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生物安全 > 内容

非洲猪瘟下,规模化猪场的消毒工作如何做?

今日养猪 2024-01-05

阅读()

消毒是指杀死特定环境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及虫卵等)的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其中化学消毒法是猪场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消毒方法,消毒剂种类较多,作用机理、杀菌效果不尽相同。

消毒是指杀死特定环境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及虫卵等)的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其中化学消毒法是猪场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消毒方法,消毒剂种类较多,作用机理、杀菌效果不尽相同。

 

1 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及分类

 

1.1 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消毒剂属于化学药品,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大致可归纳为3种类型。一是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大部分的消毒剂是通过这一机理发挥作用,其作用不具选择性,不仅能杀菌,也能破坏宿主组织,因此只适用于环境消毒;二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引起重要的酶和重要营养物质的漏失,水则向菌体内渗入,使菌体溶解和破裂;三是干扰或损害细菌生命必需的酶系统,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导致菌体的抑制或死亡。

 

1.2 影响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消毒剂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理化性质,还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病原微生物的类型、消毒剂的浓度、作用时间、环境温度、pH值以及环境中是否存在有机物、消毒物表面的形状、结构和化学活性、相互配伍等等,都会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因此,在养殖现场,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场景及消毒对象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合适的消毒方法。

 

1.3 消毒剂的分类

 

消毒剂根据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常见化学消毒剂有9大类,具体如下:

 

酚类消毒剂:苯酚(石炭酸),甲酚(煤酚),甲酚皂(来苏尔)等。

 

醛类消毒剂:甲醛(福尔马林)、戊二醛、聚甲醛等。

 

碱类消毒剂:氢氧化钠(火碱)、生石灰(氧化钙)等。

 

酸类消毒剂:柠檬酸、乙酸等。

 

醇类消毒剂:乙醇(酒精)等。

 

卤素类消毒剂:主要包括氯制剂和碘制剂。漂白粉(含氯石灰)、二氧化氯、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碘伏、碘酊、聚维酮碘等。

 

氧化剂类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双氧水)、高锰酸钾、过硫酸氢钾类(也可以归类为氯制剂)等。

 

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主要有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癸甲溴铵等;以及肥皂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染料类消毒剂:主要有碱性(阳离子)染料类,如甲紫等。

 

2 猪场常用消毒方式及消毒剂的选择

 

猪场消毒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到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场景包括人员、物资及食材、饲料及饮水、圈舍及附属设施、车辆、环境等消毒。

 

2.1 猪场常用的消毒方式

 

猪场常用消毒方式主要包括喷雾(喷洒)消毒、熏蒸消毒、白化消毒、火焰消毒、高温(烘干)消毒、浸泡及擦拭等。具体如下:

 

喷雾(洒)消毒:喷雾消毒是猪场最常用的消毒方式,使用范围广,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可借助消毒机或者喷雾器。大部分消毒剂按比例稀释后均可喷雾消毒,常用消毒剂有火碱、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复方戊二醛、碘酸混合液、过氧乙酸等。喷雾消毒重点是要喷匀喷湿,猪舍喷洒消毒时可使用专用泡沫枪,泡沫覆盖物体表面,有利于观察和监督,可避免喷洒不均甚至遗漏。

 

熏蒸消毒:对相对封闭的空间可进行熏蒸消毒,常用于圈舍、库房、宿舍等的消毒。优点是方法简单,节省人力,消毒均匀,不留死角,但消毒所需作用时间较长,受环境温湿度影响较大。目前,猪场大多使用专用的熏蒸消毒设备,在增效剂的作用下将消毒剂(戊二醛、癸甲溴铵等)挥发成可观察的烟雾状态,充满密闭的消毒空间,做到无死角,每次熏蒸30min。过氧乙酸也可用于圈舍、场地、墙壁等的熏蒸消毒。熏蒸过的区域要充分通风后方可进入。

 

白化消毒:主要是将生石灰配制成石灰乳(20%的生石灰+3%火碱)用于地面、漏粪地板、地沟、风道、墙壁、道路等的消毒。消毒用的一定是生石灰,简单的鉴别方法:塑料瓶中装入半瓶石灰后加水,晃动,如果有气泡产生和发热,则为生石灰,否则,为熟石灰。

 

浸泡、擦拭消毒:主要用于兽药、疫苗、食堂食材以及猪舍饮水系统等的消毒。食材等消毒后要用清水充分的淘洗。

 

高温消毒:一是火焰消毒,主要用于猪舍地沟、地面、漏粪地板、栏杆、料槽、走廊等耐高温设施设备的消毒。二是高温柜消毒,常用于耐高温物资、劳保用品、日常换洗工作服等消毒,80℃消毒1h。

 

2.2 猪场常见场景消毒剂的选择

 

表1是国家农业农村部针对非洲猪瘟防控推荐的消毒剂,针对不同的场景推荐了适合的消毒剂。猪场日常消毒可参照表1执行。

 

表1 消毒产品推荐种类与应用范围

消毒产品推荐种类与应用范围

注:源自农业农村部2020年2月29日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 年版)》的通知

 

2.3 消毒的安全注意事项

 

无论是物理消毒还是化学消毒,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培训,规范消毒流程及现场操作,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和安全防范措施。

 

3  消毒效果的评价及常见的消毒误区

 

3.1 消毒效果的评价

 

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消毒效果评价:一是眼观评价,制定相应的检查指标,逐项检查。主要是达到无可见杂物、灰尘、粪渣、饲料残渣、猪毛及其他污物等。当然,眼观评价主要侧重于卫生指标,并不能准确地评价消毒效果。二是采样检测评价,主要是对待检区域的物体表面、地面、空气等采样,并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细菌菌落的培养和检测,以此来评估冲洗的干净程度和消毒的效果。现在已有市场化的检测设备,适合猪场现场使用。

 

发生传染病后的消毒效果评价:在发生非洲猪瘟等病毒性的烈性传染病时,消毒效果评价可采用分子生物学评价法和细胞培养评价法。一般来讲,猪场大多只能采用分子生物学即PCR法来检测,如果阴性,代表没有病毒及其核酸,消毒合格;如果阳性,不一定就有活病毒,灭活的病毒及其核酸片段也会导致阳性,但没有感染性,因此具体要看CT值的高低,但出于稳妥起见,只要阳性,就应该重新消毒后在再检测,直至阴性。也可以采用哨兵猪试养来评价消毒效果。

 

3.2 猪场常见的消毒误区

 

不关注消毒的实际效果,消毒流于形式。这是猪场最为常见的问题。由于现场评价消毒效果的手段不多或操作性不强,导致消毒工作流于形式而忽视了消毒结果。因此,每个猪场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科学、规范的消毒程序和管理制度,注重消毒的细节和结果,建立消毒记录,有监督,有反馈,确保消毒的效果。

 

忽视了消毒药的浓度和用量。主要表现为不管消毒对象是什么,浓度一成不变或者认为浓度越高越好。一般来讲,消毒药稀释后的浓度越高,其消毒效果越确实,但我们也要综合考虑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对圈舍、器具等的腐蚀性等等。消毒药的用量要根据消毒对象及表面积不同而计算出不同的用量,如分娩舍和保育舍及育肥舍,虽然圈舍面积相同,但因其设施、设备不一样,导致消毒对象的总体表面积不同,必然要求消毒剂的用量不同。

 

忽视了消毒药的作用环境。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越高,消毒药的消毒效果越好,即呈正相关;还有就是不冲洗直接消毒,忽视了有机物及生物膜的影响。现场环境是复杂的,尤其在给圈舍、器具等消毒时,存在大量的粪便、尿液、皮脂甚至血渍等有机物,严重影响消毒剂的效果,因此,在消毒之前必须进行充分、彻底的清洗,才能保证消毒效果。但是在某些特殊烈性传染病发生后的圈舍,应该先充分、多种方式的预消毒后再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预消毒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在冲洗之前杀灭更多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在高压冲洗过程中形成气溶胶对圈舍及周边区域形成新的、更广泛污染。

 

消毒程序一成不变,消毒方式单一。猪场应制定适合自己的消毒程序,还要因时因地的不断调整,避免一套消毒程序搞到底;部分猪场消毒方法单一,基本采用喷雾等简单易操作的消毒方式,往往不能保证消毒效果。一定要采取多种消毒方式和消毒剂综合应用,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达到有效的消毒目的。应轮换使用不同的消毒剂,以避免病原微生物产生针对某种消毒剂的耐药性。

 

还有频繁带猪消毒,包括饮水添加消毒剂等,导致猪群呼吸道受损或者消化机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同时也会对工作人员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消毒要掌握好度,过犹而不及。不断总结经验,评价各种消毒方式及消毒剂的实际使用效果,化繁为简,有的放矢,做到真消毒、有效消毒。

 

4 讨论

 

首先,消毒是消灭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或者全部措施,因此,我们还要做好物理隔离、猪群的免疫与保健、营养及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工作,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减少传染病发生的风险和几率。其次,执行力是关键。再好的消毒程序,再好的消毒剂,没有严格的执行和落实,一切就是零,所谓的消毒也只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罢了。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