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生产还不够精细,农业面源污染仍较为突出。近年来,我国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同时,其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仍然较大,其中的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大,其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发展养殖业的一道“必答题”。近期,出自东华大学的一项最新科技成果在山东潍坊正式“落地”,将为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产业集约化、智能化、装备化和绿色化贡献力量。
早在2015年,畜禽粪污就已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到2018年时,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已达到近40亿吨,这依然是农业的首要污染源。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分重要、刻不容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绿色制度体系逐步定型。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种养结合发展的根本路径,是改善土壤地力的有力举措。2022年2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行动方案》设置了6类具体指标,其中就包括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蔡冬清(右一)研究员现场介绍技术工艺
在此背景下,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最新科技成果——粪污快速腐熟技术,于近日在潍坊市助农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化实施。这项技术是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蔡冬清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发的原创技术成果。该成果创新性研发出1小时快速腐熟剂和配套腐熟设备,将该腐熟剂添加到畜禽粪污中可1分钟除臭、10分钟使物料升温(自发热)至80-90摄氏度,1小时腐熟成高活性有机肥。重要的是,该技术可消除畜禽粪污中99%以上的激素、抗生素、有害菌,以及几乎100%钝化重金属,且较传统堆肥节约场地和用工7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获4项发明专利,技术许可潍坊助农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使用。同时,这一成果已申报2021年科技部颠覆性新技术,有望将有机肥生产工艺从“慢臭粗”的生物堆肥引向“快好细”的绿色新工艺,有效支撑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
蔡冬清(第一排左一)研究员和刘亚男(第一排左三)教授在会场进行技术交流
项目转化实施过程中,山东省畜牧总站曲绪仙站长一行莅临该公司考察指导,环境学院副院长刘亚男教授和蔡冬清研究员现场介绍了项目产学研合作背景、技术原理、技术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与会人员参观了生产线,并就技术推广方式、应用场景、成本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一致认为该技术与现有堆肥方式相比,具有快速、灵活、节省场地人工、所生产有机肥黄腐酸高等优势,可有效解决传统畜禽粪污堆肥存在的周期长、臭味大、无害化程度低三大关键瓶颈问题,是一项变革性技术。同时,与会领导就该技术提出了在昌邑打造可复制推广样板的有益建议,为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此外,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政务微信号也对这一成果进行了报道。
拓展阅读: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纺织行业污染控制资源化、工业与民用建筑通风节能等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与新技术,行业影响力大。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项目600余项,总经费近亿元。其中,国家及省部级项目9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0多项;申请各类专利400余项,授权180余项。有6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应用于大型污染防治工程,累计为240余家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同时,学院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盟成员进行双边对话、交流与合作,加强生态环境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环境标准、技术和产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本文素材来源: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光明网、九派新闻、农民日报、山东畜牧、中国新闻网、中国畜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