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吮行为
仔猪在出生后约半小时就知道寻找母猪乳头吸吮母乳。吸吮行为与触觉行为、嗅觉行为、听觉行为以及印记行为一块组成猪只最初的吮乳行为。该行为有强烈的方位感。因此,初生仔猪一经吸吮乳头(产后6小时内),将长期不会忘记这个乳头。利用这一行为特点可以按强弱大小、乳头前后,在首次吸吮时固定乳头,以期获得好的整齐度,反之将引发1-2天的吮乳争斗,影响仔猪生长。利用这一行为可用奶瓶为缺乳仔猪哺食人工乳。
吸吮行为是本能行为(instructive behavior),随着猪只的成长会慢慢淡忘,但是在环境不良情况下,又会在断奶后记忆中出现,如吮耳、吮尾、吮血等。
(二)摄食行为
猪的摄食行为与猪的生长发育,个体健康息息相关,猪是杂食动物,仔猪阶段尤喜甜食;粒料与粉料比,爱吃粒料;干料与湿料比,爱吃湿料。野外自然条件下,猪一天采食4-6次,夜间1-3次,但在狩猎期,猪会将采食全部集中在夜间进行;在人工饲养自由采食条件下,每次采食15-25分钟,并能充分体现其个性与嗜好,若饲料按蛋白料、能量料、微量成份料分别放置,猪只会自己平衡日粮,知道什么料该吃多少,猪的这种智力表现称为“营养智慧”;若采用限食,猪只每次采食时间会大为减少,约10-15分钟,采食速度加快,采食争斗增多。群养比单养吃得快,吃得多,但猪的采食是有节制的,因此一般不会出现像马牛那样因进食过多导致的胃扩张。
猪在采食时常发生伴随行为。例如在采食的同时,喜欢用鼻吻端拱土或拱料。因此,在设计料槽时,应不留直角,避免饲料浪费,并可在栏内放置深层干净的细红土,以满足拱土的天性;猪在采食过程中还伴随饮水行为,饮水的量与次数随猪的种类、气温、食物性质有很大差别,但是在摄食过程中,供应充足的饮水是无可置疑的,许多猪采食结束后,会伴随排泄行为,所以可在采食后将猪赶往排泄处排泄,并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这样对保持栏内干燥卫生十分有利。
(三)体温调节行为
猪是恒温动物,在适宜温度下,靠热传导、热辐射、热蒸发以及空气对流进行散热调节,靠自我调节的摄食量调节产热。现代基因型的猪,背膘趋薄,但既不耐寒,又不耐热,尽管随年龄的增长,耐寒力会有所提高。
猪的表皮层较薄,被毛稀疏,在炎热环境下,能吸收大量的热辐射,环境的高温容易传导猪体内;猪的汗腺甚少,在高温环境中蒸发散热能力差,故小猪与大猪均怕热,尤其是肥猪。
在高温环境中猪的体温调节行为表现喜卧少动、呼吸加快,张口呼吸(即热性喘息,通过呼出气体来蒸发散热)、寻找泥水粪尿水打滚等,并不时将身体潮湿的一面朝向空气中,将鼻孔对着空气流动的一方以利散热。若强行在烈日或高温下驱赶,猪会加快热性喘息,发生痛苦的呼噜声或嘶叫,还发生自我保护性的跛行(减少行动,减少产热),若仍不能调节与稳定体温,会发生日射病或热射病(中暑)、终因肺水肿、心衰、脑水肿而死亡。减少热应激对猪的伤害是猪场度夏的重要任务。
在低温环境里,新生仔猪的反应最明显。仔猪将四肢卷缩在腹下,以将冰冷的地面与薄皮的腹部隔开,并相互挤堆取暖,出现持续性肌纤维的震颤以增加产热。低温应激会使仔猪抵抗力明显下降,极易发生各种继发性感染,如肠炎、肺炎、各种传染病等。
(四)自洁行为
猪是有高度自洁行为的动物。自然条件下,野猪从不在窝边排粪尿,以规避猛兽;家猪仍保留这一遗传特征,人们可利用这一行为维护圈面的干净干燥。
猪一般在采食后,饮水或起卧时容易排粪尿,多选择圈内墙角,有水源,低湿的地方作为排泄点。采食后约5分钟左右排粪1-2次,多到3-4次,常常是先排尿后排粪,而在两次采食的间隔时间内一般只排尿,夜间排粪2-3次,以早晨排粪尿量最大。热应激可使排泄次数增多。
猪的自洁行为还表现在可利用的棱角来清洁头面部,以及躯体部皮肤上的脱屑与异物;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主动寻找水源来清洁皮肤。
环境对自洁行为有重大影响,当密度过大、炎热、圈面潮湿肮脏、骚动应激等都会使自洁行为紊乱。
(五)修饰行为
猪会主动清洁皮肤的行为也是一种修饰行为,此外猪还会用后蹄拭擦所能及的部位;在趴卧时,通过个体间的相互擦拭达到修饰皮毛的目的,同时也维系了个体间的社群关系。猪患病时,停止修饰行为,不拭擦,离群独居。
(六)印记行为
印记行为包括辨别、接近、伴随与学习的过程。猪的早期印记行为主要靠嗅觉印记和声音印记来区别亲母与同胞。母猪也靠印记来辨别非亲生仔。印记一旦形成,会延续终生。但猪的印记能力有限,群体过大(超过25头)会使个体印记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个体间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