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病频发,病情日趋复杂且难以控制净化,尤其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易感多发,配种率低,淘汰率居高不下,导致PSY一直低位徘徊,拉高了养猪造肉成本。究其原因,最大元凶之一就是免疫抑制的存在。
免疫抑制 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地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
免疫抑制的诱导因素
1.营养性因素
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物质,若缺乏或过多或各成分间搭配不当,必然诱导机体继发性免疫缺陷。
2.不良应激
在过冷、过热、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等应激状态下,猪只体内会产生过多的皮质醇,它们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3.疾病因素
PRRS、PCV-2、CSF、SI、PR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体造成组织器官缺损和破坏,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呈递,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导致免疫干扰或免疫缺陷。
4.药理性因素
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疫苗的质量、剂量、免疫程序的不当,均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
5.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使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
6.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危害
重金属(汞、铬、铅等)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过多摄入会使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大量放射线辐射动物比如长时间的紫外灯照射,可杀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结果因严重损伤造血干细胞而导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丧失。此外,苯酚类与甲醛消毒剂也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免疫抑制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1、母猪泪斑严重,皮肤苍白或发黄、结痂、被毛粗乱,发情配种率低,淘汰率高,繁殖性能低下;
2、仔猪成活率降低,PMWS、腹泻、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频发;
3、育肥猪PRDC综合征难防难控,肉料比高;
4、疫苗免疫应答差,抗体参差不齐;
5、病程明显拉长,抗感染收效甚微,治疗性药物疗效大打折扣。
免疫抑制的防控对策
1.避免遗传及引种带入病原
避免近亲繁殖;引进种猪或精液时应严格检疫,防止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带入自家猪场原本没有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2.做好疫苗免疫之前内外环境的细菌性病原清理工作
目前,猪群的细菌和原虫的亚临床感染是很普遍的,免疫之前不清理出去,就有可能在免疫应激作用下导致临床爆发。科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保健,杜绝滥用抗生素。
3.提高动物免疫应答能力
PRRSV、PCV-2、CSFV、PRV等病毒都是猪免疫抑制病的病原,因此,必须先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场的免疫程序,然后选择可靠、稳定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做苗之前,猪群使用1%奥得曼A强机体NK细胞的增值及B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疫苗抗体产生的应答能力。
奥得曼A是具有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的免疫增强剂,可以提升机体溶菌酶2-3倍,能够很好的提升机体的免疫力。
4.改善环境
提供舒适的环境,猪舍定期喷撒护舍安,夏季防暑,冬季防寒。
5.饲料营养均衡,杜绝霉菌毒素污染
杜绝使用发霉饲料或原料饲喂猪只,饲料中添加纳蒙脱素,规避霉菌毒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