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水城县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通过农技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文化,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了大批农村致富带头人,锻造了一支脱贫攻坚生力军,为增加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今天的故事,就跟一位基层致富带头人有关。
魁梧的身材,黝黑的皮肤,穿着干练整洁,说话不慌不忙,脸上带着朴实笑容,看上去有点“老实”,但现实生活中他却很能“折腾”。在亲人眼中,他是个命苦的娃;在商人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猪老总”;在乡亲眼中,他是带领大家致富的“领头雁”,他就是水城县鸡场镇旗帜村的致富能人崔小勇。
正在给生猪喂饲料的崔小勇
2004年,17岁的崔小勇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条件差没能继续学业。
“对大山里的农村娃来讲,读书真是最好的出路。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对好学上进的崔小勇来说,不能继续读书,简直就是天要塌了。
但现实就是现实,地球不会因为谁的贫困而停止转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煎熬,他重拾信心,到黔源煤矿当了一名普通的挖煤工人。
“在煤矿不能挖一辈子的煤,想要过上好日子还得在创业上下苦工。”这是崔小勇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8年,追求上进地崔小勇另辟蹊径,决定尝试饲养兔子。他拿出在煤矿挖煤攒了四五年的积蓄,在自家屋后搭起兔笼准备大干一番。
从此,每天清晨、傍晚和下班空余时间,邻居们总能看到崔小勇忙碌的身影,割草、清扫兔笼卫生、拌饲料。他细细盘算着:不出两年这些兔子便能给家里带来收益,幸福的日子将随之而来……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没出1年所有投资都成了泡影,崔小勇的养兔致富梦就这样破灭了。
面对打击,崔小勇并没有打退堂鼓,他反复琢磨、认真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吃了不懂技术的亏。
2013年他辞去工作,决定到外面学习养殖技术。他带着妻子先后来到浙江和福建的大型养殖场务工,从最底层的工作人员做起,边干边学边规划自己的未来,真正为自己打工!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不能向困难低头、向失败认输。”正是因为有这股子韧劲儿,在外打工1年多后,崔小勇选择回乡再次创业,开启了他的生猪养殖生涯。
经过反复斟酌,他把自己的养猪场地址选在了旗帜村的水洞边组,这里瀑布高飞、草盛林密、蓝天白云、空气清新。
“当时我建第一所棚舍预算下来要花费50多万元,那个时候算上自己全家所有积蓄都还差30来万,我就东家跑西家串的找亲戚朋友借……”说起修建棚舍的经历,崔小勇颇有感慨。
“他这个人平日里就很踏实、勤奋,做事肯下苦力,人品很好,所以遇到困难了,我们大家也都愿意帮帮他,比较信得过他的为人。”回忆起当初借钱给崔小勇的情景,邻居李铁军说到。
崔小勇的老实本分,为人厚道换来了大家的信任和慷慨相助,你家一万,我家5000,他家900……
与此同时,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崔小勇又回到了煤矿上,边上班边筹建猪场,几个月后一所宽敞明亮、通风良好、配有粪污处理和母猪产床的现代化养殖棚舍拔地而起。
2015年1月经过层层审批,崔小勇的“水城县旺勇农民养殖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养猪事业渐渐步入正轨。
“知识是关键,科技才能致富。”吃过技术亏的崔小勇深知识的重要性,回乡后他继续积极参加镇里和村里组织的各种养殖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养殖知识学习。
养殖场内部
在他的精心呵护和科学管理下,第一批种猪开始陆续健康顺利的产崽。2015年仅靠出售猪苗崔小勇就挣了40多万元,纯利润10余万元。2016年生猪行情一路向好,崔小勇的养猪场纯利润比上一年翻了5倍,达到50多万元。
尝到甜头的崔小勇越战越勇,除了偿还前期借款外,剩余的利润几乎又全部投到了养殖业的发展壮大上,2017年和2018年产值达到200万元,2019年纯利润达到100余万元。
“目前,我的养殖场生猪存栏量700余头,按照一年出栏2批,每头猪除去成本收入2300元左右,预计今年年底养猪场纯利润将达300多万元。”谈到现在的养殖场,崔小勇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自豪。
在崔小勇的带领下,水洞边组和平地组共有80多户农户加入生猪养殖行列,其中含贫困户16户64人。在2019年贫困户户均增收10万元,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