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痛点
仔猪早期阶段,即从出生到断奶后两周,死淘率可高达10%以上,是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问题最突出、损失最严重的阶段。
随着近年来母猪产仔数的持续提高,仔猪初生重不断降低,同时高产仔母猪有限的奶头数、采食量、及泌乳量,越来越不能满足仔猪生长潜力充分发挥所需的营养需求;同时,由于饲养管理不到位,母猪乳房炎、奶水不足等问题较多,乳猪营养摄入普遍不足,导致断奶体重与其生产潜力差异巨大,均匀度和健康度不佳,并影响后期生长性能;此外,随着遗传育种的发展,母猪产仔数和胎次均有所增加,但弱仔比例也有所提升,甚至已达到10~20%。一方面弱仔死亡率高达50%,即使部分弱仔能存活下来,其后期生长性能仍然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断奶仔猪早期阶段上述问题,行业目前还缺乏成熟完善的营养系统解决方案。在此阶段的饲料产品,如教槽料产品,存在两方面的误区:
一是产品定位方面,普遍存在产品功效针对性不强、饲喂模式缺失、阶段划分模糊的问题;
二是产品设计方面,往往容易从局部功效(如采食量、适口性)着手,缺少兼顾饲喂方法、料型选择、及配方制作三个方面的综合性方案。
本文将分两部分,从产品定位、产品设计两个方面,对断奶仔猪早期营养解决方案进行分别探讨。
通威国奖科技,如何解决?
首先从产品定位方面,需要理清楚
三个问题:
1、产品的定位究竟是解决什么问题?
2、教槽料的饲喂应该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
3、早期阶段需要哪些产品、阶段如何划分?
一、产品定位解决的问题
普遍认为使用教槽料的目的主要有:提升猪只的断奶重、挽救弱仔提升成活率、缓解断奶应激、提升断奶采食量等。但是实际生产中,在母猪奶水正常的情况下,教槽料的采食量很低,即使母猪奶水后期供应不足,乳猪也是优先采食母乳,因此断奶前采食教槽料对断奶重的影响实际上非常有限;同时,按照传统教槽料的档次,其营养水平及功能都远不及母奶或者人工乳产品,很难发挥挽救弱仔的作用;实际上,教槽料的核心作用在于:断奶后迅速提升采食量,实现顺利断奶,并提升后期生长表现。那么,从这个定位出发,相比于断奶前教槽料的总采食量,更应该关注断奶后前3天的采食量提升速度。
二、产品饲喂时间
关于开始补充教槽料的时间,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企业推荐越早越好,是希望断奶前尽可能多的采食教槽料,有助于额外补充营养,同时加快肠道对固体饲料的适应。但是无论从发表文章、还是我们内部实验的数据来看,大部分教槽料是在断奶前1周采食的,这个比例可以达到60-80%,而且随着断奶日龄的延长,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因此,从成本及效果的角度出发,建议补充教槽料的时间为断奶前3-7天即可,教槽料诱食性越好,需要的的教槽时间越短;另外,关于教槽料饲喂结束的时间,从仔猪消化生理的发育规律、以及养殖效果的大数据来看,理想的时间是断奶后两周,这一阶段教槽料的头均采食量大约在6kg左右,日增重可以达到320g以上,充分发挥仔猪的生长潜力;进一步延长教槽料的饲喂时间或饲喂量,增加了饲料成本,也不利于仔猪采食量的快速提升(和料型有关),从我们的试验数据来看,两周后还继续饲喂教槽料,会提升血清尿素氮水平,说明断奶早期氨基酸模式和后期需要存在较大差异。
三、早期阶段划分。
目前养殖行业教槽料的使用阶段模糊,涵盖了从断奶前到断奶后两周整个阶段,显然这种划分要么过于简单,不能适应断奶早期动物生理的复杂转变过程,要么成本高昂,不能大范围全面应用。从前述产品定位及饲喂时间上可以看出,从动物生理及营养需求的角度的出发,仔猪断奶期又可划分为3个阶段需求:
1、断奶前的教槽料,让尽可能多的仔猪在断奶前3-7天采食固体饲料,以达到生理和心理适应的目的;
2、断奶期,即断奶后3-5天的诱食料,缓解早期断奶应激、让仔猪断奶后快速提升采食量,避免断奶掉膘现象;
3、断奶后期至14天的断奶料,充分发挥仔猪阶段最佳的蛋白沉积及生长速度潜力,实现快速增重。
这三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才能达到最佳的过渡效果。
产品升级,更快解决断奶不掉膘
仔猪断奶是养殖行业的价值起点,是养殖盈利的关键控制点、也是用户关心的痛点和难点。2015年,通威推出“七天大胜,断奶不掉膘”的爆品旺仔宝,赢得“断奶专家”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