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洪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据此前报道,6月3日,万洪建在万隆办公室挥拳砸门,以头撞柜,之后万洲国际宣布免去万洪建董事、副董事长等职务。
万洪建
曾反对收购史密斯菲尔德
抛开家庭内部恩怨,万洪建与万隆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上。
2013年,双汇宣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此后整体在香港上市,被称为万洲国际。史密斯菲尔德是美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双汇的主业是肉制品和屠宰,两者强强联合,在业务上具有互补性,而万洪建不看好。
万洪建1990年进入万隆执掌的漯河肉联厂工作,也就是今日双汇—万洲的前身。万洪建既是万隆的长子,也是双汇的元老,对于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理解。
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一个明显的改变是,不再大张旗鼓倡导冷鲜肉。万洪建说:“冷鲜肉战略是我们老板15年前提出来的,希望把中国传统的热鲜肉格局扭转过来。现在这个概念几乎听不到了。”
最近几年,国内猪价一路上扬,屠宰业经营压力巨大,双汇开始从美国大量进口冻肉,冻肉大量替代了冷鲜肉,双汇在国内的屠宰工厂、冷鲜肉销售网络饱受冲击。
万洪建说,双汇在国内的屠宰量由2015年的1230万头一路下滑,跌到2020年的710万头。
作为对比,在大洋彼岸,史密斯菲尔德忙着厂房改造,建设冷库,扩大对中国的猪肉出口, 2014年到现在,史密斯菲尔德资本的支出达到30亿美元。
双汇陆续汇出到境外多达35亿美金,万洪建说,这种重美轻中的区域差异战略,直接削弱中国双汇的发展动力。
谁能取代火腿肠
双汇前身是漯河肉联厂,万洪建加入时,工厂主业是杀牛,通过向俄罗斯和中东出口牛肉,挣到了企业的第一桶金。
真正让双汇挣到大钱的是火腿肠。但万洪建认为,火腿肠市场现在已经饱和,未来增长空间有限。火腿肠为主的肉制品全国市场销量每年大约是180万吨,日本每年只有5万吨。
收购史密斯菲尔德,要解决的就是企业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万隆近几年力推美式肉制品,火腿、香肠和培根,投入8亿元在郑州建成了一个美式工厂。而万洪建认为,传统食品还是居于市场主导地位,中美两国肉类产品通用性不大,可移植性不强。
争议发展目标和机制
对于市场基本面的判断,万隆与万洪建父子有着巨大的分歧,这也导致在企业发展指标的制定上,双方意见相左。
在公司的十四五规划中,万隆提出五年后,肉制品的销量要增加40万吨以上,意味着肉制品销量要达到190万吨左右。
万洪建说过去十年,双汇肉制品的销量不增反降,未来五年怎么可以增加40万吨?建议找咨询公司来出主意,他认为制定一个目标如果大家不接受,不能凝聚在这个共同目标下,那么讲的是大话。
万洪建说企业的这次目标是拍脑袋瓜拍出来的,这让万隆勃然大怒。
万洪建看好的是中式产品,要满足中国人的胃,还得是中国的传统产品。在双汇开发中式产品,最大的障碍他认为是机制。
在双汇内部,万隆是神一样的存在,包括万洪建在内,只能仰视;阐述与万隆不一样的业务主张,万洪建自述需要喝点酒,才有胆量对万隆开口。
对于双汇的未来,万洪建警告说,最值得注意的竞争对手不是雨润,不是金锣,而是同在河南的牧原股份。
2011年瘦肉精事件爆发后,牧原股份曾经找过万隆,提出双方在生猪养殖上合作,万隆拒绝了。万洪建告诉记者,牧原股份进步神速,如今已成为全球生猪出栏量最大的企业,超过双汇收购的史密斯菲尔德,猪源足够多的牧原在往下游拓展,建好的屠宰厂每天屠宰1万头左右,将来要达到每年2000万头;此外牧原还要建设一个5万吨的肉制品工厂。
肉制品仍然为双汇贡献了90%以上的利润,牧原的大举进入,双方面对面竞争的日子越来越近。
以下摘自万洪建对第一财经采访问题的书面回复:
1,2014年,万洲国际在香港上市,万隆和杨挚君获得了巨额股权奖励,也引发了内部和社会争议?
2013年万洲收购案结束后,万隆先生与杨挚君自我奖励,各自获得5.7亿股,2.46亿股免费万洲股票,这个举动令人惊诧!其实后来还有未分配3.5亿股奖励股票,本来要授予管理团队,在2017年,这3.5亿股也全部落入万隆先生一个人的口袋,他个人总计拿到了9.2亿股奖励股票,合计65亿港币。这是万洲国际的座右铭:诚信立企,德行天下吗?
2,你曾经强烈反对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理由是什么?现在回过头看,当初的反对理由是否还存在?
中美肉类资源可以实现互补,产生协同效应,是双汇国际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的官方重要理由。不同于汽车类工业品,是所有国家的通用产品,肉类食品具有强烈的民族、区域特点,不具有全球市场普遍同一性。西方国家流行培根、热狗、火腿,而中国的肉类加工品有虽然有香肠、火腿,但是传统民族食品还是居于市场主导地位,中美两国肉类产品通用性不大,可移植性不强。同时,虽然美国生猪价格低,农产品资源优势突出,但肉类加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美国的劳动力资源却处于相对劣势,美国肉类产业综合资源优势其实比不上南美国家,如巴西。
2013年,71亿美元投资对于双汇来讲,是一场豪赌,胜则锦上添花,败则一无所有。而美国肉类加工行业已经基本饱和,几乎没有增长空间,投资回报率远低于中国,此笔巨额投资,对当时的双汇,风险与收益根本不成比例。
当初收购原因错综复杂,有所谓的上下游供应链整合考量,也有个人资产借势转移的杂念,还有大股东急于境外套现的急迫感,等等。
双汇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在收购完成后的运作中,已经度过了艰难时期,收益率一般。8年来却拖累了中国双汇的发展,万隆先生免费获得了价值65亿港币的万洲股票,杨挚君同获2.46亿股万洲奖励股票,这些巨额奖励,无异于公开霸占,令4万多名员工愤怒,直接颠覆了优秀的双汇企业文化,导致上行下效,以致出现对漯河双汇现状的痛心描述:“双汇现在就像一个松散的麦秸垛,这些麦秸,谁有能耐拿回家就是谁的。”
而公司中美协同的样板工程—郑州美式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困扰了双汇肉制品结构调整的进度,间接导致双汇肉制品结构调整误入歧途。
不过,收购美国史密斯公司,虽然投入巨资,回报不高,但目前运作还有基本盈利,还是值得庆幸!
3,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的资源是否实现了互补?
不错,从2015年到2020年,双汇发展的肉类进口量从16万吨攀升到72万吨,其中80%来自美国史密斯公司,双汇发展也获得了一定的短期收益。可是中国双汇的生猪屠宰量,却由2015年的1230万头一路下滑,跌到2020年的710万头。6年来,双汇屠宰业被迫让出了专属的双汇肉制品的内转市场,十五年前,万老板投入重金做广告,打造双汇冷鲜肉品牌,期望以差异化战略,在屠宰业杀出一条成功之路。但是2013年完成收购史密斯公司以后,冷鲜肉战略悄悄被中美协同,实际是重美轻中的战略所取代,万老板昔日所津津乐道的冷鲜肉也形同半途夭折。所谓的资源互补,只是美方获利,而对双汇来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