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时事 > 内容

脱贫攻坚进行时!云南大山里走出来的瓦萨乌猪成了脱贫致富新路子

云南网 2019-07-17

阅读()

云南丽江市华坪县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困难。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由花傈僳族世代驯化的瓦萨乌猪也开始走出大山,成村民重要经济收入。
  云南丽江市华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金沙江中段北岸,这里生活着民族风情浓郁的花傈僳族,但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困难。为此,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村民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始种植花椒、山核桃,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由花傈僳族世代驯化的瓦萨乌猪也开始走出大山,成了当地村民的一项经济收入来源。

瓦萨乌猪
 
  华坪县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这里的花傈僳族人祖祖辈辈依靠大山资源生活。瓦萨乌猪在当地颇具盛名,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仅为家猪的50%。该品种的猪不圈养在猪圈里,而是满山放养,一年中半年多时间吃野果,因此肉质鲜嫩香醇。
  
  当地村民可根据瓦萨乌猪不同的部位,做出各种特色菜品,同时还做成油底肉,到集市上销售。然而,每到疫情一来,该猪肉就没有了销路。而且因为购买猪饲料的费用较高,所以当地也村民并未把瓦萨乌猪当做经济来源。

猪好多网
 
  “很多家乡人外出打工,都会装上些腌制好的乌猪带走,大家总说外面的猪肉没自家的好吃。”薛氏大烧董事长薛宗德介绍,更令他高兴的是,如今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瓦萨乌猪开始在各类展销会上出现。
  
  由于瓦萨乌猪在当地属于散养,不成规模。为此,薛宗德和当地农户签订合同,在没有野果的半年里,负责收购瓦萨乌猪的丽江绿野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就为每家农户放养的乌猪提供包谷,每头猪一年分发300公斤,并派专员对乌猪进行疫情监控,到每年10月统一收购。“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的合作经营管理模式,既提供了规范的养殖技术又保证了原材料。”
  
  有了粮食的保证,当地村民的养殖积极性提高了。薛宗德高兴地说:“现在每年可收购2800—3000头乌猪呢。”同时,为了鼓励村民再拓展一条收入渠道,薛宗德还在昆明开设餐厅,以此为平台,推广家乡的瓦萨乌猪,也将家乡的野生板栗、青刺果、羊肚菌等特产一起带到昆明。
  
  “我们目前只能覆盖当地8000户花傈僳族村民,希望这个平台的开启,能让更多人吃到原生态的味道,也能让当地更多花傈僳族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薛宗德说。除此之外,薛氏大烧的烧制技艺也独具匠心,以傈僳族饮食习俗为基础,通过多年的研发发明了独特的烤炉和烤制方法,所有菜品烧制过程分两道工序即可完成。
  
  “猪吃野果,我吃猪!”这是金沙江边瓦萨乌猪在各类大小农产品展销会上的一句介绍语,其原生态的放养方法,加之鲜嫩味美的肉质,使得瓦萨乌猪走出大山,开始被更多人认知。如今这一美味已落地于昆明天骄北麓的“薛氏大烧”,花傈僳族独特的烹饪方法也正在被揭开。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