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猪价对于养猪人来说,犹如架在火上烤,左右为难,想出栏可是没有利润,不出栏又得面临高企的养殖成本,那么问题来了,猪价到底多少钱才合适?
猪肉15元为分水岭,15元以上消费将受到掣肘
据市场反馈数据来看,一般情况下,15元是猪肉消费量的分水岭,猪肉价格如果低于15元/斤,市场上猪肉的消费量不受影响,一旦高于15元/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猪肉的消费量会呈现出下滑趋势。
那么我们就以15元/斤为例来分析,15元是市场上猪肉的零售价格,上游是白条肉批发商,一般情况下,终端零售价格要比白条肉的价格高出4-5元左右,也就是说白条肉批发价基本上是10-11元/斤左右,要知道,10-11元对于屠企来说,想要保本就得压低生猪收购价,这也是当前生猪价格被压低到8-9元(甚至更低)的根本原因。
屠企夹缝中求生存,压价是屠企的常规操作
其实屠宰企业在整个生猪生产链中属于两面夹击,一方面,屠企要受到终端猪肉零售商的压价,猪肉价格一旦高于消费者的心理价位,猪肉销量就会下降,市场上白条肉走货压力增加,零售商就会将压力转嫁给屠宰企业。另一方面,屠企要受到养殖户的挺价压力,一旦收猪价格低于养猪人的心理价位,养殖户的出栏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屠企收不到猪就只能提高生猪收购价,屠宰企业就在这来两方面的压力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亏损。
得利斯董秘刘鹏也曾表示,对于屠宰企业,利润高低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其实是规模,只要屠宰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即使屠宰企业整体毛利不高,也会产生较好的盈利收益,这也从侧面印证屠企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中属于薄利环节,压价是屠企的常规操作。
市场杠杆形成猪周期,猪周期影响猪价
凡是从事养猪业的人都知道猪周期,特别是我国的猪周期尤其明显,这和我国实行的经济制度是分不开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其实原来我国生猪行业宏观调控不是很明显,主要是通过市场的杠杆作用来调控市场供需关系,因此基本上我国每4年就会出现一轮猪周期。即使放到现在,我国生猪行业的宏观调控加强,特别是2021年,官方陆续出台调控方案,但是调控依旧以市场为主,猪周期依然不可避免。
只要猪周期存在,猪价就会有高低起伏,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对此,国家方面出手,意图让生猪行业可以平稳发展,熨平猪周期的部分波动。大家试想一下,当猪周期逐步走向平稳,就意味着猪价起伏逐步平缓,当猪价没有大幅波动的前提下,同样也意味着养殖户收益的平缓,未来养猪人即不会有特别大的收益,当然也不会有特别大的亏损。这时候我们再来看整个生猪行业,当行业真正地实现了平稳发展,您认为猪价又会是多少呢?
“成本为王”养猪业拼成本的时代到来
上文中提到,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下,供需决定商品价值。而我们无法改变的也恰恰是市场需求,要想取得更高的收益就得从供应端发力,降低生产成本。据业内机构预测,2022年生猪行业的养殖成本有望达到7.5元/斤左右,目前所有的养殖参与者都在进行降本增效,养猪业开始逐步进入拼成本的时代。
据一线猪场成本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各地养猪场的成本结果出炉:19%的猪场养猪成本在7元/斤以下,28%的猪场养猪成本在7—8元/斤,23%的猪场养猪成本在8—9元/斤,30%的猪场养猪成本在9元/斤以上。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8元以下的养猪场占比47%,也就是说生猪价格跌至8元的时候,全国有一半的养猪场其实是可以达到保本的状态。如果再想实现盈利就得有更多的养殖户将成本降至7元以下,这与2022年生猪行业7.5元的成本依旧有0.5元的差距,在饲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生猪行业的降本增效任重而道远。
回归最初,猪价到底多少钱才合适?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从市场猪肉价格15元逆推到屠企成本10-11元,再逆推到猪价8-9元,是不是说8-9元就是猪价最合适的价格?如果单从我国目前实行的经济制度来说,8-9元的猪价是最合理也是最理想的价位,既不影响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养殖户也还有微薄收益,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养殖环节将进入微利,未来养殖端将不再以猪价的高低来决定收益,而是和屠宰环节一样,规模化将成为影响养殖户利润的最核心因素。生猪行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您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