了充分调研和论证,基本明确了岗位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方向的衔接,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针对学徒制班人才培养要求的特殊性,增加了企业文化课程、现代畜牧生产发展概况专题等,使其更加贴近企业用人需求,使学生在岗位上提升技能,真正做到岗位成长、成才。

 

2.1.3 校企共建课证融通体系,推行课程企业化

 

校企基于生猪产业链岗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及要求,联合分析现代生猪产业链岗位成才和企业需要的核心技能、职业素质和道德要求等,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考核实施方案。

 

2.1.4 基于岗位能力,创新学业评价方案

 

校企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形成学生、学校、企业共同评价的考核体系,突出技术技能及评价反馈,着重考核学生解决问题和案例分析的能力,重视生猪生产中的标准型、规范性、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等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关注团队协作、吃苦耐劳以及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实践环节以工作能力评价、工作绩效评价为主要考核依据。

 

2.2 共谋专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企业深度参与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作为重要组成单位,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国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以点带面,引领畜牧兽医专业群服务国家生猪产业发展,为重庆、全国培养了大批现代生猪产业技术技能人才。

 

2.3 共建专业平台,提升人才质量

 

按照现代生猪全产业链岗位人才需求,双方共同组建“正大农牧学院”,学校建成“正大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在企业建立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工作站和实践基地”。通过双方努力,共同搭建了生猪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专业围绕生猪产业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4 共行技能培训,推动地方经济

 

校企共建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根据企业生产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组织校企双方师资力量,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制定完成完善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养猪与猪病防治专家顾问团队,积极承接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开展多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双方社会服务能力和共享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 取得的成效

 

3.1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3.1.1 丰富了教学资源

 

为促进现代学徒制功能升级与推广,使学生在岗成长成才,以合作企业师资资源为主体,整合行业其他资源,畜牧兽医专业丰富了兼职教师资源库。实现专业群15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猪生产技术》立项为重庆市一级课程评估试点;成功建立《猪疫病防控技术》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主编出版《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母猪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等国家“十四五”重点图书4本。

 

3.1.2 联合招生效果显著

 

2020年与正大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于同年和2021、2022年相继招收三届学徒制班共3个班 163人。通过学情分析、问卷调查、三方评价等方式得出,学生对学徒制班的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满意度高;针对性的教学提升了学生们对生猪产业的热爱,加强了专业自豪感,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3.1.3 “一带一路”智力支持

 

校企深度人才培养,共同开展缅甸留学生教学和实践工作,2020届缅甸留学生赴企业开展岗位实习3个月,获企业高度好评,截止目前,12名缅甸留学生均回国就业,且10名同学从事生猪生产相关工作。校企联合国际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国家农牧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2 “双师”队伍素质提升

 

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教师工作站和企业大师工作站,聘请正大集团中国区助理总裁担任客座教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担任专业和课程发展顾问;邀请企业专家做专题报告10余场,选派23名教师赴企业开展顶岗锻炼,5名教师赴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队伍成果显著,教师对接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4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主要总结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建设企业参与度不够,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企业一线员工无法现场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及畜牧兽医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二是学校调研度还需加深,针对行业的把控度还需加强;三是校企双方人员流通不够,教师入企开展实践锻炼时间较短,企业专家赴校开展专题报告,指导学生实践次数过少;四是技术技能培训针对性还需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还需加强。

 

4.2 改进措施

 

4.2.1 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力度

 

学校拟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草案,邀请企业专家及一线员工共同审阅,制定完善的基于养猪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方案。

 

4.2.2 调研深度及广度要加强

 

利用各种培训、会议及课余时间,派遣专业教师赴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调研,要制定调研计划,明确调研目的,形成调研报告。

 

4.2.3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为保证双元育人的长效稳定,要加强探索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师资提升、社会服务等环节的机制探究,如对入企教师和企业专家实施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校企双方人员积极性。

 

4.2.4 强化培训力度

 

有针对性建设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如畜禽健康养殖培训中心、动物疫病防控培训中心、动物保健培训中心等,扩大培训范围和业务,助力库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

 

5 小结

 

生猪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村的“三农人才”的使命。深化校企合作对培养产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但校企育人并非是企业进校建一个班级,捐一点钱就达成了的,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校企共育产业人才的实施路径、长效合作的机制。重庆三峡职业学校依托双高建设,使得企业在人才培养制度、行业产学研联盟、乡村振兴等方面,能全方位地深度参与和建设。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