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无论是非洲猪瘟对生物安全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还是猪价动荡引发人们对降本增效的关注,都使得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所的关注。数字化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上下各行业都在如火如荼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养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养猪业的降本增效面临了新的挑战。本文将重点介绍养猪降本增效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与效率提升
成本的下降本质上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论是直接成本的下降,还是同等成本下的产量提升,都会最终降低成本。近几年来,新型的人工智能及各类数字化工具层出不穷。聚焦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数字化方案多数可以分类为效率工具,而其余部分则通过降低隐性成本来实现。
1、“降本”还是“增效”
当前很多公司的“降本增效”通常通过直接成本下降来实现,通常表现为关场减产、减员降薪、产品替代等方式。这些方案如果执行不当,往往无形中降低了生产效率,导致隐性成本上升。降本和增效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增效的同时往往就是降本的过程。例如,如果需要降低死亡率,那么就要提高生物安全的水平和猪群健康状态。猪价下降后,很多公司均已经勒紧裤带,单纯以减少开支的措施进行降本的手段以及取得的效果都极其有限。建议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效率提升,降低分摊后的生产成本。
2、发现无效产能
在降本过程中,整治“跑冒滴漏”现象是关键。而无效产能无疑是消耗成本最多的部分。无效产能主要表现在管理效率低下的分子公司、经营亏损的养殖场、人浮于事的员工、繁殖效率低下的母猪以及长期处于非生产状态的种母猪等。在数字化时代,经营者可以使用决策系统对公司或猪场进行排名和分析。对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或猪场,应及时开展复盘分析,并对未来的经营业绩进行预测。除了战略性需要,及时关停业绩无望的公司和猪场。同样,对不同的员工成绩进行分析,必要时内部排名,及时发现不合格员工。
非生产天数是无效产能的典型表现。大多数信息软件系统均可以及时分析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养猪场应及时淘汰繁殖性能低下的种猪以及非生产天数过高的种猪。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除了关注母猪的群体,猪场还要关注公猪的性能。在信息系统支持的前提下,猪场要定期分析公猪的繁殖性能,尤其是配种分娩率和产仔数,尽早淘汰可疑公猪。年产精液数量过低的公猪以及精液质量不佳的公猪也要及时发现并淘汰。
在发现无效产能的同时,寻找超级母猪同样是行业近年来的热点之一。在一些公司,将总产仔数超过15头的母猪称为超级母猪。通过主动发现性能优越的超级母猪,增加超级母猪的存栏量,可以更好地提升生产水平,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在具体实践中,一般通过后备母猪配种管理、低效头胎及经产母猪淘汰、哺乳阶段精细管理等方法进行管理。由于超级母猪的产仔数高,加强产房管理并提高哺乳期间的成活率非常重要。
3、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的方法很多,包括行业对标、场间对标、人员对标、预算对标、年度对标等。进行行业对标时,可以使用PIC、正大、温氏等国际公司的生产指标或微猪科技、SMS、PigCHAMP等公司披露的行业对标报告。
除了生产成绩的对标,养猪公司还应该主动开展养猪成本的对标。在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下,不同养殖规模及养殖模式的生产成本差异较大,各养猪公司可以选择区域、规模、基因、模式相似的公司进行成本的内部分享及对标,在对标过程中,尽可能使用相同的核算公式和标准。如有可能,使用相同的养猪管理信息系统。尤其对非生产天数及PSY等指标进行对标时,各场的入群标准可能不同,尽可能以母猪的首次配种作为种母猪的划分标准。
行业需要更加精准的成本核算
1、成本核算的标准化建设
成本是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养猪生产中最受关注的一环。随着行业成本意识的不断提升,成本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无论用户使用何种工具和系统,有能力对成本进行精准核算的养猪公司(场)仍然屈指可数。很多养猪场不愿意投入人力及物力到基础的生产管理系统,却要求成本核算如空中楼阁般出现在现实工作中。在实践中,行业仍然需要对成本核算进行大量的教育和推广,并形成标准可行的成本核算体系。
成本核算的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母猪在配种后转为生产母猪,而转生产母猪后的成本计入断奶猪。生产母猪转群成本等于购进成本(断奶成本)加配种前饲养成本,并按种猪进行折旧。公猪性成熟后转为生产公猪,并计入精液成本。公猪转群成本计算方法和母猪相同。公猪的折旧在精液成本体现。
2、批次划分的成本核算
在成本核算中,首先要制定成本各组成部分的标准定义,并确认核算的范围和单元。通常核算的范围可以分为按时间范围和按批次,而核算时口径则可以参考各类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惯例。对于批次的定义仍然没有权威的标准,我们暂且定义为以特定条件进行归类管理的猪只。我们可以根据核算的需要,将批次分为母猪批次和商品猪批次。母猪批次通常指配种批,我们将同一个日期范围内配种的母猪划为同一个批次。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养猪场会根据分娩和断奶的时间划分出分娩批和断奶批。但分娩批和断奶批多用于生产性能的统计需要,对同一时间段内相同生产单元的猪进行归类,进行对标并消除环境偏差。
降本增效行动建议
1、建设实践可行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猪场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化变革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基础设施。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今天的真实成本和绩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降本增效。新建的养猪场可以充分利用好最新的环控设施和生产系统,经常召开数字化工作会议,使用数字化的思想对养猪进行管理。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资产安全和财务管控是两个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顺利的公司可以尝鲜最新的人工智能硬件体系,应用视频点数、估重系统进行生物资产的管理和盘点。在公司加农户或类似模式的企业中,电子耳标配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防范资产流失,减少灰色成本。
死亡导致的成本是近几年养猪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猪群健康是当前降本增效的一大重点。各种规模的养猪公司都可以逐步建设智能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周界防控、洗消监控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正在养猪场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一旦猪群健康得到保护,非正常死亡导致的成本也会大幅下降,切实做到降本增效。
2、定期复盘,制定针对性措施
复盘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法宝。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有了更多工具可以用于复盘。在经营质量讨论会上,我们可以使用信息系统、商业智能(BI)、大型报表系统进行数字化复盘,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漏洞,精准实现降本增效。猪群健康团队在对重大疫病风险排查及复盘过程中,可以使用地图工具、风险地图、诊断数据等多种数据进行全面、有效的复盘。通过定期的科学复盘,我们可以制定出针对性更强的解决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有条件的企业应加速业财一体化
业财一体化是大型养猪企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管理者都希望能利用最新的自动采集工具,确保数字的自动、精准、高效传输,消除公司内部信息管理的信息孤岛。通过建设业财一体化,养猪企业可以解决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同步问题,业财一体化是数字化变革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往往需要管理思想和组织架构的变革。此外,对于信息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建议集中精力做好基础的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避免一步登天的急躁思想。
总结与思考
数字化变革在养猪行业仍然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养猪公司(场)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大跃进思想,放弃空中楼阁的幻想,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好每一步。在猪场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多学习最新的理念,从规划阶段就完善基础设备并尽快落地信息化系统,做到事事有数,科学决策。
降本增效的本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用相同的成本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终端产品。我们要努力掌握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降低无效投入,淘汰低效产能的公司、猪场、人员及种猪。我们要和过去告别,主动拥抱变化,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通过“上云用数赋智”,最终实现精准养猪,降低成本,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