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受此影响,一些地区生猪和猪肉价格出现短暂的波动。具体情况如何?
疫情对猪价短期内有部分影响
近期猪肉市场走势短期来看,非洲猪瘟导致生猪调出地区猪价下跌,拉动全国生猪价格回调,主销区生猪价格受影响较大,但持续时间将较短,生猪价格受疫情影响大于猪肉价格。从周价格来看,8月末全国猪肉集贸市场价格仍小幅上涨,生猪价格下跌。
非洲猪瘟非人畜共患病,由于猪肉消费在中秋节前季节性增加以及消费者对非洲猪瘟的理性认识,疫情对猪肉消费影响时间短且较小。据农业农村部监测集贸市场猪肉零售价格从2018年5月第4周每公斤19.22元开始止跌回升,8月第4周价格为每公斤22.33元,环比涨1.0%,较前两周2.3%和2.0%的涨幅有所回落。集贸市场生猪价格从2018年5月第3周每公斤10.35元开始止跌回升至8月第3周每公斤13.60元后,受疫情影响开始回落,第4周价格为每公斤13.56元,环比跌0.3%,同比跌7.2%。
从不同地区来看,受生猪调运影响,北京生猪价格8月第3周涨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比涨3.8%,高于其他地区的猪价涨幅。但8月16日和19日、23日河南双汇食品屠宰厂、江苏连云港和浙江温州乐清确认3起非洲猪瘟疫情后,第4周全国生猪均价普跌,其中辽宁、黑龙江、河南等主产区领跌,分别环比跌2.8%、2.1%、5.2%,北京跌幅较小,环比跌0.5%。西南和西北地区受影响较小,猪价仍然呈现上涨趋势,主销区广东猪价也依然微涨。从不同地区猪肉零售价格来看,8月第4周仅辽宁、河南环比小幅下跌,说明疫情对大部分地区的猪肉消费影响较小。
受疫情影响不大 猪价仍将维持季节性走势
短期内疫情主要影响为地区间供给不平衡,对总体回升趋势影响不大,猪价仍将维持季节性走势,但上升空间很小。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7月,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14115.96万头,同比增15.3%,其中,7月份屠宰量1951.34万头,环比减0.3%,同比增8.0%。总体供给仍然较充裕,扑杀量比较小,对国内生猪供给影响甚微。猪价的短暂涨跌互现主要是暂停高风险区生猪调出,对部分主销区和主产区造成短期供给的不均衡。
从猪肉贸易来看,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7月份冷鲜冻猪肉进口量8.82万吨,环比减少10.55%,同比增加0.6%,1-7月份累计进口冷鲜冻猪肉73.61万吨,同比下降1.8%,仍保持高位。从消费来说,随着天气转凉、大中院校开学以及中秋节来临,猪肉消费季节性增加。
因此综合来看,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短期内部分主产区猪价下跌,但如果未来疫情稳定,对整体市场形势影响将会逐渐减弱。
疫情控制成效将关系未来生猪生产稳定和猪价走势
非洲猪瘟疫情风险的有效防控将会影响未来猪肉特别是生猪价格。如果疫情逐渐稳定,没有新的疫情发生,由于疫情导致的压栏生猪出栏量短期激增将导致猪价再次短期内快速下跌,尽管节前还将会有所上涨,但空间已经不大。但补栏受阻将会有益于年末猪价出现一波较好行情。
非洲猪瘟缺乏有效疫苗,疫情控制成效将关系未来生猪生产稳定和猪价走势。如果疫情再次发生,尽管对生猪供给影响不大,但将导致区域性的阶段性供给过剩和供给偏紧继续发生。但如果压栏时间过长,会导致超大猪再次出现,进而导致猪价再次进入低迷。
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保障生猪市场相对平稳运行
为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生猪市场相对平稳运行,养殖散户和企业该怎么做?
一是养殖户配合政府防控疫病。疫情发生后病猪及时扑杀,生猪外调暂停,减缓出栏节奏或者停止出栏,生猪收购、调运仅限于本地。这些措施都能有效降低疫病进一步扩散风险。整体来说,尽管当前我国生猪防疫基础条件和水平已经明显改善,目前由于以活猪为主的流通方式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在运输过程中非洲猪瘟仍存在一定的扩大风险。因此需要企业和养殖户联合做好病猪扑杀和防疫工作,及时发现、及时扑杀,避免疫病进一步扩大。
二是屠宰企业只屠宰本地生猪或者停止屠宰,种猪企业暂停种猪和仔猪的销售。猪肉相关企业应加强产区猪肉深加工能力,转变热鲜肉消费方式和以活猪为主的流通方式。冷鲜肉运输不但降低运输成本,而且更有利于保障肉质,减少疫病传播风险。积极探索产业链不同环节主体之间的订单化生产模式,推进猪肉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