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重整漩涡的傲农生物预重整之路迎来重大进展,多家国资企业组成的联合体成为公司重整中选投资人。这对其重整将产生怎样影响?国资为何频频接盘猪企?
3家国资成为重整中选投资人
9月13日,傲农生物发布公告,确认泉发外贸联合体(成员包括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等)为傲农集团重整中选投资人。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重整中选投资人联合体企业实控人均为国有资本,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泉州市国资委,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湖北省国资委,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实控人为国务院,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央企,地市级、省属级和中央级三级国资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也增加了重整成功的信心。
但是傲农生物也同时发布风险提示信息,截至目前,公司尚未与重整投资中选投资人签订重整投资协议,重整的具体条款、款项支付安排等均尚未确定,重整投资协议涉及的债务清偿方式需进一步商谈确定,至于能否签订重整投资协议尚存在不确定性。
此前,网络有传言正大集团将作为产业投资人参与其重整,但是8月22日,傲农生物在互动平台回应称,选定正大集团作为产业投资人的传闻不属实,直至此次公告显示,其产业投资人应为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
傲农生物经营压力有增无减
今年2月5日,傲农生物启动预重整后,其债务压力仍在不断累积,截至2024年9月10日,公司在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约49.79亿元(扣除已偿还部分),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17.10%。
与此同时,傲农生物负债率也还在持续上涨,截止6月末,其资产负债率达到109.21%,较3月初的106.84%增加了2.37%。
高压债务的背后,傲农生物生猪出栏量与存栏量均受到较大程度影响。8月份公司生猪销售量11.83万头,同比减少74.19%,生猪存栏50.69万头,同比减少75.95%;1-8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62.41万头,同比减少57.59%。
存栏和出栏数暴减,傲农生物也错过了猪价上涨带来的经营红利,在上半年各大猪企纷纷扭亏为赢的大背景下,傲农生物依然亏损了5.4亿元。
国资近年频频出手接盘猪企
由于过去两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各个上市猪企在经营上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有国资背景疯狂进入行业“扫货”。
比如去年下半年成功重整的正邦科技,其重整投资主体虽然是双胞胎集团,但还有包括南昌金牧纾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在内的16家各地国资。
而在此前,温氏股份、新希望、新五丰、金新农等猪企在募资、投资公告中纷纷透露,引入国资入场。
比如温氏股份2022年为全资子公司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入三名战略投资者,包括具有国资背景的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全资控股的广东华农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增资规模超23亿元。
还有新希望此次把川渝地区的18个猪场转让给兴新鑫农牧,兴新鑫农牧由新希望和国企成都天府集团出资成立。这笔资产转让,给新希望回笼资金22亿元。
金新农在2023年也宣布拟和国企广州乡村振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由乡投合伙企业对金新农子公司广州金农增资8000万元。
新五丰在去年发布15.51亿元募资公告中显示,其中具有国资背景的长沙先导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认购金额达到4900万元。
国资入主猪企能带来什么?
诚然,上市猪企目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生猪市场供求失衡的大背景下,唯有国资是可能具备拯救能力的希望所在,国资除了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之外,还能对行业产生哪些影响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养猪业一头连着千千万万养猪人的生计,一头连着全国人民的菜篮子餐桌子,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产业,所以不仅要保证供给,还要防止垄断,这也是养猪国家队诞生和国资出手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在资本加持下,上市猪企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他们相对比,国资的最大优势是资金和土地,其最大的特点是稳定,不会出现投机猪价的行为。而在养猪业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业波动大,相较于民企,国资的价值导向会更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单纯想着赚钱的事情,更多考虑如何稳定物价。
因此,当国资身影在行业中越来越高频的出现,其话语权越来越重要的时候,没准也是行业实现稳步运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