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登上皇帝的宝座有两种途径:第一,顺利继承老爹的皇位,第二,通过造反上位。除了这两种途径外,曹腾成为皇帝的方式,我们只能用另辟蹊径来形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被追封为皇帝的人。在曹腾的陵墓中,一个造型普通的青铜猪,竟摇身一变成为最“珍贵”的文物。
1973年,安徽亳州市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雨,导致董园村的寺庙轰然倒塌。雨停后,村民竟推着小车去寺庙挖砖头,准备回家盖房子。不料,在挖砖的过程中,他们竟发现一些玉器的碎片。
村长得知消息后,怀疑寺庙下有陵墓,连忙打给当地的文管局打电话。一个小时后,专家们带着专业的工具赶来,经过实地考察后,又结合《水经注》中的历史资料,发现历史上的曹腾墓,就在亳州城南,专家确定这座古墓就应该是曹腾之墓。
专家们紧接着,就开始对陵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但他们刚刚打开墓门,还未来得及高兴,心就凉了大半截——专家们墓室的墙壁上,发现两个年代久远的盗口,这意味着陵墓被盗墓贼光顾过,而墓内的随葬品几乎都被盗走。
专家们在发掘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陵墓中剩下的文物,已经不多了,比如银缕玉衣残片、玉枕、陶瓷片等,还有一样文物,盗墓贼窃不走,那就是陵墓室中的壁画,如仕女图、游天图、天象图等等。一位专家在给这次考古行动收尾的时候,意外地在墓角,发现了一个小“铜猪”,这个小铜猪制作比较粗糙,再加上模样也不讨喜,故此,这位专家也未十分注意,便直接将其装箱封存,带回研究所了。
一个星期后,亳州召开曹腾墓文物出土鉴定会,北京的三位老专家受邀前来。在研究和考证的过程中,亳州的文物专家将在曹腾陵墓中出土的文物一一拿出。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不起眼的“铜猪”竟被北京的专家一眼相中了。
北京的专家团队中,有一位对古代家畜养殖,很有研究的专家。他刚看到铜猪时,便被其深深地吸引到了,当他近距离观察后,忍不住连声说:宝贝,宝贝,这只铜猪绝对是宝贝。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被听愣了,这个铜猪是宝贝,北京的专家解释道:“这口铜猪,对研究我国“养猪”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而这个时期,所饲养的猪多数驯化和半驯化的野猪。先秦时期,古人已经开始搭建猪舍,到了汉代,古人养猪不仅为了食用,也是为了积肥。随着养猪队伍的不断扩大,古人开始引进外国的优质猪种。其中,“巴克夏猪”就是最早的改良猪种,它原产与英格兰巴克郡,以优质的肉质特性受到古人的喜爱。
曹腾陵墓中出土的铜猪和巴克夏品种猪十分相似,它脊上凸,身体较圆,小短腿,两耳前竖。根据该铜猪外貌,畜牧专家可以进一步推测,在东汉时期,巴克夏猪便被引进,并得到东汉百姓们的认可,正因如此,工匠才会制作了巴克夏铜猪,并将其敛葬到了曹腾的陵墓中。
盗墓者在偷盗曹腾陵墓时,也许认为该铜猪没有价值,所以才会将其丢在角落。但经过专家的分析,这个小铜猪,是华夏养猪发展史的重要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