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在中国流行的前3年期间,由于防控非瘟的设备设施增加、人力成本增加、清群复养、三元母等低产能母猪的高占比等原因,使得中国养猪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之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低迷行情,使得中国养猪业压力巨大。
疾病压力、低迷行情迫使国内养猪同行不断寻求更高产能的种猪改良,以期通过提高单头母猪的产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养猪业的竞争力。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大型养猪集团已经开始重新着手更新自己的种猪品系。美系和加系种猪因其耐粗饲、生长快等特性,一直受到国内猪场的青睐,在不同的区域因为上市体重要求及上市猪定价系统不同,导致种猪选择各有倾向性。但随着非瘟后国内猪场对繁殖性能的重视,丹系、法系等高产性能的种猪品系在国内占比逐年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0月份,国内TOP30的养殖集团能繁母猪品系中丹系占比37%,法系占比19%,PIC占比10%,美系占比8%。相应的一些集团化公司的生产成本也在2022年起逐步呈现降低的趋势,截止2024年5月份已经有超过5家的集团化公司完全成本做到7.5元/斤以下(生产成绩优化+饲料原料成本降低)。
本文就近几年在国内养猪业广受关注的丹系猪和大家聊一聊,了解一下丹系种猪的前世今生,并给大家分享丹系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为养猪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01 丹麦种猪简介
说到丹系猪,就不得不聊一下丹麦的养猪业,丹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全年平均气温在1℃-17℃,冬暖夏凉,地势平缓,非常有利于养猪业的发展。丹麦年上市猪约3200万头,其中近一半以仔猪形式出口,另一半自己饲养育肥并进行屠宰。
20世纪70年代,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丹麦开始了现代化的育种模式,丹麦国家猪生产委员会组织实施了丹麦种猪育种计划,简称“丹育”。
2017年12月后丹育重新升级,丹麦养猪研究中心联合丹麦农业和原丹育国际共同组建了新国际育种公司丹育(DanBred)。2018年成立的新组织丹麦基因包含11个核心场,28家扩繁场及2个销售公司。
丹育大白猪和长白猪均具有较高的生育能力和良好的母系能力,常被用做生产丹育二元猪的母系。中国从2017年-2021年累计有15家公司从丹麦引进20985头丹麦种猪,其中丹麦基因的种猪最多。
丹麦的养猪水平为世界顶尖级,目前丹麦PSY平均达到30头,优秀场PSY甚至超过了35头。
02 丹系种猪简介
1.丹系种猪各品种的特点
大白种猪:繁殖性能好,母性好,日增重高,料肉比低;
长白种猪:繁殖性能好,产仔健壮,体型好,肉质佳;
杜洛克猪:瘦肉率高,肉质好;
二元种猪:产仔数高,后代生长速度快;
2.丹系种猪的劣势
肢蹄较弱;
对营养和环境的要求更高;
3.丹系种猪在国内的生产性能情况
尽管丹系种猪在国内大的集团化公司占比超过3成,但不同集团或猪场的生产成绩却相去甚远,笔者经历的两个养丹系猪生产成绩相对较为突出的客户生产成绩如下:
客户一:全年数据,窝均总产仔18.6头,窝均活产仔16.3头,健仔14.2头,出生均重1.2-1.3kg,死木占总产仔的比例为11%,弱仔占活仔比例为12%-13%,窝均断奶13.2-13.8头,25-26天断奶,平均断奶重5.8-6.2kg,平均断奶窝重80-85kg;
客户二:半年数据,剔除杜洛克后的成绩为窝均总产仔18.4头,窝均活产仔16.3头;拜访当月数据,平均总产仔达到18.91头,窝产活仔数达到了16.84头;断奶后日增重高达800g/天;
丹系种猪部分生产指标标准
行业优秀丹系猪企业分娩率在88%-90%;
行业内丹系猪产房仔猪窝均断奶数在13.0-14.0头,断奶前成活率为80%-88%;
行业优秀丹系猪场产房26日龄平均断奶仔猪均重7kg以上,断奶窝重90kg以上,欧洲28天断奶窝重要求达到100kg以上;
行业丹系母猪年化死亡率在10%左右,欧洲丹系猪年化死亡率在15%左右;
03 丹系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后备母猪的管理
相比其他品系,丹系种猪需要更加精准营养作为支撑,丹系猪在50kg后长速较快,如果后备母猪的饲养是自由采食,后备母猪往往会长速过快。之前拜访的某客户,后备母猪在210日龄时体重即达到140-150kg,230日龄配种时体重约为160-170kg(丹系种猪推荐的配种日龄为230-250日龄,体重 135-155公斤,背膘厚度为12-15mm),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肢蹄病很严重,该客户母猪因肢蹄病和瘫痪原因死亡、淘汰占总死亡的49.8%。
针对后备母猪长速过快导致的肢蹄病严重的问题,建议如下:
(1) 饲喂管理
30kg-140kg的平均日增重理想目标控制在750-800g/天;
从30kg到配种期中添加优质纤维,减少赖氨酸和蛋白质的含量,以控制理想的日增重;
为了促进更多的背膘沉积,后备母猪体重达到110kg时,应调整配方,这可以通过保持能量浓度,降低蛋白质和赖氨酸达成,此外,建议根据实际体况饲喂后备母猪;
确保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应足够,以确保正常的骨骼发育和总体健康,特别注意应添加可溶纤维和不溶性纤维,以保持肠道健康;
(2)饲养硬件设施的管理
降低丹系种猪肢蹄病,硬件设施方面同样有很多细节需要关注。国内大部分猪场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达到2.5cm甚至更高。对于丹系种猪,后备母猪舍漏缝地板缝宽适宜宽度为1.8cm,配怀舍2.0cm,最大不超过2.5cm,而且要求地板铺设平整,边缘棱角都经过仔细的打磨。
2.妊娠母猪背膘管理
母猪背膘的测定及体况评分都需要持续测定至少一个妊娠分娩周期,而且背膘测定人员需要相对固定,减少人员测定评判差异造成的误差,同时持续跟踪在当前饲喂程序下母猪体况评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及时复盘,发现母猪体况或仔猪初生重等指标明显偏离预期时,需要和营养师沟通调整饲喂程序或其他解决办法。
3.产房阶段母猪的饲喂管理
进入分娩舍时:
建议正常体况的母猪每天饲喂量3.4kg,在预产期前1-2天饲喂量减少到每天3kg左右, 建议每天至少3次,每次间隔8-10小时,这将确保给母猪稳定的能量补给并且缩短产程;
分娩后的饲喂管理:
良好的采食量是高窝增重的关键,因此需要每天关注每头母猪的采食量是否正常;
每天对“光盘”的哺乳母猪按照饲喂曲线调整饲喂量,在哺乳期第1天至第10天,饲喂量每天增加 0.2- 0.5 kg;
饲喂曲线的调整是根据哺乳母猪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仅对每日“光盘”的母猪进行调整;
丹系母猪产房阶段饲喂程序
4.母猪产后护理
关注母猪分娩前后采食情况,母猪分娩后一定要将母猪赶起来喝水、吃料,不吃料的母猪及时护理治疗;
缩宫素:所有母猪正常分娩后每头母猪注射10单位缩宫素,利于排净胎衣;
保健:未助产的母猪注射长效土霉素1针,助产的母猪阿莫西林+林可霉素连续肌注治疗3天;
注射保健针后仍有流脓情况的母猪和人工猪场的母猪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混合抗生素冲宫处理;
特殊异常的母猪输液处理(可采取腹腔输液方式);
人工助产比例:应控制在10%以内,注意助产猪的误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助产;
5.关于控制产房仔猪压死比例
(1)产房仔猪压死原因分析
母猪奶水供应是否充足;
仔猪是否吃足初乳,仔猪活力度;
温度控制,大环境温度和局部小环境温度;
压死时间:分娩后前7天,喂料及母猪站立躺卧时,巡栏员工是否敏感,意识是否强,是否是日常工作的关注点;
(2)控制仔猪压死措施
母猪奶水:控制妊娠中期母猪饲喂,防止母猪偏肥;
初乳管理:分批哺乳及看护;
温度:跟据仔猪日龄及躺卧状态调节保温灯瓦数,冬天250瓦,春秋季200瓦,夏季150瓦;
压猪高峰期(产后一周左右):要求分娩后前两天喂料时把母猪赶起来喝水、吃料,需要增加前期饲喂时人手,多观察喂料期间压猪情况,喂完料后母猪全部躺下后人再离开;
04 结语
丹系种猪有着繁殖性能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近几年为了提高单头母猪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多家集团化公司开始加大丹系等高产母猪的饲养占比,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始终与大家的期待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丹系种猪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较其他品系更高,行业同仁对丹系猪饲养经验缺乏;二是放大了品系优势,忽略了日常饲养管理技术能力的提高。
种猪品系只是整个养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或影响因素,优质的品系会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并非决定性的。任何品系有其优点,也必然有其缺点,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养猪企业在选择种猪品系时不能单纯的追求种猪的繁殖性能,而应综合评估投入产出比,只有不断深挖、强化养猪最本质的东西-技术与日常管理的积累,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养猪管理团队,中国的养猪水平才能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