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是指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一般保育期40天左右。保育阶段仔猪的好坏是规模化养猪场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切不可忽视。
保育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特点,需要精心喂养。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决定肥育猪的上市时间,若要获得良好的断奶后生长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偏重任何一方都不会获得理想效果。
保育阶段仔猪母源抗体迅速衰减,仔猪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仔猪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再加上断奶应激以及转群后生长环境、饲料形态等多种因素的改变,都会对保育猪的生长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
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保育舍饲养要执行全进全出制度,保证所有保育猪在转群时全部转出,这样有利于对整个猪舍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和消毒工作,能够对保育猪饲养期间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起到很好地杀灭作用。在空舍阶段首先对圈舍及器具进行全面严格的清洗,凡是猪只接触到的地方,不能有粪便、饲料和污物遗留的痕迹。同时,还要修理好损坏的养殖设备,检查电源和门窗开关等是否正常、饮水器是否通水等。一切准备完善后,对圈舍及器具进行消毒,可采取喷雾、熏蒸等消毒方法,一般要空圈7d以上方可进猪。
保育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在保育猪养殖过程中,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保育猪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保育猪舍要求温暖、干燥、通风。首先要注意保育猪圈舍的保暖,将圈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4~28℃之间,该温度是最适宜猪群健康生长的温度,在冬季不能低于20℃,随着保育猪年龄的增加,圈舍内的温度要随之降低。其次要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对仔猪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最后除了注意保育猪圈舍的通风和换风之外,还应保持保育舍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为适宜。
仔猪分群与调教
保育舍进猪后要进行合理的分群,在分群时按照“原窝同圈、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同窝仔猪尽量放在一起饲养,按照大小、体重进行分群,同栏仔猪体重相差最好不要超过1kg,个体太小和太弱的仔猪要单独分群饲养。一窝数量不要过多或过少,饲养密度应该合理。
饲养密度过高,不仅会加大仔猪间咬耳和咬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大量的有害气体也会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下降,导致仔猪感染呼吸道疾病。要注意观察猪群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瘦小的弱猪和生长停滞的僵猪,同时做好保育猪的调教工作,刚断奶转群的仔猪因为从产房进入到保育舍新的环境中,其采食、饮水、睡觉、排泄尚未形成固定位置,需要加以调教。
采食和饮水有料槽和自动饮水器,所以会很快适应。而睡卧区和排泄区则需要专人调教训练。方法是:仔猪进保育舍后,在休息区撒上少量饲料或者冬季时安装保温箱或保温垫板,在排泄区撒上一些水使其潮湿。每次在清扫卫生时,要及时清除休息区的粪便和脏物,同时留一小部分粪便于排泄区,经3~5d专人看护与调教,就可形成固定的睡卧区和排泄区。
保育猪的饲喂和饮水
由于保育猪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极其敏感,突然由母乳改为固体饲料会引起很大的应激,因此在选择饲料时,要选用高能量、容易消化、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全面的饲料,以防止消化不良,从而促使保育猪快速生长。
在饲喂过程中,保育猪的饲喂时间和次数要相对固定,要对饲喂时间进行记录,确保饲料槽不断料。第一周饲喂哺乳期饲料,之后逐渐减少哺乳期饲料的用量,直至全部改用仔猪料,避免由于饲料突然更换引起胃肠不适,使保育猪平稳度过保育期。
保育猪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饮水,如果饮水不足,不但会导致仔猪的采食量下降,还会影响其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直接降低仔猪的生长速度,甚至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猪舍内应安装足够的饮水设备,保证仔猪每天喝到充足干净的饮水。通常一栏内有10头以上的仔猪应安装2个饮水器,按照50cm距离分开安装,这样既有利于仔猪随时饮水,又可以避免因相互争抢而导致竞争性缺水。进保育舍前3d要保持饮水量在1L/头,之后饮水量增加,直至仔猪10kg体重时确保日饮水量为1.5~2.0L。此外,为了缓解仔猪断乳后的应激反应,通常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葡萄糖、钠盐和钾盐等电解质或抗生素药物,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的感染率。
在规模化猪场中,保育猪饲养管理得当会给猪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做好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也会减少猪群疾病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在生猪养殖管理中,保育猪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准确把握此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养猪迈向成功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