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区块链技术与农业的融合,使其成为农业产业链的单一数据来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记录保留和维护多个系统的工作,可以更轻松地跟踪、管理和处理从农作物到库存,再到精确统计数据的各个环节,并提升农业产业链的管理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区块链+农业”大势已悄然来临。
农业,地球上最古老、最基础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业的进化显得更加迟缓。
但现在,这一进程正在加速。
在当今的农业领域,传感器、APP、电子表单等数字技术已经替代了基于纸笔和个人经验的传统管理方式。
区块链技术与农业的融合,使其成为农业产业链的单一数据来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记录保留和维护多个系统的工作,可以更轻松地跟踪、管理和处理从农作物到库存,再到精确统计数据的各个环节,并提升农业产业链的管理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
科普:
“区块链”为农业产业链提供完整“账本”
曾几何时,资本市场中各种区块链概念股的股价涨跌犹如过山车般惊心动魄。从反应敏锐的资本市场可以看出,区块链正站上风口,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更把区块链技术誉为“最具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成立已有130年历史的柯达,在宣布推出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照片所有权管理平台KodakOne,并推出在平台内部使用的代币柯达币(KODAKCoin)之后,股价在过去两个交易日中已暴涨212.9%。被市场称为区块链第一股的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自1月8日起连拉4个涨停板,累计涨幅为46.41%。游久、九城、蓝港、网易等区块链的消息一放出,股价均有所提升。
区块链(Blockchain)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
它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工信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也曾对其作出解释: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进行了通俗解释:“简单地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去中心化,即与传统中心化的方式不同,这里是没有中心,或者说人人都是中心;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意味着记载方式不只是将账本数据存储在每个节点,而且每个节点会同步共享复制整个账本的数据。同时,区块链还具有去中介化、信息透明等特点。
更通俗一点说,区块链技术是指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你可以把数据库看成是一个大账本。那么谁来记这个账本就变得很重要。
众所周知,微信的账本就是腾讯在记,淘宝的账本就是阿里在记。但在区块链系统中,系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参与记账。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有任何数据变化,系统中每个人都可以来进行记账,系统会评判这段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记录的内容写到账本,并将这段时间内账本内容发给系统内所有的其他人进行备份。这样系统中的每个人都了一本完整的账本。这种方式,我们就称它为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行业应用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这个优势已经在金融服务、物联网、公共服务、社会公益和供应链管理等社会领域逐步体现出来。
事实:
“区块链”和“农业”之间联系十分紧密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事实上,供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也正是“三农问题”的症结。
目前情况是,从供给侧看,很多农产品销路不畅,有产品无市场;从需求侧看,消费者苦于买不到安全食品,有需求无供给,大量依赖进口。
在业界看来,这些主要源于农产品供需不平衡,而造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过于分散、弱小,双方无法实现信息对称,无法直接对接,无法决定价格。
双方只能做出理性但错误的选择:生产者用一切降低成本的方式生产,产品必然不安全,自然更没有市场;消费者只能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流通商只能打价格战,造成恶性循环。
区块链通公司CEO、全民链创始人郑宇认为,区块链恰恰可以解决这个痛点,“从消费者端看,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满足知情权,选择自己信任的农产品;从采购商角度来讲,担心批量购买的农产品质量不好,则可以通过对种植过程以及大数据分析,选择信任的农户。”
郑宇以土豆生产为例解释,整个土豆生产过程的数据将全部上传到分布式账本存储,形成不可篡改账本内容,提供给消费者、采购商查阅。
例如,把化肥、农药的采购过程记录在册,从根源上避免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种植户、采购商的信用评级参考;利用智能合约在种植户和采购商之间保证公平交易。销售过程也把分选加工等信息用分布式账本存储起来,保证完整透明的信息给利益相关方。
那么,在此过程中,区块链最大的特长,即分布式账簿的优势是如何体现的呢?对此,郑宇说,以往采购商在采购前会派人给土豆种植户开出一个高价。但是,当农民从地里把土豆挖出来后,农民往往就联系不上这个联系人了,这时采购商再派另一个人,利用土豆在地头不容易存储的因素,大幅压低土豆价格。而采用区块链技术之后,每笔交易都是向所有人公开的,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充分分布化,让消费者、种植户、采购商,批发商等都同步记账防止篡改,可以利用相互之间的利益不相容机制来制衡保证数据的真实,避免利益趋同下一致行动的风险。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传统的追溯体系是单一公司的个体行为,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公信力弱。而采用区块链技术后,分布式账本将农民、合作社、经销商、消费者组织起来共同记录种植信息,利用不可篡改的特性起到信息透明的作用,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农村农业的充分发展。
未来:
“区块链+农业”必将加出农业新活力
“区块链+农业”未来前景如何?农业部信息中心康春鹏博士认为区块链将会在物联网农业、农产品溯源、农村金融等6大领域运用,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
1.物联网
目前制约农业物联网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就是应用成本和维护成本高、性能差。而且物联网是中心化管理,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暴增,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投入与维护成本难以估量。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将使这些设备实现自我管理和维护,这就省去了以云端控制为中心的高昂的维护费用,降低互联网设备的后期维护成本,有助于提升农业物联网的智能化和规模化水平。
2.大数据
传统数据库的三大成就,关系模型、事务处理、查询优化。数据库技术在不停发展,未来随着农业大数据采集体系的建立,如何以规模化的方式来解决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是全社会面临的难题。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对数据真实有效不可伪造、无法篡改的这些要求,相对于现在的数据库来讲,是一个新的起点。
3.质量安全追溯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生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远,消费者对生产者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运输、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等信息根本无从了解,消费者对生产的信任度降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追溯系统,所有的数据一旦记录到区块链账本上将不能被改动,依靠不对称加密和数学算法的先进科技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为因素,使得信息更加透明。
4.农村金融
农民贷款整体上比较难,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抵押物,归根到底就是缺乏信用抵押机制。区块链技术公开、不可篡改的属性,为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可能。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时,需要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这就需要依靠银行、保险或征信机构所记录的相应信息数据。但其中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而区块链的用处在于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海量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一台电脑上,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因此,申请贷款时不再依赖银行、征信公司等中介机构提供信用证明,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
5.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品种小、覆盖范围低,经常会出现骗保事件。将区块链与农业保险结合之后,农业保险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农业产权交易方面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会极大的简化农业保险流程。另外,因为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一个重要概念,所以将智能合约概念用到农业保险领域,会让农业保险赔付更加智能化。以前如果发生大的农业自然灾害,相应的理赔周期会比较长。将智能合约用到区块链之后,一旦检测到农业灾害,就会自动启动赔付流程,这样赔付效率更高。
6.供应链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由于数据在交易各方之间公开透明,从而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一个完整且流畅的信息流,这可确保参与各方及时发现供应链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区块链技术可以避免供应链纠纷。所具有的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的特质能很好地运用于解决供应链体系内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纠纷,实现轻松举证与追责。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产品防伪。数据不可篡改与交易可追溯两大特性相结合,可根除供应链内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