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陷阱,追涨杀跌!”长期以来,猪价总是在不停的波动,而这种波动也是让养殖户又爱又恨,因为这种波动总是让人能期盼“更高行情”的出现,但总体来说猪价的剧烈波动中受益者少、亏损者多。而就在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最新的猪价波动预警,准备卖猪的养殖户一定要注意......
国家发改委预警
据媒体2月27日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网站发布的信息中指出,预计短期猪价或依旧波动频繁,猪料比价或缓慢上行。数据显示,2月第4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29,环比上涨4.89%。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178.20元。
需要注意的是,此消息明确指出后续猪价波动将比较频繁,准备卖猪的养殖场户如果准备押注一个较高行情,那么要当心猪价的“缓升骤降”。不可否认2月第4周猪价涨势喜人,很多人都判断这可能是“猪价反转”的信号,但背后其实是“收储+二次育肥”的刺激!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养殖户入场二次育肥的比例大概在15%-20%。但二次育肥是容易留下“隐患”,导致后续某一月份出现集中出栏的情况,导致价格踩踏!甚至延长整个行业的猪价低谷期!
那么问题来了,二次育肥中明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容易导致大家集体亏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呢?
除了看好后市行情的一致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前阶段的“二次育肥”,有助于降低成本!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二次育肥其实也潜藏着不少的“好处”......
二次育肥“降低成本”
提起二次育肥,无论是养殖场户还是从业人员,往往给与负面评价较多,因为这增加了生猪产能、加剧了饲料消耗、拔高了生产成本,对行业存在着诸多不利,一如去年10月以来二次育肥造成的巨大亏损......
但实际上,对于今年2月外购标猪二次育肥的养殖场而言,其实反而能降低生产成本!
据统计,2月份生猪均价在14~16元/公斤之间,并且大多数时间点都位于15元/公斤以下,只有极少数时间的部分地区猪价才能到16元/公斤。那么对于外购标猪二次育肥的养殖户来说,他们养猪的生产成本就是15元/公斤以下!
所以说,同样都是二次育肥——去年10月是属于“高点育肥”,今年2月却是“低点育肥”!很多养猪人本身生产成本做不到15元/公斤,但是通过直接买入,就能轻松实现这一成绩!
哪怕后续育肥再付出一些饲料成本,肥猪整体成本的增长也相当有限,有望控制在16元/公斤以内!这意味着,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只要后续猪价在16元/公斤以上,基本都是稳赚不赔,因此大家才趋之若鹜。
而对于卖猪的猪场而言,一方面是规模场本身的出栏计划推动,一方面他们也需要现金流来维持后续生产。所以在猪价低点的二次育肥行为,属于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最有趣的是,周瑜打得很安心,黄盖挨的也很开心!并且不到二育肥猪出栏的最后一刻,永远也不知道谁是周瑜,谁是黄盖。
二次育肥与后市行情
此外,对于生猪产业而言,二次育肥还能帮助降低当下损失。
我们观察当前的生猪价格走势,发现尽管“收储+二次育肥”刺激了猪价回暖,但是回暖幅度尚且不高!这反馈出,当前的生猪产能确实已大幅超标,那么让一部分肥猪流入后市,也是能够帮助现阶段的养殖场户“提升猪价,降低损失”。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月份以来,猪肉价格跌幅有所收窄,2月第1周、第2周和第3周的环比跌幅分别为3.5%、2.8%和1.5%。对应来看,也是养猪业所有人亏损程度的降低。并且猪价回暖又能反过来提振行业信心,让大家对后市行情不再那么悲观,有了持续奋斗的底气。
对于消费市场而言,更大的好处是“提升旺季猪肉供应”。
当前属于猪肉消费淡季,也恰好进入了猪业严重亏损期,在这种情况下养殖业去产能的可能性比较高,此时一部分人将标猪二次育肥,无疑增加了后市猪肉的供应量,最起码保障了后市旺季的猪肉供应量。
幽默一点看,这也很像是“另一种猪肉收储”,只不过将收储的“冻猪肉”改成了“活猪”,哪怕这些肥猪只能再储备两个月左右,二育者也算是在为行业做贡献。
但不管怎么说,二次育肥都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全国能繁母猪始终位于高位,二次育肥又再度提升产能,后市的猪价行情真的能大涨吗?笔者认为尚需谨慎!并且还有一个细节,同样给后市行情提出警醒!
那就是24日的猪肉收储原计划收储2万吨,但最终只收储了7100吨,估算流拍率高达64.5%!这意味着,大多数规模场其实参与收储的意愿较低,而更看好后市行情。
那么问题就在于,规模场看好后市行情,养殖户也看好后市行情(二次育肥),在大家都看好后续猪价的情况下,后续猪价还能高到哪里去吗?近年来每一次对后续“高猪价”的期盼,最终都化作了猪价滑坡的泡影!
总而言之,任何事物都有好和坏的两面,二次育肥亦如是——短期有利、长期有弊。但回归本质,猪业的发展还是会落到长期,养猪人的竞争也还要回归技术和经营,一时的投机虽然容易,但长远的盈利可没这么简单.......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