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去年一整年的猪价走势,共出现过两个低点。一个是6月底,最低降至12.65元/公斤;另一个是10月初,最低降至10.56元/公斤。
伴随着两个猪价低点的出现,生猪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去年6月底,大量的肥猪、牛猪开始纷纷上市并陆续出清,之后能繁母猪也在6月份末达到顶峰,7月后开始出现回落。而在10月初那次猪价低点,同样伴随着能繁母猪的大幅回落,仅9月和10月两个月份就下降了3.41%。可见猪价是调节生猪产能的最佳利器。
自从进入2022年后,猪价一直就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就连1月末的传统节日春节也没能带动猪价上涨。按照以往猪价低,产能去化这个规律来看,年后整个生猪行业应该是以去产能为主要基调,但是据年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生猪产能的去化似乎并没有大幅度的去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先通过一组数据来看一下年后生猪行业产能去化的情况
•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290 万头,环比下降0.9%
•2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268.2 万头,环比下降0.51%
从以上1-2月份能繁母猪的降幅我们可以看出,年后的生猪产能去化速度确实并不快,究其真正的原因,其问题主要还是出现规模猪场身上。我们不可否认,在猪价低谷时,是会出现部分养殖户、养殖企业退出离场的现象,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对于行业巨头这些在更具备成本及资金优势的前提下,此时更是抢占市场的绝佳时机。
因此,规模猪场在猪价低谷时,并不会考虑一时的亏损,借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的一句话:猪价低谷期,资金紧张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更多的规模猪场开始长线布局,纷纷提升各自的年度出栏目标,以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我们再通过一组数据看一下2022年各大猪企的出栏目标
从以上各大猪企2022年的出栏目标可以看出,行业巨头尤其是上市猪企,别说去产能,相反,都还在增加产能,并且部分猪场为实现其定下的宏伟目标一直在建厂、扩张,据最新数据统计,现在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其出栏量已占据了市场60%左右的份额,前20家龙头猪企的出栏量也占据了约20%的市场份额。这个增速是惊人的,也是历年猪周期中从未有过的。
不可否认,中国养猪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无论是育肥场还是种猪场,其规模也是越建越大,近期几家新建的猪场产能就是最好的例证。
最后我们通过一组新建猪场数据来看一下未来猪场规模
3月25日上午,正大集团内蒙古区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3月10日,天兆峨边种猪场投产,基础母猪存栏3600头,每年可对外提供纯种猪、二元母猪、商品仔猪约9万头。
3月四川汶川绵虒镇玉龙村“楼房”养猪场开建,建成后将能容纳8400头生猪。
4月四川宜宾兴文县僰王山镇太安村一座种猪场将投产,占地共40亩,计划养殖规模为母猪1600头、公猪50头,年产仔猪35000头。
从以上新建的猪场容纳产能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生猪行业新的产业形态正在形成,未来规模猪场将占据主要市场,且龙头企业将起到引领市场发展的作用。
那么,话说回来,规模场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中小型散户的方向又在哪里?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随着行业规模化的不断的提升,中小型散户生存并不容易,一方面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各自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缺少有效的贷款渠道,资金方面也没有优势,未来市场的压力会更大,散户退出的人也会更多。
不过,朱增勇也表示,中小型散户在生产力、经济和市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并不会一下就消亡,部分地区的散户依旧会继续为猪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未来中小型散户可以考虑走个性化、特色化的道路,例如,我国的地方品种猪,就越来越受欢迎,也很适合中小散户养殖,同时这也不失为一种行业新的探索。
编后语
目前,我国生猪行业规模化程度急速提升,这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规模场解决居民“吃饱”的问题,而中小散户解决居民“吃好”的问题。两者无论对谁而言,都需要在行业变革期提升管理水平和提升竞争力,否则势必要被市场所淘汰。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